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告別韓寒

一本7月計劃出版的新書,最近曾悄悄地爬到豆瓣熱門TOP5。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 作者吉田修一,代表作改編電影《橫道世之介》《怒》等

三千多人想看。

一條短評這樣說的:

這不就是現在的我嗎?因為疫情,這裡輔導班啥的沒幾個開的,沒有錢,好窮。

據此推理,豆友是從事教育行業的。

2020年,讓人“真實地怕了”的一年。

教育、旅遊、餐飲,以及Sir最熟悉、心心念唸的電影院。

錯愕、不適、然後就是細細碎碎,發自生存本能的恐懼,身在其中的凡夫俗子,概莫如此。

知乎上問答一條,就是石塊激起層層漣漪。

疫情讓人無法鴕鳥式迴避:

35歲以後,你去了哪裡,你能去哪裡。

韓寒告別韓寒


2535條回答。

而第一條的回答,擁有7000多條贊。

指明瞭——

你如果在35歲失業後,創業前該做好什麼樣的準備。

這條技術貼不僅有乾貨,更點燃了那個躲在死路里的“你”。

不燃燒,更是一個“死”啊。

今年4月,我們印象中還是少年,實際上已經中年的他,PO出一張照片,擺明了叫板歲月:

老子不怕,放馬過來吧。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少年成名,舌戰群儒,轉戰電影,執導電影三部。

今年37歲,胖過,微博自述:

“去年因為連續的電影工作和日常壓力,讓我重回賽車上的適應覺得有點難。雖然比賽成績還算不錯,但我其實對自己非常失望。突然就一直開始掉體重,幾個月時間掉了四十多斤,去醫院做了各種檢查。”

於是,決定恢復跑步,在失望中爬起,前進,像少年啦飛馳,

面對中年、壓力與病患,韓寒決定不怕了。

我們呢?

至少三十年,韓寒陪著80後一代人在“怕與不怕”中長大、努力守住自我。

韓寒告別韓寒


不怕是起點

《杯中窺人》,這是1999年。

錯過了複賽通知的韓寒。在新概念作文大賽破格補賽的單獨考場上,主辦方李其綱現場出題。

把一張紙扔進了一杯水裡,“就這個題目,你寫吧”。

一個小時後,作文完成。

韓寒告別韓寒


這篇文風犀利,引經據典的作文,讓評委們難以想象是從16歲少年的手中而出。

Sir翻出來再看,發現放在今天更“刺”人,是超驗的。

“中國看不起說大話的人。而在我看來並無甚,好比古代婦女纏慣了小腳,碰上正常的腳就稱“大腳”,碰上正常的話,理所就叫“大話”了。敢說大話的人得不到好下場,嚇得後人從不說大話變成不說話。

中國教育者是否知道,這和青少年犯罪是連在一起的,一個不到年齡的人太多沾染社會,便會——中國教育者把性和犯罪分得太清了,由文字可以看出,中國人造字就沒羅馬人的先知。

拉丁文裡有個詞叫“Corpusdelieti”,解釋為“身體、肉體”與“犯罪條件”,可見羅馬人早認識到肉體即為犯罪條件。”

邏輯、觀點並非無懈可擊。

但主題就是“不怕”,不怕說話,大話即壓抑中迸發的人話、真話。不怕認識自己的慾望,原罪,切割關聯何嘗不是掩耳盜鈴。

離開文本,少年韓寒最起碼是不怯場,給題目我就能說自己想說的。

什麼中考高考滿分作文標準,不怕。

當然,主辦方也是不怕被人質疑“出格”,就讓這個刺頭少年成為新概念作文大賽裡,唯一一位3篇文章全部入圍的獲獎者。

於是,韓寒開啟了天才少年的人設。

哪怕期末考試七科不及格,不怕。

18歲發表了第一部小說,《三重門》累計發行200萬冊。成了近20年來銷量最大的文學作品。

這一年,他留級的高一年級,又迎來了七門全掛。

不怕,退學,不跟應試教育玩了。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之後,以一年一本的出版速度,他寫出了《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飛馳》《通稿2003》,成為全國圖書銷量的第一名。

社會是如何評價的他?

2000年,他參與的《對話》。

將韓寒成為教育學特例,供電視臺展覽,供專家分析。

他是一個退學的學渣;

是一個不聽話的叛逆“不良青年”;

也是一個對外界評價毫不在乎的狂妄者。

訪談裡,他跟教育局的“學究們”,形成了狀態相反的兩類人。

唇槍舌戰之下。

這隻能落著箇中年人對韓寒的一句“你姑妄聽之”吧。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在一群成年人的譏諷,和“苦口婆心”教育之下。

韓寒,彷彿成了1年前,被投入紙巾的水杯。

折射著每一個群體的鏡像。

專家們的傲慢,窘迫,膽怯一一暴露在眾人面前。

待時間過去幾十年後,這一集《對話》依舊有許多可以咂摸的滋味。

如果想長大就用OICQ和ICQ吧

那才是成人的世界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何為韓寒。

是作家/車手/導演/歌手?

是那個在網絡上四處口誅筆伐,單槍匹馬的憤青?

韓寒告別韓寒


是那個被公開打假。

但耐著性子跟方舟子嬉皮笑臉耗下去的小說作者?

韓寒告別韓寒


還是在高曉松入獄,只有他肯為電影《大武生》站臺的。

不打不相識的江湖好友?

韓寒告別韓寒


風暴中的韓寒,成為了80後青年思潮的一種選擇,被寄託的符號。

是感嘆號,更是問號。

他本來如何,他未來如何。

在一次,楊瀾訪談錄裡,韓寒又一次談到了上學和學習的問題。

“人可以中斷上學。”

楊瀾馬上糾正他,是“某些人,某些人”。

韓寒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

他不再反駁,也無法反駁。因為他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能有他這樣的人生。

也沒人能再一次成為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但韓寒不可能是句號。

20年前,他石破天驚,是運轉沉悶的應試教育一聲炸雷。

20年後,他步入中年,跑步捍衛尊嚴,維繫肉體聖殿的強悍。

他怕過嗎?

怕過。

在那些不羈、無畏的言語中,不知道有人注意到沒有。

韓寒曾在訪談、文章的縫隙裡塞過他作為真實的人,真實軟弱、怯弱過的聲音。

少年時,他怕父親,父親的成績是壓力,他更怕自己的偏科、淘氣失望於父親,於是才拾起筆,拼命寫,撒開了寫。

成年後,他反思退學,才意識到當年自己以為的,被塑造的反叛形象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更可能是不好的示範,他怕自己成為成人世界因為不完美、不成熟而最終被拉下來的“靶子”。

他還怕生離死別,那些因病、因事故先走一步朋友,“

替我撞過了每一堵我可能要撞的高牆,摔落了每一道我可能要落進的溝壑,然後告訴我,這條路沒有錯。

不怕,讓我們記住韓寒。

而怕,讓韓寒面對自己。

然後,就像鳳凰涅槃。

他必須再次從情感、世俗以及命運中勇敢起來,不怕。

韓寒的電影記錄了這個過程。

韓寒告別韓寒


怕才是活著

在30歲之前,韓寒在採訪中,他說,之後最想完成的夢想——

就是拍電影。

25歲時,韓寒出了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個人專輯。

而裡面的MV,也是由他親自指導。

韓寒告別韓寒


對於影視裡的語言,他一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十年後,他35歲,第一部電影上映。

《後會無期》。

接著《乘風破浪》,和《飛馳人生》也在3年內,接連走上了大銀幕。

多變的韓寒,在電影裡的風格卻格外統一。

一輛破車,一段不靠譜的經歷,還有個中年失意的男人。

韓寒擅長將這三樣東西提煉其中的浪漫,並加以戲謔。

但,喜歡用小聰明,把其中該被戲謔的笑話,浪漫化。

說白了,就是笑話含淚說,委屈笑著說。

只要兩個畫面你們就能明白。

江河帶著浩漢和蘇米,從仙人跳的酒店裡逃出來。

雖然驚魂不定,但一臉大義凜然的要開車帶著他們一起跑。

上一鏡頭,還是帥氣說到,我決定的事,不會被改變。

但下一個鏡頭,坐在駕駛位的已經換成了浩漢。

韓寒告別韓寒


再看另一幕。

浩漢知道女友劉鶯鶯其實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姐姐。

在開車離開小鎮,他決定自己不能那麼低沉。

拉著江河唱許巍的《旅行》。

說是興高采烈,但兩個人眼神都不輕鬆。

一個憋出了紅眼圈,一個愣是一言不發。

韓寒告別韓寒


輕鬆的東西,厚塗,反而更難過。

把沉重的東西,輕描淡寫,反而更想哭。

無所謂的混不吝,自始而終都是韓寒的風格。

那些背後未曾說出來的辛酸,是他預留給別人細品的小聰明。

楊瀾問他,賽車作為一個現場沒啥觀眾的小體量比賽,應該體會不到什麼山呼海嘯的喝彩吧。

韓寒說,不啊,有啊。

韓寒告別韓寒


在農村裡比賽,早上六點封路。

住在這裡的老農,只能留在村裡看他們比賽。

開得好的路段,沒有人叫好。

但,當你翻車的時候,叫好聲不斷,一邊鼓掌一邊喊“再翻一個”。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這段對話,逗得楊瀾樂不可支,韓寒的包袱,也埋的夠深。

但他也將這份拉力賽中的心酸,裹得格外嚴實。

在《後會無期》裡,有那麼一段。

江河拿著幾個青蛙和一鍋水,要給浩漢上演溫水煮青蛙的故事。

“就連青蛙都會對周圍的環境改變而做出改變。人為什麼不可以?”

但浩漢咣的一聲,把鍋蓋摁緊。

聽青蛙在鍋裡亂撲騰。

什麼是現實,這才是現實。

韓寒告別韓寒


失敗是現實,夢醒是現實,步步受挫也是現實。

18歲的韓寒,可能是囂張跋扈,是剛開刃的寶劍。

可在而立之年後,他的電影裡,卻總有一個被現實錘扁的中年人。

在《飛馳人生》裡,中年人張馳身上也有著韓寒,甚至一代人的縮影。

一個可以為兒子做任何事的父親。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一個從野路子裡開出來的賽車手。

手寫的那些話,聽得更像是韓寒當年也經歷過的故事。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如果仔細琢磨,從《後會無期》直至《飛馳人生》。

電影都是“雙版本”,表面上看是熱血甚至有些黑色幽默的版本,姑且稱之為夢想、勵志吧。

但還有一個版本,就是韓寒怕的東西用影像記錄下來,像療愈,更像和解的過程。

除了天才受挫、虎落平陽的失敗經歷,更微妙的就是“生離死別”。

《後會無期》馬浩漢與江河分開,決定背離人群與城市,走向荒原盡頭,就像沉入海底,成了謎,是他那個海員父親的宿命。

《乘風破浪》,花姐(趙麗穎 飾)抱著打架受傷的徐正太(彭于晏 飾)抬頭看天,有飛機開過,想起沒有參加自己婚禮,消逝在長空的試飛員父親。

生完孩子,一滴淚落下,為產後抑鬱自殺埋下伏筆。

更不用說《飛馳人生》本就是一次拼勁全力,用生命為失敗剎車,為兒子留英雄背影和記憶的中年不服。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離開、離喪、離別。

問韓寒、問所有俗世人。

怕嗎?

怕。

然後呢。

還是要不怕。

是因為這些“怕”才讓我們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活著。

而一次又一次找到並鼓起勇氣不怕,才讓活著從內容蔓延到細節。

韓寒告別韓寒


沒在怕的

三部電影。

韓寒其實像絕大多數人一樣,從飛揚少年慢慢成為不斷受錘的中年。

怕,不怕,怕,不怕……

電影這一段心理歷程都記錄下來:

好怕失敗,還沒面子。

韓寒告別韓寒


沒錢,就沒尊嚴。

韓寒告別韓寒


無論是暑期檔、還是賀歲檔,這些隱藏真實感受的情節表面上都尋找一個戲劇性的形式。

但如果你還記得,就說明與韓寒完成會心一笑的默契。

危機,誰都經歷過的。

4月9日,韓寒用作家的筆觸發了長微博。

既回應粉絲的不解、擔憂,也是一次坦然面對的“交代”:

莫名其妙的激瘦。

從來處尋找救贖,撿起了高中時的跑步。

第一個五公里,跟年輕是的自己差了十分鐘以上。

他以為是表壞了。

韓寒告別韓寒


過了幾天又跑。

成績迴歸原點,表沒壞。

韓寒還是這樣,嘴硬撐著不服輸的樣子,還是得講個段子。

心情其實是,該認還得認,但不要怕。

就像《飛馳人生》裡的張馳。

胖,體力衰退,窮,沒有影響力,還被人落井下石的賽車手。

是世界第一倒黴蛋。

但他卻悟出了一番賽車哲學——

怕,沒有用。

如何做到不怕?

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要想太多,一個字,幹。

在過程中消耗愁緒,找到熟悉的節奏。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更重要的是,將過程視為唯一的救贖。

輸贏,置身事外,因為它的的確確只是標準而已。

電影《後會無期》,韓寒實則批判了它:

小朋友愛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對錯也好,利弊也罷,對於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來說,就是“恐懼”的最大來源之一,患得患失,畏首畏尾,顧此失彼。

美醜、胖瘦、KPI考核、數據、流量……

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對錯、利弊。

21年前,韓寒在《杯中窺人》裡似乎預感到什麼,寫了這麼一句話:

我們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規矩。

21年後,2020年,他想得更透徹,更主動。

乾脆用影像來表達那些規矩之外的意義。

在這部微電影裡,凝聚了城市裡各色各樣的恐慌。

Lolita服飾的骨灰玩家湯湯,被人拍了背面上傳網絡,遭遇網暴。

這麼胖,沒聽見地面在哭嗎?

譁眾取寵。

韓寒告別韓寒


美妝博主Hania,卸妝之後,滿臉的痘痘肌,面對鏡子,幾乎崩潰。

部分網友勸退。

韓寒告別韓寒


刺蝟樂隊,創作遭遇瓶頸,被懷疑,更自我懷疑。

情緒引發爭執,乾脆解散吧。

特別是唯一的女性,鼓手石璐是單身媽媽,搖滾與生活撕扯。

她害怕沉默大於爭吵,生命更加失重。

韓寒告別韓寒


怕啊、怕啊、還是怕啊。

不止這些,如果仔細看這部微電影。

你還能捕捉到這些鏡頭。

疫情期間,戴著口罩堅持婚紗、禮服迎接人生新階段的戀人。

擺地攤的小販為生計奔跑。

深夜在馬路牙子上奔跑的胖子。

快速從一個檔口跑出來,騎著摩托飛馳的外賣小哥。

怕感染,怕手停口停、怕被人譏笑、怕被差評。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告別韓寒


眾生相,就是眾生怕。

細碎、具體而真實。

但,怕又有什麼用呢。

你唯一能做的,就只能是披上甲冑,成為拯救自己的英雄。

沒有在怕。

不是不知天高地厚,輕飄飄的狂妄,也不是強弩出來、掩蓋內心的犟嘴

而是尊重過程,接受挑戰,面對所有的怕。

這部《沒在怕的》,是由科顏氏出品,韓寒監製的紀實微電影——

解讀都市人內心深處的恐懼。

韓寒告別韓寒


韓寒這部微電影,就像自己重新開啟的長跑。

鏡頭語言堅定乾脆,充滿少年心氣。

大段的書寫體,每一句話像是韓寒寫給你的一封青春小抄。

醒醒,快看。

你是該面對了。

韓寒告別韓寒


片尾感謝了刺蝟樂隊、Hania、湯湯的分享,特別鳴謝了韓寒。

寫下這麼一段話:

哪有人天生勇敢,你看到的是他們現在的成功、自信、敢於追夢,其實在這背後,是他們將曾經的怕變成一股力量,讓自己更加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