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現金流量折現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企業的價值由其最終所能創造的可自由支配的現金流量所決定,通過將預測的該企業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成現值得到其價值。由此可以得到採用現金流量折現模型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基本原理:一個企業的價值應該等於該企業在未來所產生的全部現金流量的現值總和。

採用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所確定的價值是取得預期收益權利所支付的貨幣總額。因此,從投資人及企業的角度來說,現金流量折現模型是評估企業價值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為企業價值的高低應主要取決於其未來整體資產的獲利能力,而不是現存資產的多少。在運用過程中,現金流量折現模型要求能夠合理取得以下三個基本參數,即企業預期收益、折現率和獲利持續時間。

在實際應用中,現金流量折現模型主要採用股利折現模型、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和公司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股利折現模型是用現金流量折現模型評估股權價值的基本模型,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和公司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都是在股利折現模型的一般形式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在本節中,將分別對上述三種方法進行介紹。

一、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基本原理

現金流量折現模型認為,資產的價值等於其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任何資產都可以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模型來估值: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式中,V為資產的價值;n為資產的總期數;CFt為資產第t期的預期現金流量;r為預計現金流量風險的折現率。

從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該模型的關鍵點在於確定三個基本參數:預期現金流量、折現率、獲利能力。預期現金流量可以分為三種:股利現金流量、股權自由現金流量、公司自由現金流量。根據預期現金流量的不同種類,該模型可以分為股利現金流折現模型、股權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公司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

二、股利現金流量折現模型

股票的預期價格是由未來股息所決定的,因此,股票的價值就是無期限的股息折現後的價值: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式中,V為每股股票的價值;DPSt為第t期的預計支付的每股股利;r為股票的要求收益率。

如果能夠準確地預測股票未來每期的股利,就可以利用公式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了。在對股票未來每期股利進行預測時,關鍵在於預測每期股利的增長率,用gt表示第t期股利的增長率,其數學表達式為: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根據對股利增長率的不同假設,股利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可以分為零增長模型、勻速增長模型(戈登模型)、兩階段增長模型等。

(一)零增長模型

零增長模型是股利貼現模型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最簡單的一種形式。它假設每期的股利都是一樣的,股利的增長率為零。即: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或者 gt=0

可以得到: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簡化後,得:

V=D0/r

(二)勻速增長模型(戈登模型)

勻速增長模型又稱戈登(Gordon)模型,是股利貼現模型的另一種特殊形式。它假設每期支付的股利增長額都以穩定的增長率g增長。

勻速增長模型的運用有三個前提假設條件:

(1)股息的支付在時間上是永久性的。(t→∞)

(2)股息的增長速度是一個常數。(gt=g)

(3)模型中的貼現率大於股息增長率。(r﹥g)

根據上述三個前提假設條件,可以將公式改寫為: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式中,DPS0,DPS1分別表示初期和第一期支付的股利。

當式中的股息增長率g等於零時,勻速增長模型就變成了零增長模型。所以,零增長模型是勻速增長模型的一種特殊形式。

(三)兩階段增長模型

勻速增長模型是建立在假設公司各期紅利都按固定比例增長的基礎上的。但事實上,很少有公司能做到這一點,從而衍生出兩階段增長模型等非勻速增長模型。

兩階段增長模型是將公司的發展分成兩個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股息的增長率不同,分別用g1、g2表示。例如,一家公司擁有一項專利,保護期為5年,因此5年內增長率會比較高;保護期過後,增長率會下降到平均水平,因此該公司第一個階段是高成長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穩定成長階段。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當我們使用兩階段增長模型時,關鍵是分別計算出第一和第二階段的股票價值,加總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即:

V=V1+V2

式中 V——股票價值;V1——第一階段股票價值;V2——第二階段股票價值。

在第一階段,分別計算第1年至第n年的股利現值,加總可得第一階段的股票價值,即: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而在計算第二階段股票價值時,關鍵在於計算出第二階段期初的股利,再利用勻速增長模型(戈登模型)加以折現,就可以得到第二階段股票價值,即: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綜合上述三個公式,可以得到計算兩階段增長模型的股票內在價值的公式: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與兩階段增長模型類似,三階段增長模型等非勻速增長模型也可以採用類似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

股息折現模型的假設是股東獲得的所有現金流量都是股息,而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則對此做出了突破。

(一)股權自由現金流量(FCFE)

所謂股權自由現金流量(FCFE),是指滿足了全部財務要求(包括債務償還、資本支出和營運資本支出)後的剩餘現金流量,即支付完所有的利息和本金以及用於維持現有資產和增加新資產的資本支出後的剩餘現金流量。

股權自由現金流量的計算公式為:

FCFE=淨利潤+折舊-資本支出-營運資本變動-歸還本金+新債發行

當資本支出和營運資本可以依靠目標負債比率δ進行融資,同時本金的歸還以新債發行支付時,則股權自由現金流量的表達式可以改寫為如下形式:

FCFE=淨利潤—(1-δ)×(資本支出-折舊)—(1-δ)×營運資本變動

式中:

(1)折舊和攤銷

儘管在損益表中折舊和攤銷是作為稅前費用來處理的,但它們和其他費用不同,折舊和攤銷是非現金費用,也就是說,它們並不造成相關的現金流量支出。它們給公司帶來的好處是減少了公司的應稅收入,從而減少了納稅額。

(2)資本支出

資本支出=長期資產淨值變動+折舊攤銷-無息長期負債的增加

資本支出可以解釋為用於購買各種長期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支出,然後再減去無息長期負債(各種不需支付利息的長期應付款專項應付款等)的增加額。

股權資本投資者通常不能將來自公司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全部提取,因為這些現金流量的一部分或全部將用於再投資,以維持公司現有資產的運行並創造新的資產來保證未來的增長。由於未來增長給公司帶來的利益通常在預測現金流量時已經加以考慮,所以在估計現金流量時應考慮產生增長的成本。例如,對於製造業中的公司而言,在現金流量增長率很高的情況下,很少會出現沒有或只有少量資本性支出的現象。

(3)營運資本變動額

營運資本是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之間的差額。因為營運資本所佔用的資金不能被公司用於其他用途,所以營運資本的變化會影響公司的現金流量。營運資本增加意味著現金流出,營運資本減少則意味著現金流入。在估計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時,應該考慮公司營運資本追加因素。

公司營運資本的需要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屬的行業類型。用營運資本佔銷售額的比例衡量,零售公司比服務性公司對營運資本的需要較大,因為它們有著較高的存貨和信譽需要。此外,營運資本的變化與公司的增長率有關。一般而言,對於屬於同一行業的公司,增長率高的公司的營運資本需求相應較大。

(二)股權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

一般情形下,股票的價值可以用預期FCFE的現值來表示,即: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式中,FCFEt為第t期股權自由現金流量;Ke為股權資本成本。

類似於股利貼現模型,決定股票價值的一個因素是股權自由現金流量的預期增長率(g FCFE)。股權自由現金流量增長率是以淨利潤為基礎的。可以根據g FCFE的不同,採用戈登模型、二階段增長模型等簡化計算股票價值。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三)股息折現模型與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模型的區別及適用範圍

這兩種模型的主要區別在於對現金流量的不同定義:股息折現模型採用了嚴格的定義,即股票的預期收益;而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模型採用了廣泛的現金流量定義,即滿足了所有財務和投資要求的剩餘的現金流量。

一般來說,股權自由現金流量評估的價值大於股息折現模型評估的價值。但至於哪個模型更適合評估市場價格,這需要視公司控制市場的開放性而定。

如果公司有很大的可能被收購,或者其管理層將被大範圍改選,則市場價格將會反映這種可能性,因此,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模型估計的價值是更優的基準價值。

當公司控制權的變化日趨困難,不管是因為公司的規模擴大,還是因為法律和市場監管方面的限制,股息折現模型估計的價值可能更為可取。

(四)自由現金流量是折現模型的優點

1.人為操縱方面

由於會計準則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收入不需以收到現金來確認,損失可被掛賬或以謹慎為由通過準備金形式產生,財務操縱利潤有較大的空間。自由現金流量則是根據收付實現制原則確定的,認準的方法是是否收到或支付現金,一切調節利潤的手段都對它毫無影響。

此外,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認為,只有主營業務中產生的營業利潤才是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源泉,而所有因非正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非經常性收益(利得)是不計入自由現金流量的。它只計算營業利潤而將非經常性收益剔除在外,反映了企業實際結餘和可動用的資金不受會計方法的影響。所以自由現金流量能夠彌補利潤等指標在反映公司真實盈利能力上的缺陷。

2.持續經營方面

自由現金流量是企業在扣除了所有經營成本和當年投資之後剩下的現金利潤。這些利潤可以以真金白銀的形式全部分配給企業的投資者,包括股權投資者和債權投資者。

四、公司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

根據自由現金流量的不同定義,相對於股權自由現金流量,公司自由現金流量的定義更為廣泛。

(一)公司自由現金流量

公司自由現金流量(FCFF)是企業經營活動所創造的可供管理者自主支配運用的那一部分現金流量。根據定義,FCFF是公司支付了所有營運費用、進行了必需的固定資產與營運資產投資後可以向所有投資者分派的稅後現金流量,是公司全部所有者所擁有的公司現金流量的總和,包括股東、債券持有人以及優先股股東。因此,公司自由現金流量實際上包括了股本資本(普通股)現金流量、債權人現金流量和優先股現金流量。

對股權自由現金流量FCFE的計算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對各種利益要求人的現金流量進行求和,包括普通股股本現金流量、債權人現金流量(包括本金歸還、新債發行、利息支出)和優先股現金流量(優先股股利),即:

FCFF=FCFE+利息費用×(1-稅率)+本金歸還-新債發行+優先股票

第二種方法是把息稅前收益(EBIT)作為計算的基礎,再減去所得稅和在投資需要,即:

FCFF=EBIT×(1-稅率)+折舊-資本支出-營運資本變動

(二)公司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

一般情形下,公司的價值可以用預期FCFF的現值來表示,即: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式中,FCFFt為第t期公司自由現金流量;WACC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類似於上述兩個模型,決定公司價值的一個因素是公司自由現金流量的預期增長率(g FCFF)。公司自由現金流量增長率是以息稅前利潤(EBIT)為基礎的。可以根據g FCFF的不同,採用戈登模型、二階段增長模型等簡化計算股票價值。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三)兩種自由現金流量模型的區別

FCFF和FCFE分別被用於不同的評估對象,FCFF是用來評估公司的整體價值,而FCFE是用來評估公司的股權價值。當公司的債務比例較低且波動不大時,採用公司自由現金流貼現模型估算公司整體價值再減去債務市場價值所得到的公司股權價值,與採用股權自由現金流量貼現模型直接估算出來的公司股權價值相等。當公司更多地依賴舉債經營或者公司的債務水平波動較大時,由於公司自由貼現模型不必反映債務的變化,因此公司自由現金流貼現模型所估算出來的公司股權價值與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不同,前者比後者要準確些。此時,公司自由現金流量貼現模型可以是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的一個較好的替代方案。

另外,使用公司價值評估方法的好處在於,因為FCFF是一種債前現金流量,因此不需要單獨考慮與債務相關的現金流量,而在估計FCFE時則不得不考慮這些現金流量。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預期槓桿比率發生很大的變化,這種方法將節省大量的工作量。

五、三種模型的比較

(一)三種模型的比較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股權現金流量全部作為股利分配,股利現金流量模型和股權現金流量模型就相同。為避免對股利政策進行估計的麻煩,因此大多數的企業估價使用股權現金流量模型或公司現金流量模型。

(二)各種現金流量和價值之間的相互關係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企業價值評估法之現金流量折現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