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招生官更青睞什麼樣的學生?

對計劃2019年出國留學的同學而言,眼下已是申請季最忙碌的時候,要寫文書、確定選校名單等。近日,《華盛頓郵報》、“美國之音”電臺網站、《新西蘭先驅報》等媒體先後採訪了數十所美國大學的招生負責人,詢問他們選擇學生的標準。綜合而言,除了課業成績,美國大學更看重學生的個性和社會責任心。接下來就和大家聊一聊美國大學招生官在錄取學生時的評判標準~

一、表達自我、而非迎合學校

美國南加州大學國際招生部副主任凱文·霍斯特勒在接受“美國之音”(VOA)電臺網站採訪時,對中國學生給出了建議:“個人陳述文章是關於你個人的,應該坦率和直接地表達自我和感受。這不是一篇學術論文,不必遵循既定的寫作套路。”

霍斯特勒表示:“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學生不一定習慣這樣的寫作方式。我們要求中國學生以一種更美國的方式來寫這篇文章。”他認為準備申請其實是反思自我的過程,在這段時間中,中國學生可以靜下來思考:我的生活在追求什麼,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我應該如何向招生官展示我自己,並在文章中將這些思考表達出來。“我常常鼓勵學生們在文章中表達自我,寫個人的經歷,而不要太在意你認為學校喜歡什麼。”

曾任哈佛大學招生辦公室高級招生官的羅伯託·諾亞對《新西蘭先驅報》表達了相似觀點。“不要看他要什麼,而要看你有什麼。忘掉招生官想讓你怎麼做、想讓你說什麼,他們幾乎看重每一種積極的品質,只要這種品質屬於你。”

諾亞建議,與其盲目迷信“招生官最想要的”,不如認真思考自己到底有怎樣的品質。一篇個人陳述中,最有效的內容往往是那些傳達“個人最重要品質”的部分,這些部分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招生官是否欣賞你。

有招生官認為,表達自我與迎合學校並不矛盾。勞倫斯大學招生及財政援助部主任肯·安瑟門特對《華盛頓郵報》表示:“寫大學申請信可能就像對著‘達人秀’的評委歌唱,你希望自己寫的內容使他們按下那個大大的按鈕,轉過椅子來大聲說‘我選你’。寫作與唱歌有異曲同工之妙,你得讓對方感到你的聲音就是他們要找的。”

二、充分展示個性

諾亞表示,他看到過學生在個人陳述裡描繪自己多麼敬愛祖母,這是一個典型的反面例子。即便這篇文書寫得十分動人,也已遠遠背離了個人陳述的本質。“要記得你是文書唯一的主人公。你把祖母寫得那麼好,招生官看了之後只想讓你祖母來上學。”喬治·華盛頓大學招生辦主任科斯塔斯·所羅門說:“注意,在申請文書中,要寫那些對考生個人有意義,而不是對考生父母有意義的經歷。”

諾亞說,招生官更期待看到“特別的故事”,而非千篇一律的“我喜歡這個專業,我有技能和背景,所以我申請”。哪怕只是小小的亮點和新意,也足以讓招生官在成千上萬份個人陳述中選擇你。

卡耐基·梅隆大學本科招生辦主任格雷格·埃德爾曼對VOA舉了一個例子。“我最喜歡的一篇文書是,有個學生決定和朋友試試更具冒險性的事,所以走到外面,在嘴裡放了一個高爾夫球,想讓朋友把球從他嘴裡打出來。結局是慘不忍睹的:朋友用高爾夫球棒打到了他的鼻子,他進了急診室。”

埃德爾曼說:“故事寫得很好,我們也瞭解到這個學生的性格,他無聊到了這個地步,以至於願意讓朋友擊打他含在嘴裡的高爾夫球!這讓我們不禁思考,如果這個年輕人被一萬名學生圍繞著,有機會參加學校200多個俱樂部和社團,我們相信他會是校園的活躍分子,這正是我們尋找的,我們看到了他的個性。”

三、拒絕盲目“廣撒網”

紐約大學在面試申請者時,要求學生詳細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選擇申請紐約大學,你想在紐約大學學什麼。

“要讓招生辦公室注意到你,你需要做一點點調查。”紐約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肖恩·阿爾伯特告訴VOA,“不僅僅是關於紐約大學,關於我們的學術項目,關於我們在世界哪些地方有校區等,還要了解我們在哪些地方提供哪些資源。”

卡耐基·梅隆大學也是如此。“我們知道這是一所很好的學校,所以我們不需要聽學生去描述這所學校,”埃德爾曼說,“美國有4000多所大學和學院,為什麼你選擇卡耐基·梅隆大學,為什麼你想要來這裡?我們確實很看重這一點。學生認為他們能從這裡獲得什麼?他們能為學校帶來什麼?”

西北大學前招生顧問海梅·加西亞對《華盛頓郵報》說,如果你已經確信你要去哪裡,就儘早申請。“一般來說,高校招生官都知道,那些提前做出申請決定的人,就是被錄取後對大學擁有更高滿意度的人。校方不會告訴你這一點,但早期報名學生的錄取率通常比其他學生的錄取率高。”

四、沒有決定專業是好事

“我認為紐約大學絕對歡迎那些還沒想好要學什麼專業的學生。我們並不期待學生在入學時已經知道自己想學什麼。”阿爾伯特說,“紐約大學錄取最多的,就是那些帶著開放性思維的學生,那些被我們稱為“專業待定”的學生。學校有多個項目幫助學生尋找他們的激情,尋找他們有興趣的學術領域。”

當然,“未決定專業”和“無興趣”是有區別的。如果一個申請者對任何一個學術領域都沒有興趣,那他們的申請材料可能就是欠缺考慮的,很難引起招生官的注意。“我們樂意看到學生在申請材料中提到他們對2個、3個、4個、5個不同的學術領域有興趣,他們願意在紐約校區學習,或者通過紐約大學在佛羅倫薩、巴黎的課程完成大一的學習。”

“我們歡迎學生帶著開放性思維來到這裡,他們或許還沒有決定要學習什麼專業,我們希望他們利用大學的環境和資源,認真想一想。”阿爾伯特告訴VOA。

麻省理工學院招生辦公室主任馬特·邁克蓋恩也對VOA表示:“在麻省理工,學生入學後面對的是整個學校。所有學生入學時都沒有選定專業,我們想做的是找到那些在任何一個專業項目下都可以成功的學生。”

美國許多頂尖高校都不急於確定學生的專業,麻省理工學院只是其中之一。“在大學第一年,我們會讓學生接觸學校各種各樣的項目,其中一些對學生來說是很熟悉的領域,比如數學、生物和文學;還有很多項目是學生此前沒怎麼接觸過的,比如材料物理學、核工程和語言學等。我們讓學生學習這些不同的學科,讓他們弄清如何利用他們的技術、天賦和興趣。”邁克蓋恩說。

邁克蓋恩指出,“新生不需要急於決定自己想要做什麼,其實從某種層面來說,沒有確定方向更好,因為在麻省理工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

五、真實最重要

《新西蘭先驅報》援引專為美國高校提供中國招生諮詢的“ZinchChina”網站2015年發佈的數據稱,90%的中國申請者提交的推薦信有問題,“造假”的手段五花八門——自己寫好了推薦信後請老師簽字,或者在翻譯老師寫好的推薦信上,悄悄加上幾句讚美之語。在推薦信上動手腳,讓其成為美化自己的工具,成了許多中國學生進行留學申請時的“必做項目”。

諾亞對《新西蘭先驅報》強調,推薦信必須保持“原汁原味”,確保所有信息都是推薦者本人的原意。他再三強調,千萬不要讓招生官覺得你可能篡改了推薦信。“小聰明”非但無益於申請,還會留下作假的汙點與嫌疑。

即使成績存在缺憾,也不意味著沒有希望。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本科招生主任託尼·利告訴VOA:“如果你某個學期或學年成績不好,而平均成績點數(GPA)並未影響你的能力或整個高中生涯,那麼你仍然可以申請,但要在申請中談談成績退步的原因。讓人不能忍受的是,我們看到學生某一學年成績的表現反常,學生卻對此隻字未提。你需要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你是怎麼扭轉情況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展現你如何應對挫折的方法。”

總而言之,除了標化成績的準備,軟性背景的提升,更要充分的展示最真實、最具個性的自己。瞭解了招生官的評判標準,接下來就盡最大的努力去做準備吧,如果關於美國留學申請有任何想要了解的內容,隨時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