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打壓風詭雲譎,中芯國際之後,美國或將盯上存儲芯片

美國對我國科技企業的打壓動作頻頻。

芯片打壓風詭雲譎,中芯國際之後,美國或將盯上存儲芯片

10月4日中芯國際發佈公告稱,經過多日向供應商進行詢問和討論後,本公司知悉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已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向部分供應商發出信函,對於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和原物料會受到進一步限制,需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芯片打壓風詭雲譎,中芯國際之後,美國或將盯上存儲芯片

早前市場傳言美國計劃將中芯國際納入貿易實體清單的消息被證實,10月5日,中芯國際港股跌幅一度超過7%,最近兩天雖然有所反彈,但依然難以改變最近三個月股價的頹勢。

存儲芯片或是下一目標

就在中芯國際供應商被限制出口後,美國打擊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動作並未停止,據外媒DIGTIMES報道,除中芯國際外,華虹及快速發展中的長電科技、華天科技等封測廠,國內最大的NAND Flash廠長江存儲、DRAM廠合肥長鑫、設備大廠中微公司都在美國的關注名單中,下一個目標或是在DRAM領域。

芯片打壓風詭雲譎,中芯國際之後,美國或將盯上存儲芯片

福布斯刊登的激進撰稿人Roslyn Layton 的文章稱:“中芯國際、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等必須加入實體名單,以確保美國的關鍵技術不會被武器化以對抗美國人。”

之前美國將華為等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大多會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現在則更加直白,一副極端的姿態,在逆全球化的路上越走越遠,而中國芯片企業受制於人,在話語權上相對被動。

剛有起色的閃存

國內的閃存和閃存產品在國際競爭格局中,均被韓國、日本和美國壟斷,在DRAM領域,市場份額前三名分別為三星、SK海力士、美光,市場份額分別為45%、28%、21%,合計市場份額94%;

芯片打壓風詭雲譎,中芯國際之後,美國或將盯上存儲芯片

在NAND Flash領域,前五名三星、東芝、西部數據、美光、SK海力士,市場份額分別為38.0%、17.1%、16.1%、11.5%、11.1%,合計市場份額93.8%,行業集中度非常高。

芯片打壓風詭雲譎,中芯國際之後,美國或將盯上存儲芯片

正是在國內存儲芯片高度依賴國外的背景下,2016年2-7月,福建晉華、合肥長鑫、長江存儲三家國內存儲芯片企業相繼成立,三足鼎立雛形逐漸形成,其中長江存儲主要發展NAND Flash,合肥長鑫、福建晉華專攻DRAM,三家公司從使用最普遍的兩種內存芯片入手,力求打破國外廠商的壟斷局面,從成立之初就被寄予厚望。

芯片打壓風詭雲譎,中芯國際之後,美國或將盯上存儲芯片

2017年,福建晉華與聯電合作研發DRAM項目,遭到鎂光起訴,指控其竊取知識產權;2018年底,美國正式禁止福建晉華從美國供應商購買重要的工具和材料,歐美設備商撤離,導致福建晉華投入60億美元的廠房被迫停產。

兩年前福建晉華的例子暴露出存儲芯片國產替代的難點和痛點,難不在技術本身,而在相關專利早已被國外壟斷,給合肥長鑫和長江存儲一些警示;美國對華為芯片製造能力的限制,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再成為國產替代的隱憂。

芯片打壓風詭雲譎,中芯國際之後,美國或將盯上存儲芯片

長鑫存儲芯片

2019年9月,合肥長鑫亮相第一代8GB DDR4內存條,今年9月,長江存儲發佈兩款消費級固態硬盤(SSD);兩家存儲芯片企業繞開國際大廠的專利實現量產,剛有起色,不料又成美國的打壓目標。

芯片打壓風詭雲譎,中芯國際之後,美國或將盯上存儲芯片

長江存儲固態硬盤

美國的打壓手段

我在6月的文章曾提到要警惕美國打壓合肥長鑫和長江存儲,不是製造恐慌,而是成長中的具有競爭力的國產芯片大企業,兩隻手都能數過來,美國打壓的手段很簡單,限制龍頭企業,影響上下游供應鏈企業。

芯片打壓風詭雲譎,中芯國際之後,美國或將盯上存儲芯片

若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其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如北方華創、華特氣體、滬硅產業、芯原微、中微公司、長電科技等多家公司都將失去中芯國際的訂單,運營因此受到影響。

芯片打壓風詭雲譎,中芯國際之後,美國或將盯上存儲芯片

對於標的的選擇,越是有競爭力,越是有威脅,越會優先“關注”,越是優先“關注”,越是好公司,中興、華為、中芯皆是如此,其中外媒提到的中微公司,可能並不被太多人熟知,但能被美國看中,自然有牛的地方,2017年該公司就成功研發了世界上第一臺5納米刻蝕機,刻蝕機是芯片製造三大核心設備之一,中微公司的產品今年在《大國重器》節目中曾看到過。

芯片打壓風詭雲譎,中芯國際之後,美國或將盯上存儲芯片

陳正坤

除了限制出口,美國另一招是抓人,華為孟晚舟被捕不是個例。2015年5月,天津大學教授,諾思微系統首席科學家張浩在落地洛杉磯後被捕,因為諾思的主營產品手機濾波芯片打破了國外壟斷,2020年9月初在美被判18個月監禁,賠償47.7萬美元;2020年6月,美國擬逮捕福建晉華前總裁陳正坤,因涉及到美光的知識產權;這些都是除限制設備出口外,另一長臂管轄權。

如何應對?

芯片誕生於美國,信息技術革命起源於美國,美國控制著產業鏈的中上游,我國芯片企業主要處在中下游,制衡手段不對等,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科技企業應對的措施並不多,更多是未雨綢繆,與時間賽跑。

據悉,中芯國際正“囤貨”關鍵生產設備和重要替換零部件,甚至正在與其他中國芯片製造商合作,建立此類零部件的共享儲備,並建立中央倉庫來存儲這些產品,中芯國際向美、歐、日本上游供應商採購的規模,已超越2020年全年需求,採購項目包含蝕刻、微影與晶圓清洗機等製程設備、測試機臺,用於維持設備運作的相關耗材採購量。

芯片打壓風詭雲譎,中芯國際之後,美國或將盯上存儲芯片

中興、華為、中芯國際遭遇的經歷,“實體清單”、反壟斷調查已成為美國打壓的工具,促使國內不可靠實體清單儘快落地,另外反壟斷調查,需要企業在遭遇不公平待遇時,勇於拿起法律武器捍衛相關權益,最近對谷歌安卓系統的反壟斷調查,知情人士透露是去年華為發起的。

當然,被動防守只是暫時的,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當美國進行區域全球化,不帶你玩的時候,去美國化,打造非美技術備胎,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綢繆,“十四五”規劃、中科院2020-2030“率先行動”計劃、2025國產芯片自給率規劃、人才資金匯聚以及密集的產業政策出臺,企業之間的聯合,以舉國之力發展芯片產業,但即便這樣,沒個5-10年,國產替代也難以實現。

結語

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在研究中國近現代史時,曾有這樣一句話:

“高傲的中國人在和條件更為先進的西方人接觸中,感受到了羞辱,這最終導致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在中國推動工業化的龐大計劃。”

百年前如此,百年後亦是如此,但已是兩個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