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初定,中山是由”丨北魏前期政局中,河北是怎樣的存在?

河北在北魏時期,這裡曾經是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

,政治地位進一步提高,讓河北也成為軍事的必爭之地。《慶國頌》中記載道:“王業初定,中山是由。”中山屬於河北地區的某一部分,當時的統治者把帝都建立在中山這個地區,想要在這裡建立自己的政治中心。

可見北魏時期統治者對河北地區的重視程度,在以後的北魏政權中也都是對河北地區比較看重的。

“王業初定,中山是由”丨北魏前期政局中,河北是怎樣的存在?

北魏政權

引以為傲的軍事重地

在河北這裡,特別是在北魏時期,很多有意建立政權的將軍看到了這裡地勢對軍隊的好處,駐紮軍隊在這裡可以有效預防敵人的攻擊,保存自己的軍事力量,同時還可以根據這裡的交通、環境展開建立自己朝代的最佳基地。

《魏書》有記載稱:“初令《五經》群書各置博士,增國子太學生員三千人。”當時的統治者初步建立政權的時候,擁有的群臣的數量已經有三千多餘人,僅是從太學老師的方面的人數,北魏前期人們對待學習和政權的態度很好,認識到政權與學習息息相關。

“王業初定,中山是由”丨北魏前期政局中,河北是怎樣的存在?

魏書

1、金戈鐵馬的四站地

河北以“四戰之地”而出名,在地緣上屬於與南北相連接,在這裡可以有效控制南北兩地的最佳選地,對於軍事作戰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是歷代兵家首選的目的地。十六國北朝時,先後佔據河北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北燕等,各國為了佔據河北地理優勢發動多次戰爭,一百多年間,曾經是全國最繁華的地方轉為連年戰爭,百姓流離失所,百姓生活困難的境況。

2、平定敵人軍隊迫在眉睫

“孤獨部劉庫仁死後,其弟眷統領部眾,後來庫仁子顯殺眷自立,統領了部隊。”在北魏前期,河北處在混亂狀態,各少數民族趁著中原軍處在混亂狀態從而入侵中原。對於曾經為官的家庭遭到敵人的殘忍對待,面臨著流放的局面。

“王業初定,中山是由”丨北魏前期政局中,河北是怎樣的存在?

少數民族入侵中原

北魏帝王剛剛建立自己的朝代不久,朝廷的君臣處於散亂的階段,給其地區的入侵者創造了機會,從而掀起來不必要的爭戰,剛剛建立自己的朝代的北魏帝王被動捲入戰爭中。

由於在河北這裡是北魏時期政治中心,帝王為了國家安全建立龐大的軍隊保護自己和百姓,同時設置必要的軍隊抵抗敵人的入侵,這樣的情況下平定敵人的入侵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一時間,河北這裡駐紮了大量待命出征的軍隊,帝都之外也包含了少數民族入侵者,兩軍彙集在河北,讓河北成為了全國軍事駐紮的重地。河北地區土地肥沃,平原地區廣,氣候溫和,水利事業也比較發達,適合一個國家帝都的建立和發展。

“王業初定,中山是由”丨北魏前期政局中,河北是怎樣的存在?

駐紮軍隊

據賀訥本傳記載有:“其後離散諸部,分土定居,不聽遷徙,其君長大人皆同編戶。訥以元舅,甚見尊重,然無統領。”此即離散部落的證據。部落散亂,帝王剛剛建立自己的朝代,少數虎視眈眈盯著剛剛執政的拓跋珪需要今早擺脫部落散亂的局面。

為了讓中原地區團結互助治理,還給百姓一個平靜穩定的生存環境,拓跋珪在執政期間擴招軍隊,從民間徵收更多工農兵,試圖通過軍事的力量收復各個散亂的部落。收復部落需要軍事力量和國家政策的好壞,足夠的軍事力量和安撫剛剛收復部落民眾。

收復部落需要軍隊,軍隊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統治者為了更好地控制這些“百工伎巧”,北魏政府為他們專門建立戶籍,實行類似軍事組織形式的管理。於是出現了大量的軍事化管理的人員,為保衛國家安全設置了後備軍力量。

“王業初定,中山是由”丨北魏前期政局中,河北是怎樣的存在?

夢寐以求的政治中心

1、民族融合的交匯地

如後趙的建立者石勒,他“發跡河朔,席捲兗豫,飲馬江淮,折衝漢沔”,征戰多年,在全國各地輾轉多次,最後發現河北這裡的地勢最佳,隨後便在河北建立自己的朝代建都,完成統領全國的理想。他身邊謀士張賓認為

:“河朔既定,奠有處將軍之右者”。

在河北這裡有著稱霸的機遇,是一塊風水寶地,可以讓各位將軍實現他的人生抱負。在這裡,有著成就霸業的機遇,並且有效控制少數民族的入侵的同時,還可以與周邊各族進行交流和學習,促進各國良好關係的發展。

“王業初定,中山是由”丨北魏前期政局中,河北是怎樣的存在?

石勒

《魏書》記載“數年間,諸種與庫莫奚亦皆滋盛。及開遼海,置戍和龍。諸夷震懼,各獻方物。”在北魏時期,在這裡建立自己的朝代建立國都的太祖短時間內可以讓周邊鄰國震懾,同時各國派使者進朝獻禮以示友好,

從而達到威震四海的效果。

由此看來,河北這裡確實是好地方,不僅達到化敵為友,結交各族人民,相互溝通與交流,彼此促進發展,還可以在這裡遇到好運氣,讓將軍實現稱霸偉業。

“王業初定,中山是由”丨北魏前期政局中,河北是怎樣的存在?

北魏皇帝結交各族

2、建立帝都的理想佳地

在北魏前期,關於道武帝建都的記載:“太祖欲廣宮室,規度平城四方數十里,將模鄴、洛、長安之制,運材數百萬根。”太祖想要在河北這個地區建都,平城新都規模膨大,打算把國都遷移到河北,利用河北地理優勢控制全國地區。雖然最後道武帝並沒有成功遷都到鄴城,遷都的舉動說明了河北地區被帝王家看中,具有經濟發展中心和政治中心。

在鄴城、洛陽等地建立帝都,可以憑藉地處南北接壤的必經之地有效控制全國,達到團結互助全國的目的。同時,在這裡,駐紮軍隊和建立國都屬於易守難攻的地勢,可以讓帝都保持一段時間的穩定與安寧。

“王業初定,中山是由”丨北魏前期政局中,河北是怎樣的存在?

道武帝

張守節《史記正義》記載:“古帝王之都多在河東、河北,故呼河北為河內,河南為河外。”在古代,河北這個地區歷來被帝王看重,看重這裡的地勢和交通路線,因而在河北建立國家。歷史資料很多記載了河北這個地區被歷代帝王家看中,很多帝王把國都遷移到河北,在這裡發展和統治各地區,有效管理一個朝代。

《魏書》卷100《庫莫奚傳》:“登國三年,太祖親自出討,至弱洛水國南,大破之,獲其四部落,馬牛羊豕十餘萬。”太祖在河北中州獲得勝利,繳納很多戰利品,同時讓少數民族有所收斂,不敢貿然前去攻打中原地區,可以看得出河北中州是一塊寶地,物產豐富,是兵家的一塊保護屏障。

“王業初定,中山是由”丨北魏前期政局中,河北是怎樣的存在?

帝王親征

結語

在北魏前期,河北作為全國首選的軍事重地和政治中心,促進這裡懂得經濟繁榮和文化發展。同時讓更多人看到河北的地理優勢,特別是古代時期,全國各部落散亂,沒有團結互助全國的時候是兵家必爭之地,先後建立多個國家和朝代,完成全國團結互助。

地處南北接壤之地,交通便利,各地人才在這裡彙集,促進這裡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團結互助全國,周邊少數民族自動進朝獻禮,以示結交友好,促進各族融合。

參考文獻

1、《論河北歷史文化的階段和地位》

2、《北魏前期的兩次遷鄴事件及其影響試探》

3、《試論河北地區在北魏前期政局中的地位與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