「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摘要:

受阿拉伯之春影響,2011年敘利亞爆發了反政府示威活動,由於外部勢力的廣泛介入,敘利亞危機日益加深,已經演變成了一場國際勢力的角逐。衝突升級的直接後果是產量減少,價格飆升。目前敘利亞的政治風險由於兩方勢力的膠著而暫時平息,加之OPEC與俄羅斯計劃終止減產,石油供求將回復平衡。然而未來敘利亞局勢走向將依然是一個影響油價的走勢的重要因素。

  • 政府軍的構成主要是巴沙爾政權的支持者,伊朗及黎巴嫩的“真主黨”。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是在2011年反對阿薩德政權起義中成立的反對派運動的武裝派別。
  • 敘利亞局勢牽扯到的國際關係複雜,俄羅斯和伊朗是阿薩德政府最重要的盟友,俄羅斯在安理會投票否決了英法曾提出制裁敘利亞的草案。伊朗則為敘利亞提供軍事援助。而反對派背後勢力是美國歐洲和土耳其。
  • 作為全球重要的石油產油國和運輸通道,敘利亞戰爭的爆發直接導致了中東地區的油價持續上升。且未來仍將影響油價走勢。
  • 強勢的油價近期對CPI造成了不小的上行壓力,在美歐等多個國家都形成了接近2%的通脹水平。
  • 布倫特石油已從去年的50美元/桶上漲到最近的76美元/桶,然而目前基本面收緊,上漲空間有限。未來將繼續關注敘利亞局勢以及OPEC產量。

研究背景和意義

敘利亞戰爭是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爆發的衝突。受阿拉伯之春影響,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

這些年,敘利亞局勢持續發酵,多方國際勢力參與角逐。支持敘利亞政府的勢力最主要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兩者都提供軍事裝備、訓練和作戰部隊等,在政治和後勤方面參與這場戰爭。此外,俄羅斯也提供顯著的政治支持,敘利亞政府從俄羅斯得到武器,直接接受格魯烏(俄羅斯軍事情報總局)的情報。2015年9月30日起,俄羅斯空軍開始空襲敘利亞的反政府部隊。2018年美俄分別作為敘利亞局勢的不同勢力的代理國在敘利亞境內進行開戰。敘利亞當地時間4月7 日,由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控制的東古塔地區杜馬鎮遭到化學武器的毒氣襲擊,造成至少40 人死亡。事件發生後美國指責敘利亞政府軍違規使用化學武器,美俄衝突升級。特朗普推特威脅對敘利亞發射導彈,直至4月14日連同英法正式以“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的名義對敘利亞實施“精確打擊”。這是繼去年4月用軍事手段打擊敘政府軍目標後,西方國家再次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對於美國而言,特朗普對敘利亞發起襲擊是借化武之名,實現其政治訴求。因此多方勢力角逐下,敘利亞局勢變得愈加複雜。對敘利亞而言,短期暴亂將進一步擴大。化武襲擊在無現場目擊和無調查證實的情況下,美英法悍然發動攻擊,“直至停止適用化學武器”或也只是發動戰爭的藉口。美國借敘利亞化武事件進一步插手中東事務,目的之一在於遏制伊朗在此區域日漸上升的影響力。

美俄衝突驟然升級,市場對中東緊張局勢升溫的擔憂引發油價大幅上漲。

因作為全球重要的石油產油國和運輸通道,敘利亞戰爭的爆發直接導致了中東地區的油價持續上升,許多國際爭端都有從“醞釀-發酵-爆發”的過程,因此推動資產價格的上漲也是間斷、不連續地進行脈衝式上漲。雖然敘利亞國內原油產量並不高且在逐年下滑,但是危機所涉及諸多利益方包括俄羅斯,美國,沙特,伊朗等均是世界主要產油國,由此抬升市場對原油供給端的擔憂。敘利亞問題背後牽動美、俄、中東全球三大能源主要供給方的深刻矛盾衝突,一旦敘利亞問題升級,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原油供給減少。因此,一旦敘利亞動亂擴大,油價將會更加飆升至新的高點。

強勢的油價近期對CPI造成了不小的上行壓力,在美歐等多個國家都形成了接近2%的通脹水平,從而對貨幣政策進行了緊縮趨勢的制約。因此研究敘利亞局勢有助於把握油價的走勢,從而對CPI的走勢形成判斷,為貨幣政策預期提供參考。尤其是美聯儲處於加息週期內,6月而歐洲央行有退出QE的打算,雖然短期內不會執行,但未來油價的升高導致CPI高漲或會使得貨幣政策更加鷹派。

二 敘利亞局勢簡史

1 敘利亞國內矛盾重重

現任總統巴沙爾是前任總統哈菲茲·阿薩德的兒子,內定的唯一候選人。巴沙爾繼承了父親的政治影響,利用軍隊、復興黨、和《緊急狀態法》對敘利亞人實施嚴格控制。2000年巴沙爾執政後,敘利亞面臨貧富差距加大,腐敗盛行,高失業率等一系列問題。內戰衝突爆發前,總失業人口占勞動力比重為14.9%,18-30歲男青年失業率為67%,通貨膨脹率高達30%,全國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貧民窟裡。在2006-2011 年,敘利亞遭受了嚴重旱災,約 60% 的土地遭受嚴重乾旱,80 萬農牧民被迫遷往城市。另一方面,當權的阿薩德家族成員聯合阿拉維派軍官、遜尼派大商人和企業家族一起組成了敘利亞精英集團,壟斷了國內的要害部門,導致政府腐敗問題嚴重,工作效率低下,官僚作風盛行。多年的集權統治和社會危機為日後的內戰埋下伏筆。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2 政府軍與反政府軍

敘利亞是一個擁有庫爾德,亞美尼亞,高加索,土庫曼等少數民族的阿拉伯國家。74%的人口屬於伊斯蘭教的遜尼派,13%的民眾信仰什葉派,還包括較少的基督徒人口。什葉派內部還有不同的派別,如相對少數的阿拉維派、德魯茲派。以及正統的但非阿拉伯的穆斯林-庫爾德人。目前統治的阿薩德家族屬於少數的阿拉維派,而人口占多數的遜尼派並不甘心受到什也派的統治,以穆斯林兄弟會為代表的遜尼派曾多次進行反政府鬥爭。錯綜複雜的宗教關係和缺乏民族認同是目前敘利亞衝突的根源。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敘利亞政府軍的構成主要是巴沙爾政權的支持者,伊朗及黎巴嫩的“真主黨”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是在2011年反對阿薩德政權起義中成立的反對派運動的武裝派別。

受到阿拉伯之春運動影響,2011年3月,敘利亞國內爆發了和平抗議,要求巴沙爾進行政治改革、廢除“緊急狀態法”、實行多黨制。但在遭到復興黨的殘酷鎮壓之後,2011 年 7 月 29 日,一些抗議者與軍事叛逃者組成了敘利亞自由軍,試圖推翻政府。該組織最初主要由遜尼派穆斯林構成,而後隊伍迅速壯大。目前反對派有多達1000個武裝組織,大約有10萬名成員。2011年 8 月 23 日,流亡海外的敘利亞反對派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成立了“敘利亞全國委員會”,該委員會包括穆斯林兄弟會、知識分子和世俗的政治精英,成為海外影響力最大的政治反對派組織。

2012 年初,敘利亞反對派在獲得大量外國資助後逐漸壯大。不僅佔據了敘利亞的一些中部城市,而且頻頻製造針對敘利亞政府和安全機構的爆炸事件。

3 國際勢力

敘利亞內戰主要是遜尼派叛軍和阿拉維派領導的政府軍隊之間的武裝對峙,但由於國際勢力的參與而使得其成為世界政治博弈。

俄羅斯總統普金是阿薩德政府最重要的盟友,並在敘利亞建有海軍基地。俄羅斯幫助敘利亞建立了現代軍隊,部署了軍事顧問,並且不斷阻止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制裁敘利亞的決議。因此美國選擇繞開安理會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伊朗出於害怕美國與以色列的打擊,轉而與敘利亞結盟。在敘利亞內戰爆發後伊朗迅速派出伊斯蘭革命衛隊援助巴沙爾政權,還提供民兵培訓和武器援助。

反政府軍背後最大的勢力是美國。美國認為敘利亞長期支持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對以色列的安全構成潛在的威脅;“9·11”事件以來,美國將敘利亞列入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黑名單。由於敘利亞在伊拉克戰爭以來對美的強硬立場,美國陸續通過了多項制裁法案,對敘利亞進出口、外國投資和金融部門進行制裁。在阿薩德政府對民眾示威進行鎮壓之後,美國打著人權的名義通過安理會表達了譴責,繼而要求巴沙爾下臺。而其他遜尼派佔多數的國家,包括土耳其、卡塔爾和沙特阿拉伯則,支持敘穆斯林兄弟會等也紛紛支持反對派,並提供庇護、武器和培訓,甚至默許“聖戰”勢力流竄到土耳其。與此同時,以色列對在敘利亞境對真主黨及敘利亞政府軍軍事基地和其他設施進行了空襲。

4聯合國態度

2011 年敘利亞危機爆發後,安南、卜拉希米、德·米斯圖拉等聯合國三任特使先後進行敘利亞問題有關方調停。2012年2月,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作首次與反對派進行了會談,然而反對派立場強硬,不做任何妥協。但安南仍然在結束訪問後,迅速擬定了解決危機的“六點計劃”,得到安理會主席聲明的支持併產生效力。敘政府與多支反對派於 3 月底先後承諾執行“六點計劃”,實現了首次停火。為監督停火執行情況,安理會通過2043 號決議,設立聯合國敘利亞監督團(UNSMIS),監察交戰各方的停火情況。

然而,5 月 25 日發生在霍姆斯省胡拉鎮的胡拉屠殺事件表明“六點計劃”已經失效,安南於是調整策略,試圖推動域外國家尤其是美俄之間進行談判,借其壓力落實“六點計劃”。6 月 30 日,潘基文及安南召開由多國參加的日內瓦會議。會議通過的以“六點計劃”為基礎的《日內瓦公報》,將建立一個過渡機構來解決目前的危機。

卜拉希米作為第二任調停大使,在敘國內進行了兩次調停的嘗試,分別是2012 年 10 月的“宰牲節停火”與 12月底的“新敘利亞方案”,二者均以失敗告終。第三任特使米斯圖拉上任之後吸取了前兩位的教訓,不再強調實現全面停火,而嘗試促成局部地區——阿勒頗(Aleppo)的有限停火,確保聯合國進入停火地區提供人道救援。2015年12月,安理會一致通過了第2254號決議,這是在解決敘利亞危機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共識。2016 年 1 月底,第三輪日內瓦會談正式召開,根據聯合國安理會2254號決議的要求,重點討論過渡政府建立、修訂新憲法以及如何重新舉行大選等內容。

三敘利亞在國際石油中的地位

1敘利亞地域因素

敘利亞是中東地區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位於敘利亞西南面的蘇伊士運河是連接紅海和地中海的要道,每日運輸約80萬桶原油及140萬桶石油。在美國海軍堵住波斯灣出口的情況下,陸地油氣管線的鋪設就成為各方爭奪的核心。歐洲之所以如此依賴“俄氣”,根源在於俄國建立了龐大的天然氣管道。而伊朗和波斯灣地區的天然氣因為蘇伊士運河水道限制,必須繞道南非好望角,導致成本太高,無法吸引歐洲買家。從2009年開始,伊朗和卡塔爾兩個天然氣大國開始提出建立直連歐洲的天然氣管道,一般稱之為南線(起點卡塔爾)北線(起點伊朗)。如圖: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以往的天然氣大賣家俄國對此自然不會視而不見。而不論是哪條線,敘利亞都是必經之地。其中,俄國/伊朗與歐洲/美國/卡塔爾/土耳其/以色列都希望控制敘利亞。因此,敘利亞成為了石油向歐洲輸送的“咽喉”。

陸地方面。由於敘利亞臨近伊拉克和伊朗等產油大國,內戰將會引發海灣局勢緊張。以伊拉克為例,北部的基爾庫克石油基地要通過敘利亞的巴尼亞斯向外運輸。因而縱使敘利亞出口量所佔比重不大,內戰衝突依然會影響整個中東地區的原油供應。

2中東石油背景

到19世紀80年代早期,洛克菲勒家族建立標準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國90%的煉油廠和管道。1911年,隨著美國反壟斷法的通過,美國最高法院裁決標準石油公司解體為各自獨立經營的34家子公司,國際是石油市場由此過渡到“七姐妹”時代。七姐妹公司是由原標準石油公司加上俄國及英荷殼牌公司組成的壟斷巨頭陣營,自20世紀20年代一直持續到1969年,控制了除北美和蘇聯之外地區80%的產量。

隨著中東地區產量的上升和民族解放運動的浪潮,1960年9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舉行會議,決定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以擺脫西方多年來對於石油資源的掠奪,獲得更多自主談判權。該組織主要通過實行生產配額和提價政策來控制油價,從而維護自身利益。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17》,2016年底OPEC組織的探明儲量為1220.5/十億桶,佔全球儲量71.5%;產量為1864.2百萬噸,佔全球產量42.5%。如此高的產量和儲量給了OPEC充分的議價權,各成員國能源部長們通過增產、減產、不變等會議決定來影響市場預期從而控制油價。例如2008年6約油價創紀錄達到143美元/桶,OPEC增加產量,油價應聲下跌;在12月金融危機開始之後,油價被打壓至33.73美元/桶,OPEC當即減產幫助油價回升。

同時,中東石油具有生產成本低廉的優勢。沙特的盈虧平衡點在7美元/桶,伊拉克在13美元/桶,遠遠低於競爭者頁岩油。當2014年,美國的頁岩油生產商趁OPEC減產之際大幅開採,油價出現跳崖行情跌至34.72美元/桶,OPEC於是增產使得油價繼續下跌,從而迫使美國頁岩油公司退出。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3敘利亞動亂造成油價飛漲

原油與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等密切相關的特性,決定了其價格同時受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兩大因素的交替作用。商品屬性主要受微觀經濟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供需關係;金融屬性則大多跟宏觀影響因素相關,比如美元走勢、政治風險。

敘利亞產油量在國際原油供應中佔比較少,最高時僅為年均40萬桶/日,且伊朗等其他中東產油國具有替代效應,因此,短期油價的升高並非來源於石油產量的減少,對未來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形勢升溫的預期才是支撐國際油價繼續上漲的主要原因。自2011年3月爆發抗議活動以來,WTI油價由2011年年初的90美元/桶均價飆升至100美元以上,並維持在高位。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2013年8月底,美國對敘利亞動武預期升溫,加上9月奧巴馬邀請國會領導人開會,重燃了國際市場的擔憂情緒,油價也再次上升至100美元以上。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四 未來敘利亞局勢和油價的演變

1 內戰衝突加大

2018年4月7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東郊東古塔地區據稱發生化學武器襲擊事件,隨後一週內,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揚言在48小時內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4月13日晚間,在尚未對“疑似化學武器襲擊”徹查的情況下,英美法三國對敘利亞實施精準打擊。襲擊發生後,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和沙特先後表示支持,俄羅斯表示譴責並提交了一份譴責英美法軍事行動的決議草案,但最終未能獲得投票通過。由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盟國與俄羅斯和伊朗站到了對立面。

如下敘利亞2018.1.22局勢圖,紅色為政府軍佔領區,綠色為反對派佔領區,灰色為伊斯蘭國。政府軍已控制大部分土地,處於上峰。此次空襲發生在敘利亞政府即將進攻反對派武裝區(上方綠色區域)的決定性時刻,作為反對派背後勢力的西方集團必然不願意見到政府軍在敘利亞掌握主動權。為了干擾政府軍的作戰計劃,給處於困境的反對派喘息機會,英美法聯手以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為藉口採取導彈打擊。然而反對派的失利已成為事實,政府軍終將收復失地。隨著反對派被逐出,西方勢力也將很快失去對敘利亞控制。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2退出伊朗和協議短期使油價升高,長期中性

北京時間5月9日美國宣佈將退出伊朗和協議,當天國際主要原油市場油價(WTI)大幅上漲,報71.05美元/桶。英國布倫特原油也上漲2.74%,報76.90美元/桶。國際市場上預期未來供應將減少,且擔憂整個石油行業將受到打擊,因此油價短期內衝高,並維持在高位。但長期來看此次制裁對石油市場影響有限。

供應方面,伊朗目前產量為365萬桶/日,僅佔全球的4%。且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計劃終止現有的限產協議以減伊朗原油貿易禁令造成的供應不足。在除OPEC之外的其他產油地區,美國已連續六週增加鑽井平臺,原油產量自2016年年中以來上漲了27%,達到1070萬桶。而俄羅斯作為做大的石油生產國,其產量穩定在1100萬桶。

需求方面,伊朗的原油主要出口國家分別為歐盟,中國和印度。以法國,英國,德國為代表的歐盟主要國家已經表態不會追隨美國從伊核協議退出;伊朗佔中國石油進口份額僅佔8%;印度煉油廠商表示將會繼續以歐元支付伊朗原油。因此從基本面看對油價影響不大,主要是後期美國將要對伊朗實行的經濟制裁可能會對在伊朗的外國石油企業造成損失。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3 基本面收緊,石油價格處於均衡

2017年初,為刪減石油市場長期嚴重供過於求的現象,OPEC與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在2016年底達成聯合減產協議,規定OPEC和非OPEC每日減產至供給總量為3250萬桶/日,目前主要產油國已經超額完成了目標。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顯示,全球原油庫存2月驟降2,600萬桶,今年發達國家的原油庫存已經降至比平均產量低2000萬桶左右的水平,意味著減產協議使得原油市場重新實現了平衡。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北京時間6月22日,OPEC宣佈自7月1日起,將參與減產國家的合計減產執行率恢復至100%,即在現有原油產量水平上增加產量。然而,此項決議並未明確具體實施方案,包括各成員國增產分攤比例,以及增產的基準產量。5月份,OPEC產量為31,869.00千桶/天,處於今年以來的最低位,同期油價則在70美元以上震盪。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選取2017年以來OPEC月產量與WTI月平均價格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二者之間存在較強負相關性關係,即歐佩克產量上漲,油價下跌。歐佩克產量下跌,油價上漲。基於相關性分析的影響係數表如下: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4其他影響因素

沙特和俄羅斯產量增加

。沙特和俄羅斯6月的產量數據表明,這兩個國家在上個月都提高了產量。沙特將日產量提高了17萬桶,達到3232萬桶,俄羅斯的日產量也略有增加,3月產量達到1176萬桶/日,並且計劃2018年下半年將日產量增加20萬桶。美國總統特朗普 6月30 日表示,他已向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提出增加原油生產的要求,以穩定國際市場的原油供應。特朗普當天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文說,他剛與沙特國王薩勒曼通話,提出沙特每日增產或多至200 萬桶原油的要求,以彌補部分產油國產量減少造成的供應缺口。OPEC與非OPEC產油國本月 23日在維也納達成一致,決定從 7 月開始適當增加原油產量。此舉有望使國際原油市場日供應量增加約100 萬桶。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部分地區供應持續中斷。儘管歐佩克和俄羅斯努力增加原油產量,但利比亞、委內瑞拉和加拿大等地的原油供應均出現下滑。近期,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的重要出口終端再次被武裝組織控制,這使該國出口水平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加之,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國加拿大最大的油砂設施出現生產問題,其7月份估計原油產量損失逾30萬桶/日。委內瑞拉6月的產量較5月份下降四萬桶/日,今年以來下降了19&%。而加拿大每日36萬桶的原油供應在7月底前不會恢復。這一系列供應波動導致歐佩克最新的增產協議可能無法彌補即將出現的供應短缺,油價未來存在上漲空間。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美國原油庫存持續減少,支撐油價上升。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週四公佈報告稱,截至7月 6日當週美國原油庫存減少717萬桶,自6 月 1 日起持續下降。美國石油協會(API)報告顯示該周原油庫存環比減少6979萬桶。原油庫存與油價一般呈負相關,此次庫存減少為未來油價上升提供了支撐。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美國頁岩油產量增加。

EIA在2018年度能源展望報告中表示,隨著美國頁岩油產量的不斷上升,美國已超越沙特成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今年7月份產量達到100萬桶,已佔到美國全國原油產量近50%,預計今年年底將會超過1100萬桶/日。報告稱,美國原油產量將穩固增加到本世紀中葉,2030年將增加至1500萬桶/日,2050年則增加至1900萬桶/日。此外,EIA表示,預計4年內頁岩油產量將不斷增加,且在美國原油總產量中的比重不斷提高:2017年美國原油產量為917萬桶/日,其中頁岩油產量為496萬桶/日,約佔總產量的54%,到2022年則將達到559萬桶/日。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目前,原油供應充足,部分地區產量減少不對總供給造成影響。同時美國頁岩油產量大增,已成為原油第一大出口大國。為了佔據市場份額,OPEC組織不得不提高產量。因此預計未來三個月內油價將繼續維持70美元左右震盪,難以突破80美元。短期需重點關注歐佩克原油供應政策和中東地緣政治局勢。如果中東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且歐佩克進一步延長減產,將推動國際油價繼續上漲; 如果中東地區緊張局勢得到緩解,歐佩克提高產量,國際油價將會回落。

五 油價上漲所產生的影響

油價的上升直接導致CPI的上漲,我們對不同國家的通脹進行分析,並查看其對於貨幣政策走向的影響。

1對美國影響

今年以來,隨著油價不斷走高,美國CPI同比都高於2%的目標。美國6月CPI符合預期,創2012年2月來最大漲幅,主要是由於近期能源價格上漲導致。隨著未來油價持續上漲,CPI將維持溫和上漲,支持美聯儲加息。 6月14日凌晨,美聯儲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25個基點,至1.75%-2.00%。此次會議聲明撤銷了5月份決議聲明中關於“預計將加息至在‘一段時期內’低於中性利率”的表述。

美聯儲官員多數對今年預期加息的次數還超過了前次,並調升了今年的美國GDP增長預期,預計今明後三年PCE通脹預期都將高於聯儲長期目標2%。隨著油價的不斷走高,預計以後加息節奏會更加鷹派。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在美國的CPI統計中,美國勞工統計局將200多個商品分為8大類,分別是:食品飲料、居住、衣著、交通運輸、醫療保健、娛樂、教育通訊及其他,其中與能源相關的類別主要在交通運輸及居住,尤其以交通運輸為主。至2017年5月至2018年五月,美國CPI與油價的相關係數超過0.86,高度相關,可見能源價格在美國CPI中的權重較高。

2對歐元區影響

歐元區CPI自2017年3月以來首次達到2%。歐洲央行上調2018年和2019年通脹預期。預計2018年通脹率為 1.7%,3月份時預期為 1.4%。預計2019年通脹率為 1.7%,3月份時預期為 1.4%。預計2020年通脹率為1.7%,3月份時預期為 1.7%。

歐元區貨幣政策不僅僅是依賴於CPI,更取決於經濟基本面。歐元區6月製造業PMI終值 54.9,創18個月最低,預期 55,初值 55;5月終值 55.5。說明歐洲經濟復甦節奏放緩。但PMI仍然處於擴張區間,證明經濟依舊處於復甦,只是速度有所放緩。歐元區消費保持穩定,但缺乏進一步回升的動力。因此短期內退出QE還達不到,貨幣和購債規模仍將維持現狀。政策利率仍將維持低位,直至量化寬鬆 (QE) 計劃結束“很久之後”。

因此退出QE短期內仍不會提上日程。每月300億歐元的資產購買規模將至少持續到9月份,如有必要將持續更長時間。QE將持續到通脹路徑出現可持續的調整。因此現有貨幣政策維持寬鬆仍在預期內。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歐元區調和CPI的構成中,交通運輸和食品所佔權重最大,分別為14.8%和14.1%。交通運輸中,燃料及潤滑油權重4.2%。雖然能源類在HICP中權重高達9.8%,但單獨就石油而言所佔比例很小,因此對CPI波動的影響有限。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3對中國影響

國際油價變動帶動我國CPI,這種傳到機制主要有兩種。一是由於國內原油供需缺口不斷上升,對於進口依賴度逐漸加大,因此國際油價波動性更容易傳導至國內居民消費。例如我國2007年6月CPI同比為4.4%,7月上升至5.6%,之後始終維持在6%以上,屬於通貨膨脹率較高水平。同期WTI價格也急速上漲,突破100美元至130美元朝上。

「中銀宏觀:錢思韻、朱啟兵」敘利亞局勢——漩渦中的石油

另一種傳導機制則是國際油價的波動性傳到至國內石油企業,導致國內柴油、汽油價格上升,從而增加了下游工業生產成本。同時也將導致交通運輸、郵電行業的營業成本增加,帶動社會整體服務業價格上漲,最終將會作用在居民日常消費品上,推動CPI上升。

根據2009年的新規定,國內成品油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上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合理流通費用和適當利潤確定。然而,由於我國國內石油市場依舊處於壟斷性質,兩大石油巨頭對國際油價上漲的敏感度要遠遠大於對國際油價下跌的敏感度,導致國內油價調整存在“滯後性”,即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國內迅速跟漲。國際油價下跌,國內油價滯後兩個月下調。並且,

發改委對於國內油價進行分段式調控,以減少國際油價波動帶來的影響。因此使得油價上漲並不會直接反映在國內CPI上。

6 月 CPI 同比上漲1.9%,其中,非食品價格上漲 2.2%,持平於前值;食品價格上漲 0.3%,高於前值。非食品價格影響 6 月 CPI 同比上漲約 1.8 個百分點,和 5 月大致持平,因此 6 月 CPI 小幅回升主要受食品價格上漲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衝了原油價格上漲對通脹帶來的衝擊。因此這種路徑中,石油漲價因素對中國的CPI影響較小。

4 對出口國影響

對於石油的主要出口國家而言,油價上漲直接意味著外匯收入的增長,同時帶來的國民財富的增加。但持續的價格上漲將導致石油消費下降,或者鼓勵其他替代性能源:如巴西和墨西哥的深水井、美國的頁岩油。同時也需警惕出口結構單一對於出口國農業和工業部門的打擊,歷史上的“荷蘭病“就是由於能源出口的繁榮而出現鉅額順差,從而導致了本幣升值,致使國內通貨膨脹上升、收入增長降低和失業率增加。

對於進口國而言,石油價格上漲意味著成本增加,最終推動了商品價格上漲。這一影響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更大,因為他們往往具有更強的工業需求並且對能源的利用效率較低。同時能源價格上漲將迫使居民削減在其他項目上的支出。

六 總結

自2011年3月以來,敘利亞危機已持續了7年多,卻至今沒有看到解決問題的曙光。曠日持久的衝突背後既有中東地區國家的某些共性,又有其本國固有的特性。宗教派別複雜,常見紛爭和西方軍事介入掠奪石油資源是中東的頑疾;而國內經濟困難,腐敗盛行和少數派什葉派當權則是敘利亞特有的弊病。受到阿拉伯之春的影響,敘利亞國內爆發了和平抗議,希望總統巴沙爾下臺。在經過外部勢力的推波助瀾之後,這一場政治動盪很快演變成了內戰。以美歐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支持反政府軍,俄羅斯、伊朗、黎巴嫩支持政府軍,雙方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人員、武器等支持,導致政府軍與反政府軍兩方鬥爭膠著。在政府軍即將進攻反對派最大聚集區的關鍵時刻,美英法為了干擾其作戰計劃,不顧安理會憲章悍然發動空襲,此舉無疑是暴露了西方勢力不會停止插手敘利亞內戰的野心。同時由於安理會缺乏軍事幹預的能力,敘利亞衝突更難在短時間內解決。而美國及其西方盟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較量則是決定敘利亞乃至中東大局的關鍵,未來敘利亞戰局如何,要看美國和俄羅斯誰在中東地區的影響更大。

敘利亞處於中東地區的中心地帶,是連接地區多個重要國家的橋樑,也是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東同伊拉克交界,南與約旦毗連,西南與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為鄰。隨著內戰的加大,對於石油產地和運輸通道安全的擔憂在短期內推動石油價格大幅上漲。加之美國將對伊朗恢復制裁,市場普遍擔憂供給端減少將會推動油價的近一步上升。然而敘利亞和伊朗產量佔全球市場份額較少,因此影響程度有限。同時OPEC和俄羅斯的終止限產計劃將有助於石油市場重新達到供需平衡。目前的基本面已趨於收緊,但敘利亞政治風險仍未散去,只是暫時平息。未來走勢仍將作為左右油價的重要因素,一旦發生衝突,將打破目前均衡的局面推動油價飆升。

油價上漲將推動CPI上升,這一點對於各國的影響不同。對美國而言,美國CPI與油價的相關係數超過0.86,油價上漲使得CPI高於2%的目標,促使美聯儲鷹派加息;歐元區由於原油在HICP中所佔權重很小,因此油價波動對於CPI影響有限,加之現在仍處於QE,通脹溫和上漲將不會改變現階段貨幣政策;而中國目前的對進口原油的依賴比較大,因此油價波動將對CPI產生影響。然而由於國內油價定價的滯後性以及政府調控措施,國內油價走勢並不會完全跟隨國際油價,因此對CPI的影響有限。

短期需重點關注歐佩克原油供應政策和中東地緣政治局勢。如果中東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且歐佩克進一步延長減產,國際油價有望突破80美元; 如果中東地區緊張局勢得到緩解,歐佩克提高產量,國際油價將繼續在70美元左右震盪。

附錄:參考文獻

1.敘利亞內戰https://zh.wikipedia.org/zh-cn/%E5%8F%99%E5%88%A9%E4%BA%9A%E5%86%85%E6%88%98

2.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

3.美元霸權全線動搖,飲鴆止渴美國戰略嚴重變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65968795402700&infeed=1&sudaref=www.google.com.hk&display=0&retcode=6102

4.敘利亞戰爭陰雲密佈對金融市場影響幾何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29480737576716#related

5 敘利亞在世界石油供應系統中的地位

http://www.qhrb.com.cn/2013/0905/93575.shtml

6 原油價差走擴釋放了什麼信號?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327604

7阿拉伯國家聯盟在地緣政治博弈中的作用及對外戰略影響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3A%286b93b973b8f1c36cd3cb5f4b336ee3bf%29&filter=sc_long_sign&tn=SE_xueshusource_2kduw22v&sc_vurl=http%3A%2F%2Fwww.doc88.com%2Fp-0823766202923.html&ie=utf-8&sc_us=11822995820366042348

8 敘利亞局勢持續動盪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3A%2842330a339f9d137476e63be08049174e%29&filter=sc_long_sign&tn=SE_xueshusource_2kduw22v&sc_vurl=http%3A%2F%2Fwww.cssn.cn%2Fgj%2F13332%2F24356%2Fxlyjs_sdgc%2F201411%2Ft20141112_1396046.shtml&ie=utf-8&sc_us=5305260847762145716

9 地面戰場最終決定敘利亞未來走向

http://news.ifeng.com/a/20180418/57669477_0.shtml

10 敘利亞局勢及其未來走向

https://wenku.baidu.com/view/17b7b9ea76c66137ef06192c.html

11 敘利亞內戰局勢地圖

http://tieba.baidu.com/photo/p?kw=敘利亞戰爭&flux=1&tid=5525003471&pic_id=1ab8c2deb48f8c54a4ca83f031292df5e1fe7f39&pn=1&fp=2&see_lz=1&red_tag=c1072580255#!/pid112b4c1ed21b0ef46939df81d6c451da83cb3e01/pn1

---------------------------------

本文為中銀國際證券宏觀固收研究系列報告。中銀國際證券宏觀固收研究團隊致力於以翔實的數據、縝密的邏輯為基礎,發現價值,匹配收益與風險,願我們的研究服務能為您的投資成功盡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