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中國生態之行今年首站在武漢,武研所核心產品線產能復工100%

華為中國生態之行今年首站在武漢,武研所核心產品線產能復工100%

長江日報-長江網4月20日訊 20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從華為中國生態之行2020·武漢峰會上獲悉,截至目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武漢研究所(以下簡稱“華為武研所”)復工率95%,核心產品線產能復工百分之百。

2007年華為武研所成立,2019年,華為投資建設了武漢海思光工廠,佈局海思光芯片研發和生產基地。據瞭解,華為武研所位於東湖高新區武漢未來科技城,是華為在中部地區最大的研發基地,重點聚焦光能力中心、智能終端研發中心等前沿科技,這裡具備2萬部手機和PAD、1000部PC、5000臺家庭終端的並行驗證的能力,成為華為全球化交付的重要一環。

華為該峰會今年將首站放在武漢。通過近10萬人觀看的多個平臺,華為高級副總裁、華為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在線介紹,華為武研所在疫情之初就確立了防疫復產兩手抓的方針。通過在52萬平方米智慧園區內提供針對辦公區、生活區、出行等全場景的防禦措施,為員工提供了“3+1”的保護。

同時,疫情防控期間,從應急網絡保障到5G快速建設,到火神山到雷神山,從最前線的到大後方,華為基於5G、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的ICT技術,支撐應急通信、智慧醫療、政府指揮、在線教育等工作,以數字化、智能化發揮出無接觸的效應,提升了疫情防控的全流程、多角色、多場景的協同效率;目前,華為還在全力支持省市復工復產。“華為將依託芯片、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的核心技術,以及完整的新型智慧城市和鯤鵬產業生態鏈的整合能力,助力湖北超前佈局新基建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培養壯大世界級的產業群。”魯勇說,華為將聯合上下游企業夥伴,助力城市經濟全面復甦。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主要負責人介紹,上一年度,以光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佔經濟總量比重達到1/4,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快速增長、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下一步,將重點打造“光、芯、屏、端、雲、網、智”產業協同發展體系,全面建設世界級、萬億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介紹,截至4月15日,從面上看,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開工2855戶,開工率97.2%,員工到崗57.3萬人,到崗率80.8%。汽車及零部件、光電子信息兩大主導產業規上工業企業開工率100%。

鏈接:

經濟學家許小年:新技術驅動“智造”升級 我對武漢企業抱很高期望

受邀參加華為中國生態之行2020·武漢峰會的經濟學家許小年表示,復工之後,相信在支柱型產業加速高質量轉型的基礎上,湖北及武漢的區域經濟發展也會更上一個臺階。

許小年表示,儘管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勞動力成本有所上升,但如果綜合考量中國勞動力的效率與成本兩項指標,在國際上還是相當有競爭力的;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正在向製造業強國邁進,製造能力和加工能力配套齊全。作為全球產業鏈的重要環節,中國的地位不會輕易被替代,只要提高製造企業的效率,更加貼近客戶需求,整個中國製造業在疫情過後大有可為。

武漢正在大力培育萬億級“芯屏端網”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同時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

“光電技術在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在企業提高其自動化水平、智能化水平過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術。這是武漢的一個優勢。”許小年說,武漢在光電技術、汽車製造等領域全國領先,湖北在產業數字化、工業互聯網等方面也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體系,做出了積極的創新探索。武漢的企業如何採用新技術,使製造水平能夠更上一個臺階,“我抱有很高期望。”

(記者李佳 賀亮 通訊員 馬妮妮)

【編輯:劉航 蔡婉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