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的民宿還有救嗎?

觀見智庫

新動能第一智庫

作者 / 諾言

那是今年六月的一個下午。

在青島一位做民宿的朋友,約我到他那裡去喝茶。

民宿就在嶗山沙子口附近的山坡上,是由一個很早以前的院落改建而成的,與民宿隔著一條馬路就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浪花朵朵,地理位置環境非常不錯。

青島的民宿還有救嗎?

應該說院子很格致,有茶歇的涼亭,有滿地的花草,尤其是有一個破舊的木船,增添了幾許漁村的味道。但是走進屋子裡,我卻找不到民宿的任何感覺,就是普通人家的家居和裝飾,整個風格沒有任何的主題,更談不上什麼設計感。

和民宿主人喝茶聊天時,忽然下起了雨,而且雨越下越大,我們不得不從涼亭搬到屋裡。這時天色已晚,主人盛情邀請住在這裡體驗一下,於是我便欣然答應。

青島的民宿還有救嗎?

但是接下來的體驗,並沒有想象的美好,客廳裡沒有擺放沙發,只能坐在硬硬的凳子上,沖澡的時候找不到啟動開關,高高的床躺下來一點兒也不舒服,也許是剛下過雨的原因,被子潮潮的,稍作休息後我還是最終決定離開這裡,心想好在不是來旅遊,如果這是在外地咋辦?這次體驗的感覺就三個字:不太爽。

民宿最早起源於國外,就是一種分享生活空間的旅居形式。房屋主人把自家多餘的房間拿出來供旅行者居住,並順便提供一些關於旅行的信息指導,旅行者則避免了標準酒店昂貴的住宿費用,並於在房東家裡瞭解當地文化和人文。

青島的民宿還有救嗎?

民宿進入國內大約是在2006年前後,但是中國的民宿與國外的民宿有了很大的差別。因為共享居住空間,無論對於主人還是客人,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信任成本,在國內這並不是一種流行風尚。民宿主人做的多是在鄉間租下一片地、或一個院落或居所,改造成民宿,用於專門的經營。

國內最早的民宿應該追溯到雲南的大理、麗江、香格里拉等地,這裡氣候溫和,風景宜人,當地的白族、納西族的文化也與內地迥異,早些年這一帶曾是國內外揹包客旅行的勝地,民宿也藉此浪潮紮下根來,只不過是那時有一個比民宿更流行也更樸素的名字:客棧。外來人帶來的客棧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本地居民的選擇,大量的本地人也投入到這一行當之中,這便是中國民宿的1.0版本。

青島的民宿還有救嗎?

中國民宿的2.0版本發生在莫干山,與雲南的民宿帶相比,這裡的民宿更注重設計和體驗,更高端、更聚焦,主打高端消費人群,價格也偏高,開創了國內高端設計類民宿的先河,如今莫干山已經成了中國民宿的主流代表和風向標,很多做民宿的人在這裡參觀學習考察。

青島的民宿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發展的,最早的民宿圈在西海岸的金沙灘、市南的棧橋附近,後來嶗山、即墨等地也都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民宿帶。尤其是在2016年前後,青島的民宿經濟迅速發展,進入了爆發期。

青島的民宿還有救嗎?

據途家發佈的《中國民宿短租發展報告》顯示,入住最多的民宿目的地城市中,國內Top10城市排名為成都、上海、北京、重慶、廣州、三亞、青島、杭州、西安、廈門,這10個城市的間夜量合計,接近於全國間夜量的六成,除北京、青島、西安外,其他城市均均為南方城市。

不過,儘管青島平宿的間夜量一直呈上升趨勢,但在其特色定位、設計風格和管理經營方面,與南方城市民宿相比,還有著較大的差距,整體的業態仍然滯後很多。

青島的民宿還有救嗎?

據瞭解,國內的高端精品民宿主要集中在長三角、滇西北和閩東南區,就民宿的客源構成來說,江浙滬為民宿市場最龐大的客源地,總數佔到79%,上海為58%,青島只佔5%,這與青島經濟發展能力以及市場需求完全不匹配。眾所周知,青島的民宿數量並不少,但大都以低端的農家小院為主,雖有個別精品民宿出現,但未能形成集群和規模。

據調查,青島的民宿與南方民宿相比,除了在設計上處於劣勢,在體驗感上也遜色不少,經營管理很多仍屬於粗放型,尤其是在營銷上是其最大的短板。

青島的民宿還有救嗎?

觀見智庫認為,中國民宿的發展已經進入3.0時代,不能再一味的強調情懷,要更加註重消費者的體驗和需求,注重提升服務水平,並考慮可複製的商業模式。同時僅僅提供住宿的空間是不夠的,要與青島其他產業、青島的文化以及風土人情相結合,比如青島的海洋文化、飲食文化、時尚文化等。

旅行與生活在這裡相遇,鄉村與城市在這裡連接,傳統與現代在這裡並立,夢想與現實在這裡交鋒,這是一個民宿湧現的時代。

青島的民宿崛起在即,但要創新在前,唯有創新,唯有為客人創造獨特的價值體驗,才有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青島的民宿還有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