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為何美國迅速的強大了,而加拿大沒有?

導語:

加拿大和美國做為歐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據點,幾乎同時出現在世界歷史中,然而和天選之子,現代人類世界的霸主美國不同,加拿大空有著全球第二的國土面積,在世界政治中的存在感卻很差。

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為何美國迅速的強大了,而加拿大沒有?

在中國普通人的眼中,加拿大就是英聯邦的小弟,美國霸權主義的受氣包,巨大馴鹿的出產地,和華人青睞的移民國家。加拿大為什麼混的和南邊的美國差距那麼大呢?

其實只要指出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就可以解釋加拿大沒那麼強大的原因,這個國家法理上1926年才獨立,1982年,加拿大才有自己制訂憲法的自由,所以說,他政治上實在獨立的很晚。

另外加拿大的高緯度造成的氣候寒冷,國土面積很大的一部分不適合人類居住,全國人口才三千多萬,這些都讓他不可能和美國相提並論,其實憑心而論,加拿大在他的位置已經做得足夠好了,其國民算的在全球最幸福的那一小撮國民中。

一.加拿大:英聯邦無怨無悔的小弟

1.加拿大誕生,濃厚法國元素

加拿大的這個國民,是法國人根據當地印第安人的發音取的,他是本地語言中村落的意思,最早在這裡立足的,也是法國殖民主義者,他是重要的毛皮奢侈品的產區,是法國在北美洲的立足點。

隨著英國殖民者在哈德遜灣落腳,英法在北美的矛盾逐漸的凸顯了起來,十八世紀中期,英法因為路易十四開始的全球爭霸,在印度,北美,加勒比海等大量地區開始了殖民地的爭奪,經過七年戰爭,法國失敗,加拿大變成了英屬殖民地。

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為何美國迅速的強大了,而加拿大沒有?

現在的加拿大魁北克,還經常進行自治投票,這就是法國人比例過大的原因,總的來說,加拿大人口中的拉丁比例,在殖民主義盛行的早期,超過了英國,而法國人是著名的貪圖享樂,他們比起英格蘭吃苦耐勞的清教徒,在運營殖民地上有一定的差距。

2.加拿大:較晚才獨立

和美國1776年就把英王踢到一邊不同,加拿大一直是英國皇室忠誠的小弟,他在一戰二戰中,所有的外交和軍事行動,都顯示他英聯邦僕從的地位,加拿大在1867年才獲得了英王給予的自治權。

而這個時候美國的門羅主義都提出了四十多年了,在美國經營他的西部,提出了著名的西部拓荒的時候,加拿大人在獵水獺。在美國南北戰爭打的如火如荼,親兄弟都鼻青眼腫的時候,加拿大人在獵水獺,在美國人對墨西哥發動戰爭,奪取德克薩斯州的時候,加拿大人在獵水獺,美國人都忙完了,加拿大人才是個自治領。

這種反差讓加拿大錯過了國力上升最佳的時機,那個年代也是百年未有之變局集中爆發的年代,而加拿大人只是甘心做英國人的小弟,在北美洲過過安逸的日子。

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為何美國迅速的強大了,而加拿大沒有?

1926年才有獨立外交權的加拿大,英國對他的放手很可能是對一戰死傷的加拿大士兵的補償,而1982年可以自主制訂憲法,在西方的法理中才是真正建國的基礎,冷戰都快打完了,加拿大上升空間從何而來?

3.加拿大人的安逸生活,無壓力且無原始積累

加拿大人在很長的時間呢,都不是辛勤工作的人設,西方几次資本主義危機,加拿大由於產業單調,金融水平低,受到的影響也很小,這裡的自然風光優美,地廣人稀,人們壓力小。

南下美國稱王的政治野心沒有任何市場加拿大本身很長時間內就是殖民地的定位,他幾乎沒有在全球殖民主義掠奪財富的浪潮中獲得什麼利益,他對黑奴的使用甚至都是剋制的,這樣的加拿大,基本人畜無害。

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為何美國迅速的強大了,而加拿大沒有?

他本身自然風光優美,地廣人稀,人們在這裡能感受到征服大自然的情懷,人們征服自然,享受自然,加拿大人的幸福指數很高,並不是所有的國家,所有的國民都以稱霸世界為目標的,加拿大人的選擇符合他的自然環境和政治形態。

二.地理環境造成人口稀少,對加拿大影響頗深

1.全球第二的空架子

加拿大一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適於人類居住的地域卻比美國少的多,大部分地區都寒冷而不適於定居,這也是加拿大的硬傷,全國最好的土地,都在和美國接壤的地方。

而美國的存在,對加拿大還是一個隱性的傷害,美國本身就是地廣人稀的國家,產業發達,有先發優勢,當加拿大人還在獵水獺的時候,美國在一戰二戰中已經博取了第一桶金,二十世紀初,美國工業鍋爐全開,加拿大在產業方面,專注於農業和畜牧業,工業上大都是美企的配套產業,他不知不覺從英國的小弟,成為了美國工業的下手。

語言和文化,美國和加拿大幾乎沒有區別,美國的先發優勢,讓加拿大人既得不到投資,又得不到人才,他的工業發展要在二戰以後才迎來了騰飛,加拿大全球第二面積,只能給全球第四的美國人打工。

2.人口實在少得可憐

加拿大的人口,到今天還不足四千萬,人口數量的增長還主要靠移民,這又怎麼可能挑戰人口三億的美國

要知道,從古代開始,人口就是國力重要的象徵,而現在的超級大國,據專家計算,至少兩億人口才能在經濟和軍事上具有爆發的潛力,加拿大這點人,還沒有我國幾個直轄市的人多,和美國比拼國力,只能在科技發展到人均控制十個高達的時候,才有可能了。

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為何美國迅速的強大了,而加拿大沒有?

加拿大不但人少,分配的也是極度的不均勻,基本都在美加國境線上,哪個美國總統要是哪根筋搭錯了,美國國民警衛隊都能把大加拿給滅了,美國國境線往上延伸五個緯度,加拿大基本就亡國了,這樣的身板,怎麼可能和美國相比。

三.列強的制衡

1.英國人將美國獨立戰爭真切看在眼裡

對美洲的丟失,是日不落王國衰敗的開始,畢竟美國是英國全球政治資產的主要繼承者,在出了美國獨立戰爭那樣的事情後,英國人又會怎麼看待加拿大呢?

筆者認為,將加拿大嚴格的定義為英聯邦的組成,英國政治的附庸,是英國對加拿大長時間的定位,在一戰為英國流過血後,加拿大獲得了外交獨立的權力,在二戰和冷戰的價值被確認後,在美國領導西方,對身邊英國的附庸感到不滿後,加拿大才迎來了徹底的獨立。

簡單的講,加拿大既然沒有發生反對英國的革命,他所有的政治抱負就只能指望英國本身的自我調整了,他和澳大利亞在某種意義上地位是相同的,在英國都被美國的霸權碾壓的情況下,又怎麼能指望加拿大迅速的崛起呢?

2.不要忘記白宮為何刷白漆

認為白人之間總是一團和氣的可以看看一戰和二戰的歷史,認為美英一直穿一條褲子的,可以看看美英戰爭的歷史,1812年,美國人先發制人對加拿大的進攻,迎來的是英國正規軍,加拿大民兵和印第安部落武裝三重力量的反撲。

英國人和加拿大人在對華盛頓進行了友好的訪問後,一把火把美國的行政首府燒的七零八落,白宮的一身雪白本意不是昭示自己是人類的燈塔,而是對這段恥辱史的物理修補。

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為何美國迅速的強大了,而加拿大沒有?

另外提一句,二戰前美國的戰爭主要假想敵是英國,五角大樓裡鎖著全面突襲加拿大的作戰計劃,美國人又怎麼可能放任加拿大的崛起。

和英美文化圈相同,語言相同的加拿大,受到了兩個列強的忌憚,法國人比例過高,天主教徒比例過高引起的盎格魯人,新教徒的警惕,都讓加拿大在外交層面幾乎沒有崛起的空間,他很早就被美英默契的定位了,並且本身反抗命運安排的熱情不高。

結語:

通常我們會認為加拿大和美國面積差不多,所以國力也應該差不多的論調是可笑的,加拿大在可使用國土面積,人口等硬性指標方面,遠遠的低於他的南方鄰居。同時幾乎在1986年才獲得政治獨立地位的加拿大,長期是不列顛王國的組成部分,怎麼可能有自己獨立的政治目標和大戰略呢?

美國的強大最重要的是獨立戰爭,是因為美國有自己的國家戰略,是從1776年開始就成了一個獨立的政治個體,他的西部拓荒,主幹線鐵路的鋪設,門羅主義對加勒比等地區的控制,對西班牙和墨西哥的戰爭,都是有聯繫的戰略舉措。

加拿大在美國做所有事情的時候,政治上還是英國政府的代言人。因此它既然很晚才成為獨立的國家,自然也就不可能去奪取美國的國運。

加拿大自上而下,總督幾乎是英國人利益的代表,自下而上的國民對成為超級大國都毫無興趣,這樣的加拿大,自然只能作為風光優美和地廣人稀的代名詞了。


參考資料:

《世界通史》

《加拿大文明》

《加拿大政府與政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