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縣扶貧有藜,你瞭解多少?

近年來,張北縣大力發展藜麥產業,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通過優化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高脫貧攻堅的質量,全面推進脫貧摘帽。

這是在青藜優品有機藜麥田拍攝的畫面。因為風大,畫面的清晰度受到影響,不過,微笑的藜麥穗攜著鮮豔的色彩、飽滿的顆粒,似乎在說~咱們的藜麥豐收在望!

張北縣扶貧有藜,你瞭解多少?


張北縣扶貧有藜,你瞭解多少?



張北縣扶貧有藜,你瞭解多少?


這一片高聳挺拔的金黃色、黃綠色、微紅色,是紅藜麥。現在已經看到了圓鼓鼓的顆粒,負責種植藜麥的大哥說:“再過一陣子,藜麥完全成熟,你會看到顆粒飽脹得要蹦出來。今年是個好收成啊。”


張北縣扶貧有藜,你瞭解多少?


這些粉色的是黑藜麥,它的穗穗沒有抱成大團,比較分散。藜麥大哥說,成熟了,會給我們驚喜的!


張北縣扶貧有藜,你瞭解多少?


張北縣扶貧有藜,你瞭解多少?


張北縣扶貧有藜,你瞭解多少?

張北縣扶貧有藜,你瞭解多少?

這一片黃澄澄紅豔豔的藜麥隨風起舞,非常驚豔。別看它們戴著小紅帽,穿著金色外衣,人家可是白藜麥!沉甸甸的藜麥穗在風中搖曳,彷彿在說,見到你很開心!


張北縣扶貧有藜,你瞭解多少?


張北縣扶貧有藜,你瞭解多少?


藍天映襯下的有機藜麥田,在陽光下閃耀著五彩斑斕的光,藜麥盡情地綻放美麗,展現自己的妖嬈……

張北縣扶貧有藜,你瞭解多少?

●藜麥產業成張北脫貧致富新路子

張北縣位於內蒙古高原南麓,元武宗海山曾建元中都於此,見證了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的變遷,因此有“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的說法。而今,張北全面提高脫貧成效,確保高質量脫貧出列。

張北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劉昆介紹,張北年平均氣溫僅有3.2℃,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日照時數近2900小時,是理想的“綠色食品”種植基地,現已形成馬鈴薯、甜菜、食用菌、藜麥、豌豆、燕麥、亞麻等七大特色種植產業。

記者在走訪時發現,近幾年,張北有意將藜麥作為全縣的扶貧“明星產業”大力推廣,提出了“扶貧攻堅 藜麥為首”的口號。

“藜麥具有抗疫、抗旱、耐鹽鹼等特性,張北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合種植,同時藜麥是全營養食品,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可以帶動張北的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張北縣縣委書記郝富國表示,將藜麥提升為重點脫貧產品培育,有助於全縣高質量實現脫貧摘帽。

與此同時,張北通過創新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建設光伏和風電新能源項目、開發全域旅遊等產業扶貧模式,引導農戶嵌入產業鏈條各個環節,優化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擴大貧困戶的收入來源,提升脫貧攻堅質量。

來源:美麗張北綜合新華社、青藜優品

編 輯:仁 傑

監 審:王鵬飛

總監審:郭海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