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此篇文章你將學習到如何觀景寫生

作品by逐夢刀畫工作室學員

一、以情觀景(情觀)

刀畫中山水畫的寫生觀察景物總是帶著感情的有色鏡去看景,“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我寫此紙時,心入春江水,江水隨我開,江水隨我起”。

用滿懷熱情、豪情和濃厚的興趣去擁抱大自然,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也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觀察態度是主動積極的,使得山水畫寫生下筆不惑,情寄筆下,一氣呵成。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二、以理觀景(理觀)

通過表現現象抓住大自然的本質、規律、特徵,例如:觀察山石不要被山的光照效果(明暗)所迷,要觀察山石的結構關係、轉折關係、氣勢特徵等等。觀察樹木不要被茂密繁雜所惑,要觀察樹的生態規律和姿態特徵等,這樣你無論用怎樣的方法去表現(具象或抽象),就一定能抓住自然 之理,通常稱“理觀”。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三、以心觀景(心觀)

由於大自然千變萬化、豐富多彩,這裡視覺像一部相機,自然景觀盡收眼底,但卻不能盡收於畫面上,這樣必須有取有舍,有主有次的對景物觀察,不需要一一觀察,與我們有關的要細看,無關的不看,有時把近景物推遠看,遠景物拉近看,“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發揮心源的作用對景物進行分析、理解,主觀提煉,形成新的印象,這種心理過程也是對景物的“練形”過程,稱之為“心觀”。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四、以靜觀景(靜觀)

古人講澄懷味象,心如明鏡,不掛一物,不染一塵,不起一念,凝神靜氣,觀察和體味大自然,與大自然溝通,以自已的情感、心靈去感悟大自然的靈性,找出情景交融的契合點,面對自然界的四季變化,陰晴雨雪,大山的深幽和廣闊總會使人感到心曠神怡,或者深沉,或者悲切等。另一方面通過靜觀認識,瞭解大自然的形態變化規律,同時“靜觀”有細緻入微的觀察之意,如“有雨不分天地,有風無雨只看樹木,有雨無風樹頭低。行人傘笠,漁父蓑衣”。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五、以動觀景(動觀)

古人講“山形步步移和山形面面觀”就是對眼前的景物要移動視點的觀察,每移動一處景的狀態都不一樣。通過動觀,全面瞭解自然對象,以便找出最好之點來表現。西畫是定點觀察,範圍窄小,中國山水畫是動點觀察範圍廣闊,所以歷史上有“長卷”的表現形式,如《清明上河圖》《長江萬里圖》等等。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由於山水畫這種獨特的觀察方法,使山水畫的寫生方法具有靈活、機動的特點。於是千山萬水盡在一圖,萬里江山盡在咫尺,山石樹木隨意而搬,飛瀑流泉隨意而挪,所以畫中景物如身臨其境。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解惑——什麼是刀畫?

刀筆油畫,簡稱刀畫,又名減色油畫,是由中國人創立,介於油畫和國畫之間的新畫種。

刀畫起源於吉林省敦化市,1978年由宋萬清老師發明創立,再由其子宋俊傑老師繼承、創新完善,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現今,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畫集國畫、油畫之長,補二者之短,既有中國畫的深遠意境又有油畫的質感和立體感,是中西畫法的碰撞。目前,國內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加入到刀畫的創作和傳承的隊伍中,努力將刀畫發展成為中國人自己的油畫。

在繪畫方法上,刀畫油彩用作減色處理,刀筆結合體現效果快,貼近自然。刀畫是以鋼刀為主要作畫工具,採用油畫顏料,刀筆結合,交互運用。通過畫筆和刀具在布或紙上塗增或刮減完成刀畫創作。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刀畫中山水寫生的五種觀察方法,不可不知

— END —

想要了解刀畫更多信息,請關注逐夢刀畫

歡迎關注、私信、瞎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