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住在哪裡?

麻雀住在哪裡?


幾天前的一個早晨,我起床後走到陽臺,想看看外面的風有多大。因為天陰,5:00外面還比較昏暗。

我剛打開陽臺的玻璃窗,還沒感覺到外面是否有風,就發現陽臺外護窗上放的一個花盆旁邊,有個東西不太利索地從緊靠窗角的地方挪到花盆外的護欄上。噢,是一隻在風中瑟縮的小麻雀,可憐的麻雀!我趕緊離開陽臺,免得把它嚇跑。

難道麻雀就找不到一個溫暖一點的角落棲身嗎?我忽然想起幾年前的一件事。一日課間,村小學上空突然掠過一群麻雀。整個鳥群看上去像一條巨龍在飛騰,蔚為壯觀。很久沒有見到這樣的景象了,滿校園的小學生都被吸引了。一時間稚氣的驚歎聲使校園格外喧鬧,空氣都在膨脹。我當時也在仰望,直到麻雀們漸飛漸遠變作小黑點飛向遙遠的天邊。一個學生突然問我:“老師,麻雀住在哪裡?”難道這也是個問題?我正想反問一句,不料呼啦一下圍上來十幾個學生,像小麻雀一樣要我回答。我忽然也困惑了,是啊,我也很有些年頭沒注意麻雀的“住房”問題了,如今它們何處為家,我也說不清楚。

麻雀住在哪裡?


麻雀也稱家雀,一向與人為鄰,寄居屋簷下。可現在還有幾家的屋簷下有可供麻雀選擇的夾縫?麻雀住在哪裡已經成了一個問題,即便在鄉村,麻雀們找“房子”恐怕比人當房奴還辛苦。土坯草房早已難尋,瓦房也愈來愈少,農民們新建的小樓雖然還難比城市的豪華,但也是一座比一座漂亮,結構緊密得絲縫不留,也可謂“嚴似堡壘固若金湯”,別說麻雀作難,連小小壁虎都難以安身立命,蝙蝠雖縮身有術,要想熬過嚴冬也越來越不容易。甚至被人們親切地稱作“家燕”的小燕子要在如今的農舍做窩,大概也會感到有些無奈。多少年前,我們在作文裡常寫道:“清晨,鳥兒婉轉的歌聲喚醒了我。”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少年們只會說:“鬧鐘叮呤呤吵醒了我。”

麻雀住在哪裡?


人們十分努力地提高生活水平,住得越來越安心越舒服,可無意間使可愛的家燕家雀、辛勤的蝙蝠壁虎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也許我們已經準備再行善似的把它們列入“某級保護動物”的隊伍,徒勞地挽救它們?許多人都在抱怨這是可悲的,但有幾人真正醒悟呢?農民的住房如此“自私”,城市裡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又何曾照顧一下哪一種小動物?設計師們建築師們只考慮建築本身的結構與藝術,建築工們更不可能敢擅自在哪座高樓的哪個角落留一個小小孔隙,又有幾個房主肯為那些小動物預留一點點小空間?這無異是比幾十年前圍剿麻雀還令人擔心的一種封殺手段。

麻雀住在哪裡?


記得幾年前有一則報道,某縣城公開面向社會有償引進野生麻雀,以保護城市綠地,維護生態平衡。大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當地麻雀就幾乎絕跡,因為大量農作物使用了毒副作用很強的農藥,麻雀誤食紛紛斃命,麻雀沒了,當地生態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壞,失去了麻雀這一“天然的殺手”後,縣城綠化屢遭蟲害,循環往復的滅蟲和綠地重植,讓人疲於應付,也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

相信當今不會有人再瘋狂地圍剿麻雀了,可農藥又把麻雀趕盡殺絕,而麻雀又找不到幾處方便寄居的屋簷,我們與麻雀的相處仍然談不上和諧。

麻雀住在哪裡?


過去我們因為不懂也算無意而使一些動物瀕臨滅絕的境地,難道我們今後還能這樣“無意”?讓我們在房子上給麻雀、燕子、蝙蝠、壁虎等等諸多可愛的小生靈多留一點小小空間吧,它們有權利和我們住在一起。讓我們真誠、真誠、再真誠一點吧!

但願有一天,小小少年又會在鳥兒的婉轉歌聲裡迎接黎明,不會為“麻雀住在哪裡”困惑,也但願麻雀不再無奈地流落到窗外護欄上避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