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悠悠的學而思:7年,從創業到上市

2002年,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的張邦鑫有些發愁:家裡為了供他上大學就已經有些不堪重負了,現在又要去北京讀研究生,錢從哪兒來?


慢悠悠的學而思:7年,從創業到上市


  • 清北路上十幾家!

忐忑不安的張邦鑫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車,在北大的校園裡,看到小廣告的張邦鑫開始了他的勤工儉學。

即使是在研一學業壓力的重負下,張邦鑫也挑起了7份兼職:有家教,有輔導班,有網校答題,還有網站建設,在這一年,他瘦了12斤。

一年的殫精竭慮,在2003年新東方的感召下化為了創業的一把火,一個不到20平的辦公室,一個破櫃子,再加一個合夥人,就是學而思的全部家當。

小說中一飛沖天的套路沒有出現,學而思面對的,是同樣開始選擇創業的其它教育機構,單單在清北這一條路上,就有十幾家競爭對手,怎麼辦?至於商業模式,張邦鑫更是想都沒想過。


慢悠悠的學而思:7年,從創業到上市


  • 在學校5天都學不好,怎麼樣才能在兩個小時內教好?

所幸,一年的兼職生活給他攢下了第一批忠實客戶,脫穎而出的秘訣就在於他不斷的從客戶角度考慮,在學校5天都學不好的內容,怎麼樣才能在兩個小時內學好呢?

這個問題即使放在也有很大一部分家教老師和輔導機構沒有考慮過,更不要說那是剛剛邁入21世紀的2002年。

無數次的思考終於迎來了張邦鑫的解決思路:不能把週末的學習的時間和學校的學習時間割裂開來——如果不想辦法調動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積極性,那麼這兩個小時即使準備的再充分,對孩子的影響也十分有限。

只有想辦法通過這兩個小時改變孩子在學校一週的狀態,也就是說只有想辦法提高孩子對學科的興趣及學習積極性,成績才會有大的提高。

想通了這一點,張邦鑫開始在課程設計上有意引導和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例如讓孩子先給他講講課上的知識點,然後再做適當拔高,期間不斷鼓勵、肯定。

而這,也確定了學而思的第一個商業理念:提高孩子積極性,把學校和輔導班的學習內容充分對接。


慢悠悠的學而思:7年,從創業到上市


  • 張老師,你下個學期還教嗎?

在這種以激發孩子興趣為理念的教學下,有個孩子連續三次考了一百分。孩子的爸爸不僅給他介紹了20多個孩子,還給他找了一個試講的禮堂。

一堂試講下來,家長們紛紛報名,可是張邦鑫有開始擔心起孩子們的教學質量來,在金錢和教育質量的權衡下,學而思的第二個商業理念也逐漸建立:那就是慢下來,注重孩子的教育質量和品格塑造,最終形成了學而思的商業理念——激發興趣、培養習慣、塑造品格。

於是,本該快速發展的學而思慢了下來:

他將這些孩子分為兩個班,並且設立開放課堂,家長可以在後面聽課並可以隨時要求退款.....

對學而思發展慢下來的要求背後,是張邦鑫對於孩子和家長的負責。

直到有一天,竊竊私語的家長問了他一個問題:

張老師,您下個學期還教嗎?


慢悠悠的學而思:7年,從創業到上市


  • 創業七年,紐交所掛牌交易

隨著學而思的逐漸擴大,擔心孩子教學質量的張邦鑫又做了一個讓其它人想不通的商業行為:一年只擴展一個城市.

就這樣,慢悠悠的學而思在2010年,成為第二家在紐交所上市的企業;

2013年,學而思改名好未來,決心用科技和互聯網去推動教育行業。

到2017年,張邦鑫已經遠遠超過俞敏洪,以144億元的身價穩居教育行業首富。


慢悠悠的學而思:7年,從創業到上市


  • 為什麼是好未來?

不否認好未來短短7年的成功和他選對教育這個商業賽道有很大的關係,可是選對賽道就一定會成功嗎?還記得好未來剛剛成立時那一條街道上的幾十家教育機構嗎?

除了選對方向,張邦鑫對好未來商業模式的選擇也至關重要:將補習班課程和學校課程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小班教學,不滿意隨時退學費......

正是他真正的站在學生和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真正的為他們好,幫助到他們,才讓這些家長信任他,不斷續費。



寫到這裡筆者感觸頗深,教育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對孩子們來說,老師的一個行為,一個眼神,可能就是一輩子的影響,甚至還要影響到下一代。

所以筆者希望,教育行業的從業者、投資人再慢一些、穩一些,就像張邦鑫開始時那樣,因為擔心教育質量,將大班分為小班,這對於投資人來說無疑大大增加了成本,對於從業人來說,無疑增加了時間。

可這一端的損失,最終讓孩子獲得了更多的好處,讓老師獲得了更多的尊重,也讓好未來在短短7年內敲鐘上市.......


慢悠悠的學而思:7年,從創業到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