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forever21退出中國,另一熱衷抄襲卻引領全球的品牌何去何從?

我是本期小編小唯,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forever21退出中國,全場打折。不知道大家有去撿個漏嗎?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同樣作為快時尚品牌的ZARA的品牌故事。

2017年8月,81歲的ZARA創始人成為全球首富,雖然是曇花一現,但由此可見ZARA的吸金能力的確不容小覷。不過比較可氣的是,它抄你的,賣得比你便宜,最後賺得還比你多。這其實並不是ZARA第一次登上全球首富了,2017年已經是他第五次問鼎了!你能想到,他曾經只是一個出身貧窮的裁縫。12歲那年,母親帶他去買食物,櫃檯裡的人卻對母親說,對不起,我們不能再給你賒賬了。我們無法猜測當時的櫃檯服務員到底以怎樣的態度說出了這句話,但觀察他後來的人生軌跡,我想這句話其實給年幼的奧特加帶來重創,相比他當初是下了決心的,一定要擺脫貧窮。

既forever21退出中國,另一熱衷抄襲卻引領全球的品牌何去何從?

1936年,國內形式十分緊張,內戰一觸即發,年輕的奧特加在拉瑪哈服裝店打工維持生活。他總是什麼活兒都搶著幹,打掃清潔、外出跑腿……因為勤奮又有責任感,幾乎所有的人都對他格外賞識。在此期間,他結識了一位客戶的女兒,二人情投意合。但當那位客戶得知奧特加並非是裁縫店老闆的兒子,而只是一個小小的童工時,便開始插手兩個鴛鴦的戀情。最終他的戀情無疾而終,奧特加再次陷入痛苦。

既forever21退出中國,另一熱衷抄襲卻引領全球的品牌何去何從?

在當時奧特加生活的小鎮裡,拉瑪哈是首屈一指的服裝店。他在後來的工作中競選為內部負責人,而他的競爭對手就是日後與他一起建立了ZARA,並且同樣出生貧寒的羅莎莉亞。在服裝店的工作經歷,教會奧特加許多,促使他在後來成為了一個具有營業員思維的商人。他認為,時尚不應該總是人們追逐的對象,也可以變成迎合人們審美的產品。

既forever21退出中國,另一熱衷抄襲卻引領全球的品牌何去何從?

在抄襲被指出之前,幾乎所有人對它的評價都是正面的,大家都認為ZARA是一家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公司。1975年,奧特加在他長大的拉科魯尼亞開設了第一家零售店——ZARA。當時石油危機襲來,一家德國客戶下了一筆訂單。為了處理這批訂單,臨時開設了ZARA,而它卻誤打誤撞的成為日後全球服裝零售業的巨頭。

既forever21退出中國,另一熱衷抄襲卻引領全球的品牌何去何從?

1985年,由奧特加一手創辦了inditex集團,作為ZARA的母公司。這家公司在2001年上市,當時65歲的奧特加一躍成為西班牙首富。很多人或許會感到疑問,為什麼ZARA能夠在零售業逆襲呢?這或許要歸功於其號稱15天神話的生產和銷售模式。它建立了全球知名的急速供應鏈體系。能夠將設計、生產再到成品上架的過程控制在兩週左右。這意味著,當你看到貨架上的商品猶豫不決的時候,第二天再來買,會驚訝的發現全部換成了新品,你前天心水的商品早已下架了。ZARA的貨款更新速度之快就到這個程度不管你信不信了!即使是暢銷款式,也不會在貨架上滯留4周以上。這種快速、量產、多款的思路,讓ZARA贏得了大量消費者的青睞。

既forever21退出中國,另一熱衷抄襲卻引領全球的品牌何去何從?

隨著越來越多奢侈品時尚品牌維權意識增強,ZARA的抄襲行為也將無法明目張膽的繼續下去。自2015年以來,它幾乎將諸多潮流品牌抄了個遍,比如Balmain、Valentino、Yeezy等。2016年7月,曾有一位洛杉磯的獨立設計師在社交媒體上控訴ZARA抄襲自己的作品。此話題一出,便得到了更多聲援。奧特加面對指責曾坦言,ZARA不是原創者,而是應對潮流的快速反應者,其實這句話是給ZARA 臉上貼金罷了,難聽些說就是山寨。

既forever21退出中國,另一熱衷抄襲卻引領全球的品牌何去何從?

為何即便每年支付幾千萬的侵權罰款,ZARA都始終不該本性呢?因為獲取的利益已經足夠之大了,這筆千萬罰款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記了。如今的ZARA 也正在接受考驗,消費者購買快時尚產品完全是出於對款式的喜愛,而非對品牌的追求,因此這批客戶的消費情感也更易流失。同時,在法律制度不斷健全的情況下,ZARA唯快不破的神話也或許將被打破。

既Forever21退出中國市場後,你看好ZARA的未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