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產配置"是"惡魔"還是"天使"

各種渠道充斥著資產全球配置、海外資產佈局的廣而告之,描繪著海外投資收益的美好前景,但對於我們普通躍躍欲試的國內投資者,是不是適合海外投資?如何進行海外投資?最重要的是海外投資收益如何?這些各個都是敏感的課題,仁者見仁,我僅將自己的體會和大家共享,有不足之處,希望各路大神持續的跟帖,大家一起討論使得大家知識更豐富一些,到底海外資產是"惡魔"還是"天使"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判斷。

因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國內資產價值被重新評估,價格翻了數翻是不爭的事實,許多人在這個過程中賺的盤滿缽滿,現在已經處於飄飄然狀態,將自己認為是投資大牛,嚴重高估自己的投資智商,孰不可知這是搭上了中國高鐵復興號,而個人做的僅僅是加上了槓桿兒而已,這和自身的知識閱歷投資背景沒有半毛錢關係, 那是一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炒房炒概念的跨越式發展時代,只要有信心有勇氣就可以身價倍增,只可惜那更是一個一去不復返的時代,機遇對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並且稍縱即逝,我們要在去槓桿兒、防住不炒、綠水青山的潮頭重新評估平凡的自己,對自身投資能力和素質做一個綜合評估非常重要。

應對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應該對比一下國內外情況進行理性分析,個人認為如果你都不能說清楚國內或者國外目前的大趨勢和目的國市場情況,那還是做自己擅長的投資比較好。就像股市投資一樣,你要對所購買的股票後面的公司有深入的瞭解,這樣才能洞察到標的內部存在的風險和機會。

分析國內要從全國總圖人口流向和經濟熱點情況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是重點區域,這個區域概念很多,處於傳統改革開放的前沿,並且是改革的深水試驗區。所以這個區域投資機遇和環境當然是最好的,詳細可調閱相關官方文件。從全球角度講,目前勢頭最強勁的當屬非洲,但是由於起點低,總量小,但是投資回報率當然是最高的了,而相比之下發達經濟體由於處於各個行業的高端,政策逐漸趨於保守,傳統熱點亞洲區域隨著貿易戰擴大,已經走向分化,重點圍繞中國周邊鄰國產業轉移方向,但是由於貿易戰波及,風險相對也較高。發達經濟體政策已經趨於保守,投資回報率不高,但是由於歷史上已經被炒高,現在處於價值迴歸階段。

發達經濟體中英國、歐洲、北美、澳洲等對於個人或者小型機構投資者,作為資產全球配置,可以選擇相對較為安全的房產,但是發達經濟體普遍對於固定資產投資有嚴格的法律法規限制,並且持有成本也較高,如果有移民打算的可以考慮提前進行資產佈局,如果以投資保證資產保值增值角度講,應綜合考慮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購買房產的相關稅費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一般費用在房產價值的5~10%不等),對於海外沒有身份人士購房貸款,一般國家都有嚴格審查機制,例如貸款額度一般評估價值的60%左右,只能選擇國外基金貸款,手續費和利率都很高,出租環節因為發達經濟體人工費很高,所以房屋維修以及租賃律師費等也是不菲的開支,投資回報率一般在5%左右,而且現在國內出臺了嚴格的外匯管制措施,法律風險也較高;綜上,較大標的額的房產投資,它所設計的知識範圍更廣,蘊含的風險更高,需要做大量的分析工作,並承擔較大的投資風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機遇自身的能力,做大量的前期調查工作,絕對不能人云亦云,聽從中介機構等的分析和提供的文件,個人情況不同,應選擇適合自身的投資方式。

目前最大的黑天鵝事件並不是特朗普對全球發起的貿易戰,而是還沒有發生的黑天鵝,即美國作為世界金融體系的核心,其蘊含的巨大的泡沫風險正在積聚,如果其金融體系崩塌會觸發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各個國家和行業領域都不會倖免,所以其實全球資產佈局是一個偽命題,在面對經濟不確定情況下,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對於我們每個處於全球一體化的時代,沒有任何可能去規避全部風險。個人投資加槓桿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是收縮保持穩健的階段,留住存量才是王道,做可觸及可控的投資是最為接地氣的方法,例如在國內適當投資黃金、外匯、保險等,適當收益較高的投資私募、信託等,由於一般國人都有較高房貸,所以現金比例要在全部資金的25%~30%以應對日常需求,黃金20%左右、外匯15%、保險10%,股票20%,其他投資於私募信託等。

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資產佈局,在經濟不確定的今天,切記以人為本,一切以自身的奮鬥和積累為基礎,資產佈局等是為了求穩,而不是一夜暴富,做好應對最為嚴酷的經濟危機的準備,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的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