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高企,散戶養豬為何仍在觀望?

“現在養豬是個高風險行業”“疫苗出來之前,我們散戶還是不太敢擴大規模”……半月談記者在多個生豬調出大縣調研瞭解到,面對不斷攀升的養殖成本和非洲豬瘟疫情帶來的風險,部分散養戶持觀望態度,有的減少存欄,甚至清欄。



儘管規模化養殖是生豬產業發展趨勢,但散養戶在穩定市場供給和豬肉價格等方面仍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上,散戶養豬不僅解決了自家的吃肉問題,還為農村市場提供了大量豬肉供給。然而隨著散養戶的退出,目前不少農村地區豬肉價格已超過城市。對於低收入者較多的農村來說,這無疑加劇了吃肉難。


基層幹部群眾認為,不能僅僅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待生豬養殖,還需考慮民生因素。須加大對散養戶政策傾斜力度,探索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幫助散養戶儘快復養增產。


1

養了幾十年的豬,現在“吃不起”


“我養了幾十年的豬,現在自己買肉吃,感覺豬肉還是一筆挺大的開銷的。”來自江西省鉛山縣汪二鎮的劉金菊最近豬肉吃的明顯比過去少了,面對30元一斤的豬肉價格,這位曾經的養殖戶直呼“吃不起”。


儘管豬價在高位運行,但是劉金菊至今仍不敢輕易復養。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農村地區的散養戶正在減少,許多村子如今已經聽不到豬叫聲。“養了半輩子豬,這是頭一回落單。”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白石村養殖戶孫繼述說,村裡養殖戶的微信群裡,很少有人談合夥買飼料,或者交流生豬話題,附近鄉鎮的散養戶基本也都已經清欄。


四川省中江縣一生豬養殖場工作人員在檢查豬的生長情況 李夢馨 攝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平昌縣規模化養殖場正在不斷落地投產。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個項目投產後年出欄200萬頭——這相當於巴中市年出欄量的一半。


“目前確實存在散養戶退出,規模養殖場比重提高的趨勢。”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何志平告訴半月談記者,過去四川省散養戶出欄量大約佔總數的60%,但根據最新調查發現,目前規模養殖場的出欄量佔比達到53.8%,預計到明年將達到60%。


散戶養殖規模為何恢復較慢?湖南省養豬協會秘書長彭英林告訴半月談記者,補欄復養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更新防疫和消殺設備,再加上母豬和豬苗的價格高企,高額的成本投入讓不少散養戶“望而卻步”,“現在豬苗和母豬數量很少,一頭二元母豬的價格已經漲到5000元,相當於過去的3倍”。


與此同時,難以預料的養殖風險也讓散戶不敢大規模復養。來自江西省泰和縣冠朝鎮的養殖戶郭尚沛說,他的豬存欄數量只有過去的四分之一,希望把養豬的密度降下來,從而減小經營風險。“在疫苗出來之前,大多數散戶都不敢輕易擴大規模,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全軍覆沒’。”



2

散養戶恢復養殖仍有多重門檻


“現在養豬行業很火爆,規模化、資本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大公司賭概率、小公司賭生死,散戶則是連上賭桌的資格都沒有。”農業農村部南京設計院中南分院院長劉平雲告訴半月談記者。


據彭英林介紹,以前的散戶小豬場在這輪洗牌後基本上已經消亡,因為沒有資金,硬件達不到環保要求,防疫也做不到100%安全。在經歷非洲豬瘟之後,養殖准入門檻大大提高,這是一個市場的選擇。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些小型豬場本來是在郊區,但隨著城鎮化的擴張,它們被動進入了限養和禁養區。“中小型豬場還是有存在的必要,首先它們是扶貧的一個重要抓手,其次它們在種養平衡方面比較有優勢,能夠就地消化糞汙,不像大企業那樣面臨巨大的環保負擔。”


在穩產保供的背景下,全國各個生豬產區紛紛出臺措施穩定和恢復生豬生產。散戶等小規模養殖能否借東風復甦呢?半月談記者瞭解到,散養戶的情況並不樂觀,仍然面臨資金門檻、環保門檻和防疫門檻。


“現在的一些扶持政策還是向規模化的養殖企業傾斜,比如土地優惠、金融信貸支持、生豬良種補貼等,一般規模較小的散戶比較難申請到這些補貼和優惠。”江西省萬年縣生豬養殖行業協會會長陸曉鵬認為,缺少農村散養戶,光靠規模化養殖的產能,難以滿足整個生豬市場的需要,但是由於散養戶的體量較小,風險抵抗能力相對較差,需要更多政策扶持來幫助他們面對挑戰。


豬價高企,散戶養豬為何仍在觀望?

四川省昭覺縣三河村養豬創業者鄭吃合3歲的兒子在山裡追趕一隻烏金豬 李夢馨 攝


“腰纏萬貫,帶毛的不算。”不少養殖戶反映,養殖場的欄舍、洗消中心等固定資產以及生豬等活體資產都無法作為銀行貸款的抵押物,隨著目前養殖成本大幅攀升,散養戶的資金鍊較為緊張。


也有人擔心,現在要恢復產能,環保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到供需平衡了,產能恢復了,環保又要卡緊了。“現在環保部門完全對養豬不瞭解,很多標準都是不統一的。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提出要‘零排放’,這完全是不可能的。”


3

恢復產能要“兩條腿走路”


部分養殖戶和專家建議,要在常態化防控非洲豬瘟疫情的基礎上,一方面加快推動生豬產業轉型升級,提高養殖的規模化、生態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也要繼續扶持散養戶,幫助他們儘快恢復生產。


“非洲豬瘟防控依然是當前保障生豬復產的頭等大事。”四川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鬍向前介紹,目前四川已建立由13.2萬人組成的縣、鄉、村三級防疫人員和屠宰環節駐場的官方獸醫網格化管理體系,組建了省市縣三級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專班,同時建立高速公路和省際公路入口檢查站862個,嚴防非洲豬瘟輸入、擴散,為生豬復產提供穩定環境。


陸曉鵬認為,作為我國養豬產業的主體,要將散養戶納入產業政策扶持體系之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從金融、信貸、補貼等方面予以傾斜,鼓勵散養戶轉型升級,支持中小養豬場改進設施裝備條件,走規模適度、養殖規範、生產高效的路子。


湖南省鑫廣安農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滿秋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優化簡化貸款審批流程,探索將母豬、肥豬等活體資產作為抵押資產,幫助解決資金緊缺問題。


彭英林表示,散戶的出路就是和大型公司合作。不少地方構建的“龍頭企業+養殖戶”的聯結機制見效。江西省泰和縣今年新建和改建規模生豬養殖場29家,規劃建設14家生態養殖小區,通過收購、入股、合作等多元化形式,幫助散養戶養殖。在重慶市合川區,當地先後引入3家養殖龍頭企業建設種豬場,採取“公司提供種豬+標準化養殖場代養”模式。


來源:《半月談》2020年第18期 原標題:《散戶養豬在多重門檻前觀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