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文化這樣論失眠對嗎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的慾望的不斷提升,失眠人群的數量有急劇增長之態勢。中醫文化是如何看待睡眠與失眠的呢?

人之寤寐

我們首先來看人的寤寐情況。人的睡眠和覺醒是什麼因素造成的呢?作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人的清醒與睡眠,就像白天的光明與夜晚的黑暗一樣。故《內經》雲:天有晝夜,人有起臥。中醫理論的一大特色就是天人相應,天人合一。而這個“天有晝夜,人有起臥”,就是最大的相應,最大的合一。如果我們從天之晝夜及人之寤寐中,仍參不出這個合一,仍以為中醫這個理念是虛玄的,那就只好“道不同不相為謀”了。

既然天之晝夜即是人之寤寐,那當然人之寤寐就要與晝夜相應。現代幾乎大多數人都不明這個道理,以為只要睡夠八小時就行了,而這個睡覺的時間並不重要。其實不然,天地白晝了,你醒了,你寤了;天地黑夜了,你睡了,你寐了,這個才叫相應,這個才叫合一。如果反過來,那就不是相應、不是合一了。相應、合一又叫得道,得什麼道呢?得天之道。得道多助。不相應、不合一又叫失道,失道寡助。因此要想養生保健,把握好寤寐的時間,其實就是很大的一個方面。

晝何以明呢?以日出地則明也。夜何以暗?以日入地則暗。由此亦知,人之寤寐也是因為這個日出地和日入地的關係。

日出地則明,於易卦則為晉。晉者上離下坤,離在坤上為晉。離為火為日,坤為地。日火出地,陽光普照,何得不明?故《說文》雲:“晉,進也,日出萬物進也。”《雜卦》雲:“晉,晝也”。《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

日入地則暗,於易卦則為明夷。明夷正好是晉的一個相反卦。把晉卦倒過來,變成坤上離下,就成為明夷。明是光明,夷呢?夷者傷也。明傷故晦。日出地上,其明乃光。此則為晉,為晝,亦為寤矣。至其入地,明則傷矣。此則為明夷,為夜,亦為寐也。

《易·繫辭》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晉與明夷二卦,遠則以類天地,以類晝夜;近則以類寤寐。遠類晝夜,經中已有明訓。近類寤寐呢?我們略觀雙目即能知曉。

雙目外覆眼瞼,上瞼屬脾,下瞼屬胃,合之共由脾胃所主。故其屬土也,屬地也,屬坤也。雙瞼打開,則目外露而能視物,此則為明也。《說卦》雲:“離為目。”瞼開而目露,這與什麼相類呢?正與日出於地相類。日出於地為晉,而人之由寐至寤,所幹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呢?就是睜開雙目進入晉的狀態。可見晉之與寤確為一類。

日入地為明夷,亦為寐。我們睡眠的時候,首先需要的就是合上雙瞼,閉上雙目。讓雙目覆於瞼下,此非明夷為何?故寐之與明夷亦確為一類。

從人之寤寐,與易卦之晉與明夷,我們看到了醫易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實在的。本來寤寐的過程好像很玄,可是透過易象,透過晉與明夷,就變得很直觀、很清楚。由此我們會聯想到什麼呢?第一,睡眠的過程對於人的身心健康都非常重要,而從目前的情況看,處於不良睡眠狀態的人越來越多。西醫解決這個問題主要靠鎮靜安眠,這顯然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而作為中醫,我們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呢?我想就要從晉與明夷去考慮。認識到睡眠就是由晉進入明夷,從而幫助實現明夷的狀態,就能夠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明夷的狀態何以實現?就是要坤土上而離火下。所以,要實現明夷,無非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依照這樣一個思路,多年來以太陽篇半夏瀉心湯化裁治療失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半夏瀉心湯主要針對痞證而設,多用於現代的腸胃病。這樣一個方子為什麼可以治療失眠呢?關鍵就在於它能夠幫助解決上述兩個問題。方中的主藥半夏功善開結,能夠打開上下交通的道路。上下的道路打開了,交通起來就比方便。黃連、黃芩用於幫助離火的下降,人參、乾薑、炙甘草、大棗用於幫助坤土的上升。離火降於下,坤土升於上,明夷的格局便自然地形成,良好的睡眠狀態亦自然地形成。是不治寐而寐自治,不安神而神自安也。這便顯出知易與不知易的差別。

第二,研究易學確實不能脫離象。故古稱易乃象辭之學、象數之學、象佔之學。理數象佔,四者不可缺一。如果離開象,那易的辭理就很難落到實處。單就這個晉與明夷,我們也很難把它們說清楚。而一旦結合象,易理是很通透的,而醫理亦在象中得到很清楚地表露。

日入地者,太陰也;日出地者,厥陰也

日入地靠什麼呢?從明夷卦可以看到,它靠太陰。太陰開,日才能入。從理論上至少可以這樣來看。當然,太陰開的這個過程還需要陽明來配合。那麼,日出地靠什麼呢?這就要靠厥陰。而這個過程同樣需要太陽的配合。太陰與厥陰,一個開一個合。這個開合把握好了,晉與明夷便沒有問題。而這個開合靠什麼來把握呢?靠少陰樞來把握。所以,在少陰病的提綱條文裡,談“但欲寐”的問題,其涵義是十分深刻的。

但欲寐是什麼意思呢?但是隻的意思,僅的意思;欲是想;寐是睡覺。合起來,就是一天到晚想睡覺。但欲寐,大家想一想,實際上能不能寐呢?不能寐!所以,但欲寐的實際情況是,一天到晚都想睡,可是卻不能入寐。不能寐,就應該是寤的狀態,覺醒的狀態,可是因為他昏昏欲寐,卻又不能很好的寤。因此,但欲寐,實際上是寐也不能,寤也不能,寐寤皆不能。若以易卦言之,則是明夷與晉皆不能。為什麼不能?就是調節上述開合、調節太厥二陰的少陰樞出了問題。因此,在少陰病的提綱條文裡討論“但欲寐”,就正好反映了少陰主樞的特性。

另者,寤寐的問題亦可以從心腎的角度來談。寤是一個什麼狀態呢?是陽氣開放,日出於地的狀態,因此,這個狀態應該是心所主。寐呢?寐是陽氣收藏日入於地的狀態,因此,這個狀態理應由腎來主。所以,寤寐的問題無非又是一個心腎的問題。現在病人出現“但欲寐”,很想睡但又不能睡,寤寐皆不能,精神萎靡不振。這樣的狀態標誌著心腎都不行了,心腎都有虛衰的趨勢。如果在疾病的過程中,突然出現“但欲寐”及前面所講的“脈微細”,這就是疾病轉入危重的一個信號。所以,少陰病的這兩個提綱證,於少陰病的危重性而言,是很具代表性的。

中醫藥文化這樣論失眠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