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我青春的最美好年華是在齒輪廠度過的,大學畢業一頭栽進了廠子裡,那時大學包分配,沒有選擇,服從是天職。


淠河將齒輪廠一剖為二,河東、河西,散居著廠子的一千多名職工,三千多名家屬。這幾乎是一塊孤島,儼然又是一個獨立的小社會,學校、幼兒園、醫院、商店、菜市、煤場,等等,等等,一應俱全,甚至還有獨自代金券、糧油票,連理髮票也一月一張,如果不願外出行走,小小的社會,足以將自己封閉為繭,又活得好好的。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齒輪廠的前身是勞改廠,之後歸屬建設兵團,我入廠不多年才成為初具規模的國有中型企業。由之,職工的組成複雜起來,軍隊轉業人員、勞改期滿留廠就業人員、技術骨幹、招工的下放知青、技工學校畢業生,還有的就是我等學校畢業分配的大中專學生。紜紜眾生,在齒輪廠方圓不大的地方各自表演,都生色有趣。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那時的齒輪廠和國家一樣的貧窮和破敗,廠房不見高大,絕大多數職工住在工棚樣的麻秸草頂的房子裡,三五幢宿舍樓鶴立雞群,似在抖動著威風。或許大學畢業生少,我和另外五名新職工被分配進了兩室一廳的五號樓。在齒輪廠能擺上一張床,在當時就是很幸運的了哦。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在廠子兩條主幹道上行走,我學會了觀察,挺頭昂胸的一定是曾經的軍人,走在路邊點頭哈腰的截然是“老三”(勞改留廠就業人員),在路上撒野的不用說是知青工、大中專畢業生,技術骨幹們矜持天天若有所思。開始時,我對“老三”們保持距離,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他們不簡單,大多身懷絕技,有的甚至是大學教授、文字高手,竟然還有剛解放時地區的公安局長,都是些有故事的人。當然,也有過去實實在在的地痞流氓,但歲月流逝,心早收死死的。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我記住了第一次在職工面前露臉時的尷尬,為職工上課,面對黑壓壓的人眾,我完全亂了方寸,一小時的課半小時就上完,其中還有幾次差點掉下講臺,一頭臉的灰和汗。沒有起鬨,沒有交頭接耳,那份子安靜,反而讓我心慌異常。不過,齒輪廠包容了我,知識包容了我。之後我一次次走上講臺,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安然。據妻子說,她當時也在課堂,為我深深捏了把汗。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我開始戀愛,把淠河兩岸的夜色和風光看了個飽。淠河真美,水光波影裡,讓廠子也高大和美好起來。齒輪廠實際上是了不起的,它研製出了安徽第一臺汽車變速箱,製造出了安徽第一臺客車,百分之百的為安徽汽車工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戀愛同時,我接納了齒輪廠,我把一個個工件當成了稻子和麥穗。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齒輪廠也是產生文學的地方,那幾年我迷詩歌和散文,幾個愛好者組成了“春萍”詩社、“遠林”文學社,編印刊物,旋了不小的風聲。我們還舉辦中秋詩會,在廠辦公樓舉辦朗誦會,我朗誦了自己的詩歌《父親的扁擔》,那天我在廠裡專門理了發,據說髮型醜極了,在聚光燈下,另類得像個“詩人”。
實際上齒輪廠所形成的小社會,已足以讓我平展地放下目光和心跳。齒輪廠說是一個廠,某種程度上,它已經是一個市井,一個秀珍型的小鎮。由於許多來自上海、南京、北京等大城市人的聚集,形成和本地完全不同的文化圈子,隨著當地文化元素的滲入,又凝固成獨特的齒輪廠文化,不自覺地把自己封閉或半封閉起來,自我神密,外界也感覺神密。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在六安市至少在一大段時間裡,做個齒輪廠人感覺很好。廠子效益好,獎金多,生活配套設施完備,幾乎不需要和外界打交道。坐井觀天,天湛藍,不大,井中溫潤,知足得很。 齒輪廠南腔北調,哇哩哇啦地說,帶著一種驕傲,似在顯擺,自然因地域形成了一個個小圈子。小圈子多,但不影響大家對美食的共同熱愛,於是在生活區就形成了小吃的陣式,南方的餛飩,北方的燒餅,總是圍著一窩窩的吃客,我也混跡在之中,樂此不疲。大食堂也有好吃的,鮮肉大包子、生炒肉片,絕對是一大絕妙,吃過許多菜系,如這般的好吃,還真沒碰到過。齒輪廠人有口福,出門不遠,就能品賞到南北風味、東西佳餚。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穿著也講究,記得廠裡有裁縫,據稱是廣東人,禿禿的頂,五十開外,卻是縫旗袍、做西裝的高手,遠遠近近的名氣大。不用說門庭若市,廠裡的大姑娘、小媳婦多有旗袍一領,五顏六色地晃悠在齒輪廠的市井裡,而慢慢地氳氤開,引領一些或輕或重的潮流。我似乎跟進過,做了一身藏青色的西服,紅領巾樣繫上領帶,反而土得引起眾人鬨笑。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流連在齒輪廠的市井,真的有眾多的愜意,有好吃、有好穿,每週還能在露天廣場,有模有樣地看上場電影,神仙般放鬆自己。 我還碰上了人生中第一個也是最好的領導,按當時的說法,她是工農幹部,五十來歲,卻是四九年前參加革命的,算是老幹部。她把我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工作上嚴要求,生活上多關心,講心裡話,我怕她也敬她。 兩件事我必須記著,記一輩子。那時我身子弱,她總在晚上把我喊到她家,讓我吃上一碗赤豆燉紅棗,慈祥的目光,一再打溼了我的眼睛。再一就是我的母親常來看我,她拽著我的母親不讓住招待所,住在她家,一住就是一兩天。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她叫陶淑潤,我母親般的領導。她聽過我的課,聽不懂,也是整堂整堂的聽。她說,聽不懂,會看。看我的表情、學生的表情。
第一個教師節,廠裡隆重慶祝,廠黨委書記突然指名讓我發言,我呆在一邊,半天不知眼向何處放,囁囁嚅嚅,還是說了,辭不達意,書記帶頭鼓掌,給足了我的面子,也解了我無盡的尷尬。
書記是難得的好書記,他死於非命,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我去過書記家,雨天,他的家打著傘,擺著盆,外面下,家裡下。他可是近兩千人大廠的黨委書記呀,住的還是麻秸稈的破草房。
齒輪廠在風雨中累了,近幾年我不止一次去看它,從河西到河東,還是過去的味道,似乎時間在廠子裡凝固了,和周邊起起伏伏的變化那麼的不協調。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城市記憶||六安老齒輪廠!一座市井袖珍小鎮


我期盼它的新生。這一天終於來了,我又有一種不捨,我要祭它,這故鄉般的它,這落於市井暖暖和和的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