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吾愛之母親

門後猶存教子棍,

堂前再無喚兒聲。

聲聲叫娘娘不應,

娘想兒時來夢中。

娘走了已經十天,還是不敢一個人獨處,總想往人堆裡湊,絞盡腦汁,聲嘶力竭地說話,好象只有這樣才不想太多。

雖然娘患病多年,總認為自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真的到來時,才發覺自己一點準備也沒有,哪哪都是懵的。

娘在的時候,我總是下意識的拒絕想那些事情,固執而天真地認為那遙不可及,娘年輕時曾闖過了一場大病,這次應該也不例外,可惜,災難仍然不約而至。

娘是好人,這是近乎全村人的共識。她識字不多,但很聰明。裁剪衣服,做棉衣,做鞋等針線活是一絕,每逢冬日將至,家裡是熱鬧的很。當初哥嫂結婚時的嫁衣,就是孃親手縫製的中式喜服,嫂子是城裡人,看到愛不釋手,婚後便珍藏起來。不料被同事借去當嫁衣時,給人偷走了,嫂子心痛不已。

小時候家裡窮,孩子多,年齡小,父親又是民辦教師,所以,家裡地裡的活全都壓在了娘瘦弱的肩膀上,但她還是堅強地撐了下來,沒有讓丈夫和孩子在外面低人一頭。

娘明事理,與人為善。鄰居間小摩擦,家長裡短的,都樂意請娘去調停。娘威信高,擅長講道理,總能讓事態平息。村裡紅白喜事娘都是主動去替人幫忙,查疑補缺。讓事主以後不留遺憾。所以娘入土前,好多人去娘靈前痛哭。我和哥哥在悲痛的同時,為娘驕傲。

人家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娘走十天了,她一次也沒出現在我夢中,聽老年人說,逝去的人為了不讓生者過度思念,才不讓別人夢到自己。娘首先想到的總是兒孫,然後才是自己。

娘很普通,但她同樣偉大,她將“母親”二字詮釋的是那樣的深沉,無私,忘我。

二〇二〇年八日二十五日,農曆七月初七。一個永遠無法也不敢忘卻的日子,這一天之後,世上再沒有哪個女性會那樣慈愛地撫著我和哥哥的臉頰,頭髮,手掌……

永失吾愛,我的親孃!

2020年9月4日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