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關槍”到“滿語騎射”

1.明末清軍在火炮裝備上劣勢明顯

朱元璋奪取全國政權後就非常重視火器的研究和使用。明初每十名士兵中就有一人配備火器。明成祖朱棣還曾組建了專門的火器部隊神機營,此後葡萄牙的火炮佛郎機傳入中國,明軍火器裝備水平不斷提高。一定程度上縮小了與北方遊牧民族戰爭中的劣勢。萬曆年間紅夷大炮的傳入進一步提高了明軍的裝備水平。徐光啟積極前往澳門採購火炮,於1622年開始仿製紅夷大炮。

從“機關槍”到“滿語騎射”|鴉片戰爭前夜清代火器衰亡史

明代神威大將軍炮

1626年,努爾哈赤率軍13萬圍攻寧遠城,袁崇煥在僅有1萬人的情況下,依靠紅夷大炮頑強打退了後金的進攻,取得了寧遠大捷,此戰也是後金遇到的第一次重大失敗。袁崇煥認為已經找到了打敗後金軍隊的方法,表示:“虜利野戰,唯有憑堅城以用大炮一著”。一年後,皇太極再次進攻寧遠,在明軍的堅城利炮面前竟然無法靠近城牆。經此一役,後金深刻的意識到傳統的騎射戰術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攻堅戰的需要。

2.皇太極積極學習火炮技術。吸引明代相關人才

1630年,徐光啟組建了一支以西洋火器為主的軍隊——登州火炮營,由登萊巡撫孫元化指揮。先後僱傭50多名葡萄牙造炮工程師和操作人員,他們是我國戰爭史上僱傭的第一批西方軍事專業技術人員。該營最終發展稱為裝備佛郎機20多門,西洋銃300多門,鳥槍1000多支的規模,可謂遠東第一火器營。在皮島戰役中擊潰後金軍隊,取得了勝利。遺憾的是由於明朝政府內部鬥爭,孫元化軍隊一部發生叛亂,登州淪陷。火炮營大部戰死,火炮也落入叛軍之手,徐光啟希望通過發展火器與後金對抗的計劃就此破產。這批精銳後在明將孔有德和耿精忠率領下投降,後金得以全面瞭解各種火器使用技術,在裝備水平上迅速提高。

從“機關槍”到“滿語騎射”|鴉片戰爭前夜清代火器衰亡史

明軍火器營劇照

面對明軍強勢的炮兵部隊,皇太極讓佟養性組織漢人工匠加緊仿製,八旗漢軍成為後金軍隊裡面最早裝備火炮的部隊。1631年,皇太極軍隊在紅夷大炮的配合下攻擊大淩河,由於彈盡糧絕,明將祖大壽投降並將城內包括火炮在內的各種火器悉數交給後金。能一舉攻下明軍長期死守的據點,皇太極十分高興,在接下來的每次戰鬥中都攜帶紅夷大炮參戰。由於後金政權來自東北偏遠地區,他們比較忌諱紅夷大炮裡面的“夷”字,就改名為紅衣大炮。松錦之戰後,明代在錦州的造炮工廠落入清軍手中。清軍的火器實力開始領先明軍,明朝各大城池均在清軍火炮的威脅之下。等到1643年,關外明清軍隊火炮比達到1:10,明軍已經處於絕對劣勢之中。清軍入關後,在火炮的配合下更是所向披靡,迅速平定了各割據勢力。

3.清代康熙時期火炮的最後輝煌

1672年,平西王吳三桂發動叛亂。著名火器製造專家戴梓應徵為清軍研製火器。據記載他製造了一種連珠火銃,形狀類似琵琶,可以裝入火藥鉛丸28發,扣一次扳機打出一發,可以連續發射,

與現代機關槍無異。可惜的是這一武器並未裝備軍隊。戴梓還進獻了一種子母型沖天炮,被封為“威遠大將軍”。炮身短而堅固,可以根據目標距離調整發射角度。炮彈在敵人上方凌空爆炸,“敵人遇之無不糜爛”,對密集敵人的殺傷力很強。1696年,在平定噶爾丹的昭莫多之戰中康熙親率三路大軍,攜帶各類火炮多門。戴梓設計的子母型沖天炮顯示了極大的威力,“以三炮墮其營,遂大捷”,噶爾丹受到重創,次年在科布多死去。

從“機關槍”到“滿語騎射”|鴉片戰爭前夜清代火器衰亡史

噶爾丹劇照

康熙時期還訓練了滿洲火器營和蒙古火器營,在軍隊編制上強化了火器營的存在。據統計,康熙年間共鑄造各類火炮接近一千門。從傳統紅衣大炮的遠程高精度版到戴梓設計的沖天炮,再到西方佛郎機的速射版,極大提高了清代火器研發水平,減小了與西方同類裝備的差距。但是驅使這種創新的最大因素還是戰爭,從收復臺灣之戰、同沙俄的雅克薩之戰、再到平定噶爾丹叛亂無時無刻不需要先進的軍事裝備做支撐。

4.雍正時期火炮發展停滯

雍正皇帝繼位後,推崇儒學,罷黜異端,還擔憂天主教在中國做大不利於封建統治,對西方傳教士持否定態度,在“禁教”的同時也禁錮了學習西方火炮技術的思想。同時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生存發展”考慮,防止被漢族同化,大力推進“滿語騎射”工作的開展。把“騎射”作為一種制度在人才選拔、晉升中優先考慮,甚至上升到了一種民族品格的高度。對於各類火器的研究使用則無人問津,裝備水平也開始下降。乾隆年間為了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甚至嚴厲禁止民間生產、使用各種火器。

據統計,雍正、乾隆和嘉慶三朝各種火器的產量不足康熙時期的20%,而早期鑄造的火炮因為鏽蝕等原因功能也不斷下降。

從“機關槍”到“滿語騎射”|鴉片戰爭前夜清代火器衰亡史

清代大沽口炮臺的火炮

1799年,清廷將明代遺留下來的160門火炮進行改造,令人費解的是經過改造的火炮射程居然明顯下降。一直到鴉片戰爭之前,清軍水師裝備著數百年前明代的各種火炮,在後來的戰事中出現接二連三的慘敗也不足不足為奇了。清軍的火槍幾百年來也沒有明顯變化。反觀英軍雖然火炮領先不多,但是由於先進鑄造技術的影響,火炮本身和炮彈質量都要明顯優於清軍。英軍的火槍在射速、射程和點火裝置等方面全面落後,根本無力與英軍抗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