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著一顆愛心上路,一生都在愛裡

“小夥子,你不要怕!你還很年輕,相信自己一定沒事的!我們這裡有上海(華山)的醫療團隊,還有江西的醫療團隊,我們竭盡全力去救助每個患者!”

2月6日劉猛住進了方艙醫院,剛入院時的他很焦慮,是江西醫療隊的楊護士的這句話,給了劉猛安定劑,讓他感到很溫暖,重拾信心。出院時,他與每個照顧過他的醫護人員合影,但最初收治他的那位護士因為調去了其他區域,卻一直沒有能再見到。他很想當面給那位護士說聲:謝謝。

捧著一顆愛心上路,一生都在愛裡

劉猛尋找的楊護士

在江西醫療隊的幫助下,劉猛終於找到了他非常感恩的楊輝利護士,臨別時,劉猛動情地說:“我覺得她們每個人都是楊護士,她們真的很偉大!”


| 捧著一顆愛心上路,一生都在愛裡。

劉猛儘管已經康復出院,但仍懷著感恩的心去堅持尋找最初收治他給他鼓勵和信心的那位醫護人員,只為了當面說聲:謝謝!劉猛在方艙醫院住院期間,深深感到醫護人員的不容易,出院後積極捐款,召集朋友購買物資。捧著一顆愛心上路,一生都在愛裡。從生無可戀到重燃生機,究竟是什麼讓他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再次得到了驗證


| 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羅森塔爾和助手來到一所小學,他們從1到6年級中各選3個班,在學生中進行了一次“發展測驗”。他們以十分讚賞的表達方式,將班級裡很有潛力的學生名單通知有關老師。8個月後,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進行回訪測試,結果之前“潛力”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而且性格也變得更開朗,自信心更強,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也顯著增強,與同學和老師的關係也特別融洽。

捧著一顆愛心上路,一生都在愛裡

這個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亦稱“人際期望效應”,也就是說當你收到了的什麼樣的信息,就開始了有相應的預期,當對方通過言語、表情、行為等傳達給你,你也會給予相應的反饋;最後成為現實。

這裡醫護人員給了劉猛積極的信息,讓劉猛重拾了信心一定能戰勝病毒,正是這份積極的相信的力量和醫護人員的關愛下,劉猛很快康復出院並以愛回饋社會,將愛心傳遞。

無獨有偶,武漢火神山醫院綜合病區主任 毛青,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在一線工作的同時,一直為患者鼓勁,尤其越嚴重的患者,他越是靠近與傾聽,為的是讓患者感覺到醫生是與他一起在戰鬥。毛青:“把一個人的內心動力動員起來的時候,尤其是在(面對)一些沒有特效藥的疾病。鼓足他生活的勇氣。是戰勝疾病的很重要的一環。”


|如果我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我們永遠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麼。

有一次去參加一個分享沙龍,有一位事業做得還不錯的女士,講到她的童年,她說她從小家裡很窮,兄弟姐妹4個,最小的弟弟,生活最不好的是二妹,三弟屬於中等家庭,她是家裡4個孩子裡學歷最高,又是創業成功有自己公司收入還不錯的一位。打她記事起她的母親重來沒有把她當回事,很少把她當做女兒看,家裡有困難了總會想到她,她一直想不明白,為家裡做了這麼多為什麼母親不愛她,愛她妹妹更多。直到有一天,她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長者,無意中談到了這位前輩的幾個的孩子,前輩的一句話,讓她這些年的疑問茅塞頓開,淚如雨下,前輩說:“那時,哪顧得上那麼多呢,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自己的孩子,都希望他們好。父母永遠是最擔心那個最弱的,相信那個最強的。”這一刻她震驚了,她從來沒有想到這一點。這些話從一個如她父母一般的年齡的人口中說出,特別的不一樣。

捧著一顆愛心上路,一生都在愛裡

她忽然覺得自己做的很不夠,這些年沒有看到父母的苦,而陷在自己的苦裡,埋怨著父母不愛她。當她向這位前輩說了自己的家庭和想法後,前輩和藹的笑了笑對她說:“孩子,你沒有錯,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得到父母的愛,你們或許以前存在誤會,你的父母是愛你的,只是由於他們的能力和他們的不善於表達,讓你感受到他們不夠愛你。”

這是以前她沒有看到過的視角,現在冷靜想一想,父母愛她的點滴一下想起來一二,於是他接受了前輩的建議,主動給父母打電話,疏通關係,嘗試著去關心父母……父母也慢慢發生了改變,對她開始噓寒問暖起來,這些以前都是很少會有的。從此以後,她一下轉變了思維,對父母的認識上升了一個臺階,與父母的相處也開啟了新的模式,今年她陪父母一起出去了旅遊,她感到父母和她在一起也越來越放鬆,他們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融洽。


|萬物之中,希望最美。

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我們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只要充滿積極心態,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的說,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斷地受到阻力,這些阻力就會產生。成功的人都會培養出充滿自信的態度,相信好的事情會一定會發生的。

最後用《肖申克的救贖》裡的一句話,與你共勉:萬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