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音樂片經典:用音樂詮釋對自由的歌頌與追求,你一定看過!

音樂片大概是好萊塢歷史最為悠久的類型片之一。自從電影從默片走向有聲片,大銀幕上便有了數不清的載歌載舞、妙趣橫生的電影故事,銀幕幾乎成為了百老匯第二舞臺。從早年經典的《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

(1952)到後來的《紅磨坊Moulin Rouge!》 (2001),出現了眾多歌舞喧譁,光影迷離的優秀作品。有人說,好萊塢音樂片“最好的時光”定格在上世紀,不過,2016年橫空出世的《愛樂之城》似乎又把音樂片引入了一個新的高度。

好萊塢音樂片經典:用音樂詮釋對自由的歌頌與追求,你一定看過!

《雨中曲》海報

好萊塢音樂片經典:用音樂詮釋對自由的歌頌與追求,你一定看過!

《愛樂之城》

但是,要說國內外觀眾最熟悉、傳播最廣的音樂片恐怕非《音樂之聲》莫屬。這部由音樂片大師羅伯特・懷斯執導的鉅作,沒有落入音樂鬧劇的套路。它清新典雅,既有幽默情趣,又有較為深刻的社會內涵,被視為“新風格音樂片”的開端。

好萊塢音樂片經典:用音樂詮釋對自由的歌頌與追求,你一定看過!

《音樂之聲》海報

這是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期音樂之國奧地利的浪漫愛情故事。影片一開始便展示了一個開闊壯觀的自然環境——藍天下遠方的雪峰、鬱蔥的峽谷、波平如鏡的湖面,一望無際的高原上,活潑、美麗的少女瑪麗亞盡情地高唱,歌頌美好的大自然和自由的感覺。

好萊塢音樂片經典:用音樂詮釋對自由的歌頌與追求,你一定看過!

在壯麗的大自然裡歌唱

瑪麗亞率性天真,儘管她虔誠地信奉上帝,卻仍因行為不受約束而與修道院格格不入。她和馮・特拉普上校的矛盾也是由於她的不安分。瑪麗亞是自由的象徵,她代表的是自然的天性之美。上校這個人物形象塑造的特別成功,從影片開頭看,他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喪妻與退役使他以嚴格的軍隊紀律來管理子女,他似乎絕對無法容忍嘻嘻哈哈。這段家庭生活軍事化管理的片段極為精彩,每次看到這裡都讓人忍俊不禁。

好萊塢音樂片經典:用音樂詮釋對自由的歌頌與追求,你一定看過!

上校的家庭軍事化管理

隨著情節展開,我們逐漸發現了上校性格的另一方面:他熱愛大自然,這種熱愛絲毫不比瑪麗亞遜色,所以他留在風景如畫的薩爾茲堡生活。只是軍人的自尊和自律讓他保持至高無上的紀律觀念,這讓他的家庭毫無生機,是瑪麗亞的熱情與天真摧毀了他的紀律。後來,正因為他也有對自由對美的追求,才會深深地愛上瑪麗亞。他們在納粹的鐵蹄下熱切地渴望著自由,終於為了追尋自由離開了陷落的薩爾茲堡。

好萊塢音樂片經典:用音樂詮釋對自由的歌頌與追求,你一定看過!

奔向自由

優美動聽的音樂在本片中對塑造人物性格、推進情節有很大作用。《音樂之聲》、《瑪麗亞》及《我知道我充滿了信心》以自述、旁白等多種形式多角度地展現了瑪麗亞的性格,而《哆來咪》、《雪絨花》、《孤獨的牧羊人》等歌曲呈現了不同的音樂風格,具有濃厚的藝術感染力。《再見》第一次出現是在舞會上,表現了孩子們的可愛。當它第二次出現,則是在上校一家決定逃離奧地利的時刻,這首歌曲變成了真正的告別,自是另有別樣的感受。在這裡,音樂成為了情節發展的線索,展示了電影的主題,塑造了人物形象。而且,不同背景、不同情節下的不同音樂風格,還能讓觀眾感同身受,展開無限的自由想象。《音樂之聲》就是這樣將音樂與人物情節、氣氛有機結合起來,使得電影空間不僅侷限在銀幕上,更是拓展到觀眾的腦海中。

對自由的歌頌與追求,這是羅伯特・懷斯新在這部新風格音樂片中極力想表達的主題。儘管它由舞臺劇改編而來,但羅伯特・懷斯用電影藝術特有的表現手段,使它具有舞臺劇難以抗拒的魅力。《音樂之聲》在1966年的評論中被稱之為“電影中之完美精品”,“它恢復了人們對美國電影的信心”。

好萊塢音樂片經典:用音樂詮釋對自由的歌頌與追求,你一定看過!

經典臺詞:

1、我在追求我所欠缺的勇氣。

2、你要過你本來就應過的生活 。

3、我童年或年輕時一定曾做過好事,因為此時,你就站在這裡愛我。

4、群山因為音樂充滿生氣。

5、自從孩子們的母親去世以後,你是來照看他們的第十二位女家庭教師。相信你比最後一位有進步,她只呆了兩個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