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一位憨厚小夥被放鴿子後寫首詩,現入選課本多年

在國外時,總有外國漢學迷問我:"你總說漢語言很美,到底美在哪裡?"這時候,筆者總是從容地拿出一本《詩經》,告訴他:"把這本書讀透了,你就明白了!"

多年前,法國人比奧就曾說過這樣的話:"《詩經》是東亞傳給我們的最出色的風俗畫之一"。他並非誇張,不管是從文字表現形式,還是從它包含的內容,《詩經》都是東方給世界的文化大禮。可惜,哪怕在國內,很多朋友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對《詩經》的認識,還往往停留在"一本全是之乎者也的無趣書"的層面上。對於這樣想的朋友,我只想說了一句:你小看古人了,也小看了漢語之美。

2000多年前,一位憨厚小夥被放鴿子後寫首詩,現入選課本多年

別的不說,我們只說幾個《詩經》中率真可愛的女子形象。其中有一首叫《摽有梅》的恨嫁詩,直接就說:"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這就是在說:外面的梅子都熟透了,你怎麼還不來娶我!"梅透了你就該娶我"這一邏輯,和網友們的"待我長髮及腰,少年娶我可好"相比,是不是更霸道、更任性些?

2000多年前,一位憨厚小夥被放鴿子後寫首詩,現入選課本多年

就連寡婦看上了同樣失偶的鰥夫,人家都能寫成肉麻情詩《有狐》。"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這話按筆者的理解大概就是:"小哥哥,我是怕你沒人照顧,娶了我就有人給你做衣裳了呀!"

率真的女子不少,可愛的小夥子形象《詩經》中自然也不缺,本期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首《靜女》,大家看看古代"戀愛腦"的男子有多萌:

《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2000多年前,一位憨厚小夥被放鴿子後寫首詩,現入選課本多年

有一些生僻字,筆者給大家翻譯成大白話:(第一段)有位嫻靜可愛的姑娘,她約我到城樓見面,但卻遲遲沒露面,急得我是抓耳又撓腮。(第二段)要說這姑娘是真的好呀,她曾送了我一枝彤管。那彤管光彩漂亮得很,我一見就喜歡。(第三段)她甚至親自從野外採來的草送給我,我這叫一個高興啊,倒不是說這草長得多美,但這可是她送的呀,怎麼可能不好看?

這首詩的作者是民間無名氏。詩第一段是現實發生的場景,後兩段是他邊等邊回憶兩人的甜蜜瞬間。2000多年前,這位憨厚的小夥子被放了鴿子後,寫下了這首肉麻情詩,如今這首詩入選中學課本多年,中學生都得背它!

2000多年前,一位憨厚小夥被放鴿子後寫首詩,現入選課本多年

為何說他憨厚?人家沒來,他是"搔首踟躕",這個詞後來成了個可愛的成語,至今我們仍在用它。人家沒來,他還是一樣想著對方的好,又說人家是"靜女其姝",又說人家是"靜女其孌",那股"我媳婦就是好"的驕傲全藏在了字裡行間。

再看看人家送他的東西,彤管到底是個啥,至今文史專家們還沒有弄明白,有人說是一支筆,也有人說是一種紅色的管狀樂器,類似於現在的笛子之類的。總之,就是一句話:這就不是件值錢的東西。而送的這草專家們倒是搞清楚了,就是一種野草,那時候滿地都是,真正的"沒有花兒香,沒有樹兒高"。但小夥子高興得很,就因為這草是姑娘送的。就這"戀愛腦"的思維方式,姑娘就是路邊撿塊石頭送給他,他也會說:香!

2000多年前,一位憨厚小夥被放鴿子後寫首詩,現入選課本多年

這就是《詩經》的美。全詩用極具畫面感的文字,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憨厚小夥子的形象。整首詩一氣呵成,就像一個電影鏡頭一樣:城牆上的一個小夥子,時而不安地搔首踟躕,時而面露憨笑。現代電影的拍法,無非就是這樣給鏡頭,但咱們的老祖宗早在2000多年前,就把這種以事寫情、以景寫情的手法用得出神入化。

《詩經》裡真的不只是“之乎者也”,別再小看這本五經之首了。筆者在這裡負責任地給大家推薦一套《詩經》全集。《詩經》一共300多首,把中國人的率直,對美好的追求,抒寫得淋漓盡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有美一人,婉如清揚”,一個個看似再質樸不過的文字,拼在了一起,就成了一曲曲驚豔2000多年的絕美詩句。它們的存在,讓我們深刻地理解了一個問題:誰說藝術的美,一定要脫離現實!風花雪月的文字下,也可以有接地氣的愛與恨。需要購買的朋友可點下面的鏈接:

這套書一共3冊,總共64元,既有詳細的字句註解,也有對全詩意境的鑑賞。作為五經之首,《詩經》在很多年裡都是古代讀書人必讀必背的,梁啟超、魯迅、胡適等人都曾高度評價它。這樣的作品不讀,是件令人遺憾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