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漢族的由來、人口數量及文化

漢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漢族的由來、人口數量及文化

漢族名稱

漢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漢族,是上古傳說炎帝(或神農氏)與黃帝(或軒轅氏)兩個部落的後裔。漢族別稱“漢人”“華人”“唐人”“秦人”“桃花石”等。到了近代以後“民族”一詞傳入中國,“漢族”便取代“漢人”成為這一族群的正式名稱。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漢族的由來、人口數量及文化

漢族人口

漢族人口約為1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9%,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漢族是數個現代國家或地區的主體族群。佔中國大陸人口92%,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4.5%,佔中國臺灣人口98%。

中國人口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尾數逢0的年份為普查年度。新中國成立以來,已經成功進行過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分別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和2010年。

歷次人口普查漢族人口比例:1953年第一次普查,漢族5.47億,佔全國總人口 98.94%,各少數民族人口0.35億;1964年第二次普查,漢族 6.51億,佔全國總人口 98.22%,各少數民族人口0.40億(年增幅1.11%);1982年第三次普查,漢族9.37億,佔全國總人口 97.3%,各少數民族人口0.67億(年增幅2.94%);1987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漢族佔 92%;1990年第四次普查,漢族10.42億,佔全國總人口91.96%,各少數民族人口0.91億(年增幅3.51%);2000年第五次普查,漢族11.59億,佔全國總人口91.59%,各少數民族人口1.06億;2010年第六次普查,漢族12.26億,佔全國總人口91.51%,各少數民族人口1.14億。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漢族的由來、人口數量及文化

漢族的人口如果從其族源夏民族算起開始約有200餘萬人,歷經夏、商、週三代,到戰國盛時已有2000萬人左右了。在漢族形成的兩漢之時,漢族人口已達5000餘萬人,到唐代前期達到8000萬至9000萬人之間,到北宋大觀年間達10441萬餘人。元代以後,在中國統一的大趨勢下,漢族人口這個雪球越滾越大。明萬曆二十八年(1601)人口達1.5億。及至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則達4億以上,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其人口約6億,到20世紀末已達10億以上。

漢族還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佈於世界各地。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在中國臺灣,漢族佔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和97%。除中國兩岸三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北美洲和西歐也有較多分佈。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漢族的由來、人口數量及文化

漢族文化

漢族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五千多年,文化典籍極其豐富。在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相輝映;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至漢武帝時,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於是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正統;同時,程度不同地影響其他少數民族,甚至影響到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在軍事理論方面,早在春秋末期就有軍事名著《孫子兵法》問世。西漢初年整理出182家兵法,特別是宋朝以來一直作為武學必讀的《武經七書》,集中了古代軍事著作的精華。注重史學也是漢族文化史的一個突出的特點。自司馬遷撰《史記》,歷代都有紀傳體史書,至清代已形成著名的《二十四史》;編年體以《春秋》、《左傳》、《資治通鑑》為代表;在自然科學方面,天文學與數學的成就,一向為世人所矚目,如張衡、祖沖之等已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在文學方面,詩歌、散文的創作,佔有顯著地位,湧現了許多藝術成就極高的作家與作品,散文有著名的秦漢古文,至唐中晚葉,由韓愈(768~824)、柳宗元(773~819)等倡導恢復秦漢古文運動,到歐陽修(1007~1072)、蘇洵(1009~1066)、曾鞏(1019~1083)、王安石(1021~1086)、蘇軾、蘇轍(1039~1112)時,古文運動大獲全勝,號為“唐宋八大家”。小說創作,到明清時獲得很大發展,長篇鉅著如:《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儒林外史》、《紅樓夢》;在繪畫、書法、工藝美術、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方面,也湧現出不少蜚聲中外的名家。

漢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漢字經過3000年的演變,發展成通用簡化漢字。漢族的語言通稱漢語,屬漢藏語系,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豐富的語言之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漢族的由來、人口數量及文化

飲食習慣

漢族主要從事農業,主食以小麥、玉米、稻米等為主,輔以蔬菜、豆製品和雞、魚、豬、牛、羊肉等副食,茶和酒是傳統飲料。以大米為主食的,習慣將大米做成米飯、粥或米粉、米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以小麥為主食的,習慣將麥面做成饅頭、麵條、花捲、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捲、炸糕、煎餅等。講究並善於烹飪,是漢族的一大飲食特點。不同地區的漢族人民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經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的粵、閩、徽、魯、川、湘、浙、蘇等八大菜系,聞名於海內外。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漢族的由來、人口數量及文化

傳統節日

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小年、除夕。在諸多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