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影樓裝和漢元素的定義

對影樓裝和漢元素的定義

漢服文化復興運動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漢服,瞭解了漢服,同時也提高了國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多的國家外交,政治活動,商業活動,社會活動都開始用漢服,傳統文化作為宣傳點,漢服以及傳統文化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

但是大家雖然認識了漢服,但是卻並不是人人都瞭解漢服,尤其是一些商業宣傳活動,策劃者往往只是為了利用漢服作為噱頭,而並不去考究漢服的正規與否。包括現在的一些攝影機構,以及古裝電視劇電影中,使用的服裝都極少是正統的漢服,而只是為了美觀和達到效果製作的一些服飾,而我們給這一類服飾的命名是“影樓裝”。

在傳統文化興起的今天,棉麻風也隨之盛行,尤其是夏季,很多外觀與漢服相仿的服飾開始流行,這是大眾層面的,還有小眾層面的就是一些像漢服但是又不符合漢服規制,甚至偏向於西裝的服飾,這一類,我們叫“漢元素”。

但是,我們對這些服飾的分類和稱呼真的準確嗎?我們能夠明確的釐清它們與漢服的區別和關聯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做一下分析,明確定義。

首先說影樓裝,什麼樣的才算影樓裝?我認為,顧名思義,就是除了拍照,拍戲之外,我們都不會穿的服裝,叫影樓裝,它的定義是一種道具。也就是說,它存在的意義是讓照片、影片看起來效果好,而不考慮穿著的舒適性與實用性。

與漢服的區分不在於暴露與否,這一類服飾的質量不會太好,一般達不到漢服嚴格的裁剪規定,而且為了塑形(此類服飾多異形)大多采用西式立體剪裁,很容易區分。

接下來說漢元素。首先大家先理解“漢元素”這個詞,它與“中國風”是同義詞,但是所指不同。中國風指的是含有中國文化元素,那麼漢元素明顯指的就是含有漢文化元素,其實這兩者是有交集的,且中國風包含漢元素。比如一件西式服裝上面的龍形紋飾,既可以說這是中國風,也可以具體的說是漢元素。

理解了漢元素的定義,就容易了理解我們所說的漢元素服飾了,首先,不論是中式服飾還是西式服飾,含有漢文化元素的就可以稱之為漢元素,你說那些很像漢服但又不符合漢服裁剪規制的啊,漢服就是漢文化中一個代表性元素,模仿漢服的服飾當然是漢元素了。

但是對此,我必須還是要糾正一點,儘管那些模仿漢服又不符合漢服裁剪規制的服飾可以稱之為漢元素,但是,也可以稱之為“不合格漢服”,而這一類服飾才是真正的魚目混珠,是對漢服最大的危害。

記得剛剛接觸漢服的時候,也經常上當,曾經買回來一件“漢服”,是西式立體剪裁製成的,即有肩縫,沒中縫,沒接袖,其實現在看來是很明顯的洋玩意,但是作為萌新是區分不出來的,而且跟漢服放一起讓萌新區分,很容易讓人暈頭轉向,腦子更亂。

這一類的所謂“漢服”在網上有太多了,大多數都是一些服裝店,看好漢服的市場,就過來插一腳,而且還沒做過功課,直接模仿外形,照葫蘆畫瓢,這些服裝廠都是做了好多年的老店,裁縫也都是老師傅,做了一輩子立體剪裁,腦子一時半會是轉不回來的,所以做出來的服裝也不倫不類。

我就很記憶深刻,但是家裡縫紉機壞了,抱著畫好線的布料去外面找了個製衣店的老裁縫,告訴他怎麼裁剪,怎麼縫,結果老裁縫一剪子就過了中縫,給我剪成長袍馬褂了,我跟他爭辯,他還說“你懂做衣服嗎?你畫的這樣剪,廢布料!我這樣省布料,立體性好!”

我認為真正的漢元素是有設計感在裡面的,它可以是一件西式長裙,甚至可以是運動服,牛仔褲,讓這些西式服裝與漢服和漢文化元素相結合,做出更美的服飾。而絕不是東施效顰,單純的去模仿漢服的外表,而不去考究它的內涵,然後在做出一個四不像之後,用一句“這是漢元素”去搪塞。

這就是我對它們的分類。道具式的服飾是“影樓裝”;含有漢文化元素且存在設計感與美感的服飾是“漢元素”;與漢服相似,但是裁剪不合規制,或不符合漢服的界定標準的,只能算是“不合格漢服”,不能算作漢服,也算不上漢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