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間到車間 宿遷沭陽助力扶貧“加速度”

宿遷網訊(記者 孫軍賢)“你看這是花紋多變的玉扇,這是難得一見的丸葉烏木……”5月4日下午,在宿遷市沭陽縣耿圩多肉培植園,多名年輕人正在直播帶貨。令人想不到的是,耿圩電商中心去年銷售額竟達到2億元。8000多平方米的兩個扶貧大棚,更是在解決低收入農戶就業問題,助力他們過上幸福生活方面功不可沒。

家住沭陽縣悅來鎮肖湖村的低收入農戶賈康芹,一家6口人,3個孩子還在上學,家庭較為貧困。為方便照顧子女,她選擇在家門口的沭陽縣利泰服裝有限公司上班。“平時可以照顧家庭,家裡的田地也沒耽誤。主要是每月還能領到三四千元工資,家裡的生活再也不用愁了。”提起扶貧車間,賈康芹滿臉歡喜。

從田間到車間 宿遷沭陽助力扶貧“加速度”

沭陽縣利泰服裝有限公司車間

沭陽縣利泰服裝有限公司主營高檔服裝,服裝全部銷往歐美。公司負責人周才軍告訴記者,公司總部在張家港,為解決用工難題,特在悅來設立分廠。“我們分廠每月生產20萬件服裝,訂單已排到今年8月份。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我們用工不再難。企業用工438人,其中吸收低收入農戶就業70多人。在沭陽投資,能為低收入農戶增加收入,也是我們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企業健康發展,更讓當地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就近上班,而且還有不菲的收入。特別是吸收低收入農戶進廠,助力他們家庭增收。家住悅來鎮大方村的葉敬會,丈夫身體不好,3個子女都在上學,家境較為困難。現今,她到沭陽縣利泰服裝有限公司上班,月工資近4000元,生活得到改善。不僅僅是上班的村民增加了收入,村集體經濟也不斷壯大,地方政府更是增加了稅收。悅來鎮扶貧專幹葛曉丹介紹,該鎮利用扶貧資金725萬元購買10434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出租給沭陽縣利泰服裝有限公司,每年獲得租金收益41.74萬元,全部用於低收入農戶分紅。在獲得租金分紅的同時,該鎮還利用縣財政扶持經濟薄弱村發展集體經濟配套資金80萬元,在廠房樓頂建設光伏發電站,所發電出售給企業使用。僅此項就可為大方村、棗林村實現年收益8萬餘元。此外,沭陽縣利泰服裝有限公司年納稅額達500萬元,極大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助力扶貧,除了扶貧車間,扶貧大棚同樣功不可沒。位於沭陽縣章集街道鈕灣高效農業示範基地的然藝花卉,老闆王敬夫來自吉林長春。“沭陽花木全國知名,前來考察看到這裡有建成的連棟溫控扶貧大棚,在這裡投資確實很方便。”該園藝租用連棟溫控大棚1萬平方米,年租金10萬元,租金用於低收入農戶分紅,同時吸收10多名低收入農戶就業,每人每天有近百元收益。“我在扶貧大棚打工,每月可領2000多元。此外我家也種植月季,王老闆不僅提供技術,而且還幫助銷售。”低收入農戶沈繼江邊幹活邊介紹。王敬夫告訴記者,他們園藝主要種植進口月季,年銷售歐洲月季100萬株。在現場,工人們正在將月季裝車,準備發往湖南。

從田間到車間 宿遷沭陽助力扶貧“加速度”

扶貧大棚內直播帶貨

“我們扶貧大棚不僅是解決低收入農戶增收問題,主要還是帶動周邊更多村民也加入到種植鮮花中來,從而撬動一個產業。目前鈕灣村已流轉土地1000畝,初步形成以月季、菊花、康乃馨為主的鮮花產業。而位於大沈莊菊花基地的10萬平方米溫控大棚,引進國外菊花品種60餘種,年產菊花鮮切花100萬支,直接吸納用工100多人,其中低收入人口54人,月均工資2000餘元;已培育網店5家,實現網店銷售額近200萬元。”章集街道扶貧專幹楊建華介紹。

宿遷市政府扶貧工作辦公室社會扶貧促進處處長郭民介紹,我市緊緊抓住被列為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的契機,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打造出就業扶貧的宿遷特色模式。我市建起了扶貧工廠、扶貧車間、扶貧大棚,就近解決村民尤其是低收入農戶家門口就業,既增加了收入,又可以照顧家庭。此外還實現了扶貧資產保值增值,同時壯大村級集體收益,增加地方經濟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