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商會服務的“職業化”?為什麼要推進商會服務職業化

什麼是商會服務的“職業化”?為什麼要推進商會服務職業化

對於已經踏上了商會職業化秘書長生涯的我來說,今天寫的這個課題在內心還是充滿感慨的,因為這個課題不僅呈現著自己作為一名現代商會服務者在商會實踐領域的職業感悟,也關乎著所有和我一樣從事著商協會專職服務工作人員的職業憧憬和希望。


什麼是商會服務的“職業化”?在探討商會服務“職業化”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商會服務的“職業化”,商會服務的“職業化”是指商會秘書處的專職工作人員以服務商會為本職工作,履行著專業服務商會的工作職責和使命,並領取商會組織的有償報酬和相關福利,將商會工作作為自身職業規劃和事業發展的總稱。商會組織的服務“職業化”是商會工作者職業精神、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的綜合體現。“職業化”也將對商會專職工作人員的經驗、知識、技能、觀念、思維、態度、心理上有一定的職業要求和職業規範,商會服務的“職業化”代表著商會的服務工作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工作崗位,走向商會服務“職業化”的工作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敬業精神,要熱愛商會事業,並在商會工作中不斷學習和進步,更要把商會服務工作做好、做細、做精。

什麼是商會服務的“職業化”?為什麼要推進商會服務職業化


為什麼要推進商會服務的職業化?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任何工作、任何職業都是如此,只有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的去幹一件事,才能做好這件事。首先,商會組織的服務對象都是企業老闆,而且存在理念、訴求、涵養、素質的各種差別,商會的服務如果沒有細緻的、周全的、靈活的、變通的工作能力和方法是很難做好這項工作的。其次,參與商會組織的會員都是老闆或者企業高管,他們本身都在為自己企業的經營奔波忙碌,抽時間參加商會的活動可以,偶爾來商會幫幫忙可以,但絕大部分商會參與者是無暇真正參與到商會的管理和服務當中去的。那麼要做好商會組織的服務工作,就需要有人專門從事商會的服務和管理工作,只有專業在商會從事服務工作的崗位,才能在商會的服務管理中權責分明;商會的服務管理人員只有走向職業化,商會的服務才能呈現專業性、規範性、精準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商會秘書處工作人員才能更好的履行工作職責。 商會組織裡擁有了優秀的專職工作者,才能更有效率的執行商會政策,才能將商會的各項服務落到實處,才能壯大商會的進步和發展。

我國商協會組織服務“職業化”的基本現狀。從我們所能瞭解和接收到的信息來分析,異地商會的職業化推進程度普遍要弱於或者晚於行業協會,或許是由於部分行業協會在脫鉤政策之前的一些行政色彩和背景,運行上沿用了體制內管理的緣故,再加上充足的經費保障和社會認可度相關較高,所以一些全國性、全省性、經濟發達地區等具有地域優勢且行業權威性較高的行業協會的“職業化”程度還是比較穩定的。但很多異地商會和一些自主登記成立的商協會組織在秘書處服務的“職業化”上就不盡如意了,有的商會組織甚至能誇張到連一位固定拿工資的專職工作人員都沒有,大多數初創型的商會組織職業化也就是普遍的“一個半”現象,既一個專職的文秘和一個兼職的秘書長,其他工作角色也都是兼職的,企業家兼任秘書長的則大部分同樣需要繳納會費,其他身份兼任秘書長的則領取相應的報酬,在異地商會中秘書處專職工作人員能達到4、5個的已經算是不錯了的,能達到10至20人以上的幾乎已經是鳳毛麟角了。這大概就是當今商會組織職業化情況的真實寫照了!

商會服務“職業化”推進的主要困難。第一是“意識薄弱”,

部分商會的核心領導層對秘書處“職業化”缺乏意識或者不夠重視,認為商會只是大家共建共享的一個平臺,商會平常也沒什麼要緊的事,假如有事或者搞活動的時候就請相關人員都幫幫忙也就解決了,何必另外再發工資養幾個人在商會閒著;第二是“囊中羞澀”,很多會員基數比較小的商會組織由於商會的收入捉襟見肘,根本沒有充足的經費去支撐商會幾位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索性也無力也懶得去“招兵買馬”了,秘書處只要有那麼一兩個人撐著就行,工作人員流動也大,不幹了只有再去招過;第三是“無人可用”,就算越來越多的商會有意識也有條件去推進“職業化”,但絕大多數的商會組織都無法直接招聘到合適的商會專業服務人才,因為全中國都沒有這個“專業”。商會組織通常能用的人基本上是兩類,即一“老”和一“小”,“老”是指離退休老幹部,“小”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主要為女生居多)。但在脫鉤政策後,離退休人員也將會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剛畢業的大學生要麼受到閱歷的限制,基本上也就是來商會過度的,能在商會服務崗位上沉澱三五年以上的少之又少,真正能力強的要麼被挖進企業了,資源整合好的也就是自己經商了。現代商會的服務人員都沒有受到過專業性的培訓,當然也沒有機會和途徑去給予培訓,稱得上商會人才的幾乎都是自己從幹中學和自我培養出來的,但真正的精英人才卻很難留在現有的商會體系內,因為沒有相應政治地位、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來作為支撐。

如何推進商會服務的“職業化”?第一、要增強商會“職業化”的意識,商會核心班子裡要樹立商會服務和秘書處“職業化”的意識,要重視發展和推進商會秘書處的“職業化”,要在商會內部區分“決策”和“執行”的關係,並建立起科學的管理和服務體系;第二,要注重培養商會人才,穩定的商會職業化人才是做好商會服務工作的有力保障,再好的政策沒有人去執行和落實都是空談。凡是做得優秀的商會,一定都是具有商會人才優勢的。學校裡、社會上培養不了的商會管理人才就讓商會發展和實踐去培養,所以商會內部要重視挖掘和發現商會人才,更需要通過商會自身的工作實踐去自我培養;而且商會人才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優秀的商會人才是需要長期且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工作閱歷和工作思想結合中培養出來的。第三,完善商會專職工作人員的保障體系,現階段商會專職工作人員待遇普遍偏低,職業前景比較渺茫,職業發展缺少空間,社會認可度不高,保障體系不健全都是困擾商會服務“職業化”的主要問題,“既要馬兒跑也要給馬兒吃草”這本來就是最基本的常理,所以商會組織要逐步健全薪酬保障體系,建立科學的服務鼓勵機制,只有健全的保障體系才能留得住人才,安得住人心,才能讓商會工作者有價值感。


什麼是商會服務的“職業化”?為什麼要推進商會服務職業化


推進商會服務的“職業化”是普遍共識和大勢所趨。值得欣慰的是,從全國工商聯、民政部再到各地方的商協會管理部門也越來越重視和提倡商會組織“職業化”的推進工作以及商會人才的培養工作,並逐步出臺了一些有利於推進商會“職業化”的政策,比如很多地方政府就出臺了將商會管理人才納入“職業資格、職稱評定等人才工作體系”的相關政策。俗話說“行行出狀元”,隨著商會組織的發展進步和制度健全,商會的管理和服務工作也會越來越被社會肯定和認可,商會工作者的職業發展和前景也將越來越大,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商會工作者願意為商會奉獻青春、奉獻精力、奉獻能力,並在商會事業中收穫價值和未來。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商會人才的實踐理論和培養研究也將逐步跟上時代步伐,商會組織的“職業化”必將將迎來更加璀璨的輝煌時代。

來源 | 商會平語

作者 | 南昌鄱陽商會秘書長徐勝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