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廣安文廟的風雨飄搖!走進川東較大文廟建築群

感受廣安文廟的風雨飄搖!走進川東較大文廟建築群

廣安文廟彩繪圖。

“巍巍孔子,聖道昭明;復興禮樂,挽瀾扶傾……”六百多年前的一個初秋,時廣安州轄域的雅人韻士、騷人墨客雲集於南岡山麓。一場聲勢浩大的祭祀大典,在恢弘的廣安文廟正殿前舉行。

伴隨著鐘樂祭舞,聲波穿越時空。2020年9月28日,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71週年。湮沒於現代化的城區,廣安文廟這座經歷數百年滄桑的文物建築,僅剩下殘破的身軀,唯有那精美的木雕,依然展示著古人的超群技藝、講述著古老的歷史故事、影印著昔日的輝煌。

走過恢弘便只能凋敝?在風雨中無助地飄搖,未能得到良好保護的不僅僅是這座古建築群本身,更是其猶存的藝術魅力。“失寵”的廣安文廟似乎正在“哭泣”,令廣安市民一聲嘆息。

廣安文廟亟待搶救性修復!

一問,省保文物為何“無人問津”?

“身軀”殘破不堪,卻依稀可見當年風采

從現代化的廣安城區中軸線核心節點——思源廣場出發,順著廣門路(高巖)走,由新南門一側的小道沿陡坡而上,就到了文鳳老街。

老街的路面皆由條石砌成,陽光穿過樹枝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印痕。因建成年代久遠,路面已凹凸不平,一側的舊房已拆遷化為瓦礫,街面冷清零落,無人問津,似乎定格了時光。好在,另一側的古城牆依然矗立。站在高處看,文廟建築群就掩映在灌木雜草之中。

沿著老街繼續前行,穿過一段快被深草掩沒的小徑,就會到達始建於宋代,於明清兩代進行重修和大規模維修改建的廣安文廟。曾經的熙來攘往、人聲鼎沸,如今已換作青苔暗結、綠藤滿牆。

感受廣安文廟的風雨飄搖!走進川東較大文廟建築群

廣安文廟於2007年6月1日被公佈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臺階處,立有一塊石碑,標明瞭這座文廟建築群的身份: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四川省人民政府二〇〇七年六月一日公佈。從碑文可知,該建築群為川東地區現存規模較大的文廟建築群,佔地面積299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正殿為單簷歇山式頂,抬梁式斗拱建築。

“要不是這塊石碑,誰還知道這是廣安文廟,而且還是省級保護文物。”在文廟附近居住了大半輩子的居民李友合說,歷經多年風風雨雨,文廟大部分建築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尤其是這兩年,坍塌的速度與頻次還在加快。

感受廣安文廟的風雨飄搖!走進川東較大文廟建築群

廣安文廟偏殿已幾近坍塌,椽木上的雕花圖案卻清晰可見。

眼下的廣安文廟更像是一位佝僂且孤苦的老人。進入建築群內部,破敗的一幕更是讓人心痛:房頂的瓦片多數已殘缺不全,有的地方甚至已經坍塌,曾鋪設於正殿門前的浮雕早已不見蹤影。就在採訪中,第二進院落的過廊處,不堪雨水侵蝕,兩根橫樑裹挾著數根椽簷驟然坍塌。

“文廟坐西向東,依山而建,建築逐級遞進,前為沖溝,老城區街道橫貫其間,後依南岡山,山勢左右直下,建築群就置於山腰臺地之上。”同行的廣安文化學者邱秋介紹,當年的文廟由欞星門、泮池、山門、大成門、大成殿、南廡、北廡、南配殿、北配殿、鐘鼓樓、文昌宮、崇聖祠等建築組成,面積規模宏敞、頗為壯觀。

“儘管‘身軀’殘破不堪,當年的風采卻依稀可見。”如此光景,讓邱秋感到十分無奈,“廣安文廟本應是這座文化底蘊深厚、崇文尚文之城的文脈所在,卻頹敗至此,令人唏噓。”

二問,廣安文廟真要成為“紙上記憶”?

不要讓廣安文廟繼續風雨飄搖,搶救性修繕工作須加速

乍看之下,廣安文廟似乎僅剩下凋敝的庭院、剝落的牆體和數尺寬的裂縫。

感受廣安文廟的風雨飄搖!走進川東較大文廟建築群

廣安文廟主殿建築上精美的雕花。

然而,任誰也想不到,在如此破落的建築群內,卻有明珠暗藏:樑架、斗拱等均用彩繪裝飾;梁木椽簷上,祥雲等精美的木雕十分清晰……這些依舊動人的雕飾,好似在無聲地述說“曾經,我也很美”。而就是這樣的一些“美”,見證著廣安文廟曾經的恢弘氣派。

邱秋的一篇人物實錄為我們找到並刻畫了一些相對清晰的“現實”記憶。

廣安已故教育名士陳運銘先生的父親曾擔任廣安縣立中學校長。每逢祭孔大典,縣上都要請其出席。一次,年幼的陳運銘嚷著要一同前去,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去文廟拜謁。

在陳運銘的印象裡,跨進文廟大門,迎面就是一面很寬大的影壁。從影壁兩側進入院內,見到三座石橋並列地跨在一個很大的水池上。行人過橋,拾級而上,就進入了大殿前的兩重院子。院子的兩旁是長廊,長廊的樓上是讀書的書樓,整個建築群落人們稱之為“泮宮”。由此繼續往上,再登大約四五十步石梯,便進入文廟正殿,大堂正中供奉著至聖先師孔子,兩側孔夫子72賢弟子依次排列。而走出正殿又登上幾十步曲折的石梯,來到幾層樓房前,這裡便是專為當時縣裡一些讀書人設置的研讀聖賢書籍的地方,房子裡面收藏著不少的線裝書。

陳運銘先生的記憶,讓廣安文物專家劉敏的考究更為細緻。“廣安文廟的佈局打破了文廟建築的傳統格局,突出了實用性與地方性的特色。”劉敏說,但遺憾的是,廟中的泮池、欞星門、文昌宮、鐘鼓樓等先後被拆除,現在僅有的一些殘存建築也岌岌可危。必須儘快修繕,讓省級文物重煥光彩!

“我們已爭取並準備到位修繕資金800餘萬元,修繕方案也早就做好了,但財評進度和鄰近片區棚戶區改造進度卡住了修繕進度。”市、區文管所相關人員介紹,文物修繕工藝遠高於一般建築,投入也必然水漲船高,初次審評批准使用的資金根本無法達到修繕要求。為避免讓廣安文廟成為紙上記憶,他們已深入對接,加速推動有關工作。而事實上,廣安文廟搶救修復需相關部門協同努力,共同推進。

三問,如何科學修繕?

建設旅遊目的地城市,文化積澱要充分挖掘展現

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是傳承歷史文脈、打造文化旅遊強市的基礎保證,更是一座城市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對於廣安,文廟似乎就承擔著這樣的角色。

“廣安文廟的修繕對恢復廣安的歷史文化記憶,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營造禮拜先師、興學育才氛圍,增加旅遊景點、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習具有重要意義。”劉敏介紹,去年4月,廣安文廟所在地廣安區被命名為四川省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如何把這塊金字招牌擦亮?如何建設好紅色旅遊勝地?或許這也是一個增色點。

“任其腐朽破敗是為破壞;恣意盲目修繕更是傷害。文廟的修繕工作要以恢復文廟的文化地位為目標,統籌考慮整體與局部、近期與遠期、歷史風貌與現代功能等關係,做到一次規劃、片區開發、分步實施、修復到位。”劉敏建議,一方面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修繕,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內涵的提升。特別是要注重周邊附屬設施的生態性、協調性,突出自然性與人工性、生態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與整個文廟的文化氣質一脈相承、相映相輝。

劉敏的建議不缺乏現實的例證——

自去年8月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廣安區濱江路景觀工程的古城牆不僅成為外地遊客的“打卡”之地,更成為“老廣安們”尋找“老廣安味道”的好去處。

“我們按照國家4A級景區的標準打造,用仿古藝術的形式再現了古城牆、廣安古十六景等廣安老城記憶。”廣安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讓人們在遊玩中品味歷史,在觀賞中感受廣安傳統文化……

“城市文化,是一個城市的軟實力,賦予城市一種獨特的氣質、力量和無窮魅力。”邱秋認為,要借力城市提質工程的實施,挖掘和傳承紅色文化,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融入文化元素,建設個性彰顯、品質卓越、獨具魅力的城市,用實打實的舉措和成效讓人文廣安散發出新魅力。

搶救文物的生命其價值與意義猶如醫生搶救病人的生命。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通過相關方面的共同努力,廣安文廟將不會繼續在風雨飄搖中“哭泣”!(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邱夏 廖琴 蔣師帥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