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拜仁?馬克思?一提到德國,你會想到什麼?

轉載自“得到”

奔馳?拜仁?馬克思?一提到德國,你會想到什麼?

一提到德國,你會想到什麼?

奔馳、寶馬、大眾汽車、西門子這些代表高品質的“德國製造”?嚴謹、守時的德國人?還是歌德、巴赫、貝多芬、尼采、馬克思?

這是一個我們熟悉、卻很難描述的國家,它既嚴肅又灑脫,有罪惡,也有深刻的反思。

德國,到底是怎樣一個國家?今天為你推薦《德國:一個國家的記憶》來給你答案。

奔馳?拜仁?馬克思?一提到德國,你會想到什麼?

這本書雖然講的是嚴肅的歷史,但讀起來非常輕鬆。因為它不按時間講述,而是用30個具體的事物串聯起數百年曆史,比如柏林牆、啤酒、香腸、格林童話、汽車……配上過百幅高清圖片,讀上去一點都不累。

而且,這本書源於大英博物館的德國特展和相關紀錄片,作者正是大英博物館的前館長尼爾·麥格雷戈,確保內容的真實與嚴謹。

想要了解德國,這就是你首選的入門書。

奔馳?拜仁?馬克思?一提到德國,你會想到什麼?


給你透露書中幾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細節,看看那些你熟悉的事物背後的故事:

奔馳?拜仁?馬克思?一提到德國,你會想到什麼?


1.《格林童話》反映了德國人的身份認同

你一定熟悉白雪公主和小紅帽的故事。但你知道嗎,在早期版本中,虐待白雪公主的並不是繼母,而是親媽;小紅帽中的獵人並沒有救小紅帽,而是張開血盆大口吃了她。

為什麼會這麼血腥呢?因為《格林童話》最初並不是寫給小朋友看的。當時的德國還是幾百個獨立的小邦國,知識分子們在尋找各種途徑,建立統一的民族認同感。格林兄弟就是積極的嘗試者,他們蒐集了各種民間傳說,用德國人共有的語言進行改寫,變成更適合大眾傳播的故事。換句話說,《格林童話》是德國社會和文化的組成部分,帶來了強大的身份認同感。

奔馳?拜仁?馬克思?一提到德國,你會想到什麼?


2. 甲殼蟲汽車是被德國“發揚光大”的英國貨

“德國製造”在全球都大名鼎鼎,外形胖乎乎的甲殼蟲汽車就是代表。但你知道嗎,最先生產出甲殼蟲汽車的可不是德國,而是英國,用來給軍隊使用。但英國製造商覺得它噪音大、動力不足,根本沒有前途。而德國工人重新接手之後,對“高品質”的專注追求讓甲殼蟲汽車獲得新生。到了20世紀70年代,甲殼蟲的銷量超過了當時最流行的福特T型車。在當時的路上,每3輛車裡就有1輛是甲殼蟲。

奔馳?拜仁?馬克思?一提到德國,你會想到什麼?


3. 德國啤酒的誕生離不開當年一場饑荒

如果你身邊有喜歡酒的朋友,和他們聊天一定會提到德國啤酒。為什麼德國啤酒的品質這麼好?說出來可能會讓你吃驚:他們500年前就頒佈了《純正啤酒法》,規定只能用大麥、啤酒花和水來釀酒,其他食物都不行。

但實際上,這並不是為了釀酒業的發展,而是為了制止人們用小麥、黑麥釀酒。因為當時德國遭遇了空前的大饑荒,能製作麵包的小麥和黑麥嚴重短缺,為了保證老百姓能吃飽,只能嚴格限制酒類。你看,啤酒背後,原來還有一段德國人關於食物短缺的共同記憶。

奔馳?拜仁?馬克思?一提到德國,你會想到什麼?

4. 法蘭克福香腸原本是“皇室出身”

如果你身邊有“吃貨”朋友,你一定聽說過來自德國的法蘭克福香腸。這種香腸現在是我們不費什麼力氣就可以品嚐的美味,但在歷史上它其實是皇家專供。

過去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基本都在法蘭克福大教堂加冕。而加冕的慶典中,人們會宰殺一頭公牛,把內臟取出,然後用最為優質、昂貴的法蘭克福香腸把牛肚子填滿,成為進獻給皇帝的一件奢侈品。後來隨著皇權的衰落,法蘭克福香腸才漸漸從神壇走到了百姓家的餐桌上。

奔馳?拜仁?馬克思?一提到德國,你會想到什麼?


5. 小小一件潛水服藏著歷史記憶

如果你有機會去柏林的德意志歷史博物館裡,會看到藏品中有一套男士潛水服。為什麼一件潛水服能夠進博物館?因為它背後藏著柏林牆的故事:潛水服的主人想從柏林北部的波羅的海逃往西德,但是失敗了,被逮捕後被判刑。

但即使處罰如此嚴厲,依然有很多東德人想方設法逃往西德,光是通過波羅的海逃亡的,就有超過5000人,而成功抵達西德的,只有不到1000人。關於柏林牆兩邊的歷史事件你一定了解不少,但這本書從另一個角度用小人物、小東西為你展現過去的事實。

奔馳?拜仁?馬克思?一提到德國,你會想到什麼?

查理大帝、古騰堡印刷機、二戰、包豪斯設計……還有很多你熟悉的事物,在這本書中,你都能發現它們背後的動人故事。

奔馳?拜仁?馬克思?一提到德國,你會想到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