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時代要拉老年人一把

近日,一位網友曬圖,配文僅有3個字+2個標點符號:“無錫。善……”沒想到,竟然引來3萬多轉發、19萬點贊。原來,圖中顯示的是無錫火車站對使用老人機、沒有微信、無手機的旅客,也就是無法出示健康碼的旅客,開闢了一條專門的服務通道。

或許有人看了這則新聞,會覺得很奇怪,互聯網時代了,還會有這樣的事?小馬飛刀告訴各位,其實這不是一件小事,真的要認真對待。為什麼這麼說,先來看兩個數據,一個是,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40億。根據這個數據反推,我國現在不能上網的人還有將近5億。5億人口,這是多麼龐大的一個數字。還有一個是,2019年,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2.5億,佔總人口的18.1%,65週歲及以上人口1.8億,佔總人口的12.6%。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據全國老齡辦預測,203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3.7億,佔比25.3%。6月27日,央視新聞發佈消息稱,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僅23%會上網。今年以來,媒體已公開報道了多起被“數字鴻溝”影響的案例,當事人上不了公交車,到不了醫院,甚至進不了小區,簡直寸步難行。當然,除了老年人外,還有貧困群體也不容忽視。在“停課不停學”期間,全國兩億多學生居家通過在線教育軟件進行線上學習,諸多平臺都提供了優質、免費的學習資源。但是,對於貧困地區、生活困難家庭來說,課程資源免費,但在線學習需要流量費用。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大學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朱永新表示,不應讓流量成為學習的“攔路虎”,要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終身學習體系,就應考慮和照顧到貧困家庭等弱勢群體的需要,跨越數字鴻溝,保障教育公平。

現在有個詞叫“數字鴻溝”。有評論就指出:這種數字鴻溝,往往會擴大老年人在社會經濟地位、健康、收入等因素方面累積的劣勢,形成一種新的數字歧視與不公平,並會不斷引發輿論對相關話題的關注與討論,“數字鴻溝”“數字難民”“數字歧視”等話題或將被持續關注。儘管我們常說,人要活到老學到老,但是必須要承認的是,老年人受到生理因素的制約,出現學習能力下降、肢體動作反應遲緩、記憶力衰退、聽覺嗅覺下降等特徵,普遍對新技術、新事物抱有畏懼懷疑心理,不容易接受,甚至出現強烈牴觸情緒,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換句話說,數字鴻溝問題,是一個關係到億萬家庭的社會問題,如何幫助老年人和貧困群體邁過這道坎,值得關注。

數字化時代,不能把老年人和貧困群體拋棄在外,該拉一把的時候就要拉一把。誰都終將老去,這是無法違背的自然規律。

□小馬飛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