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嚴會”學術座談回放·張乃衡撰文“你指揮時,嘴別唱出聲啊”

指揮家,作曲家張乃衡,與馬老、嚴老有過不同方式的交往和相處,在合唱指揮業務上,收到過兩位大師的薰陶和教導。由於時間和工作原因,張乃衡老師無法親臨“馬嚴會”現場,但專門為我們發來獨家文章,以此緬懷先輩對中國合唱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

本期,本網將獨家全文推出張乃衡老師的專稿。文中從師從馬老、嚴老相處與認知的生活點滴著筆,回憶、追思對兩位大師的敬仰和懷念。

感謝張乃衡老師百忙之中,專此撰文。合唱e家獨家首次全文登載,以饗讀者和廣大網友。

【專家簡介】

張乃衡

青島市群眾藝術館培訓學校校長

合唱指揮家

作曲家

“馬嚴會”學術座談回放·張乃衡撰文“你指揮時,嘴別唱出聲啊”

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作曲系。憑藉著天生的藝術感悟力,畢業後從事作曲兼指揮的工作。現任半島都市報群星少兒合唱團指揮。個人作品有《中華福娃》、《我心如帆》、《生死不離》、《海的旋律》等。

(編者注:原文無標題,本網略作修改)

大家好!轉眼間,我們中國合唱事業的兩位最重要的合唱大師、奠基人馬革順先生和嚴良堃先生,已相繼離開我們三年和一年多了,在他們誕辰104週年和95週年的日子裡,我手捧著已被我翻閱了無數遍的《合唱學新編》、看著大師們生前合唱排練的教學資料和視頻,思緒萬千!彷彿又聆聽到了大師們和藹可親的話語,看到了他們激情澎湃、為合唱奮鬥一生的身姿!

我記得是2003年左右吧,嚴良堃大師來青島講課,我第一次見到了真人,真是既高興又緊張。嚴老師的談笑風生、嚴格認真、激情四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記得我們排練《把我的奶名叫》、《山在虛無縹緲間》,嚴老師要求大家第二天必須揹著指揮不許看譜,這著實讓我這個不是準科班出身的指揮夜不能寐。第二天,我忐忑的站在了嚴老師面前,緊張的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嚴老師點了點頭,說了句:“還不錯,不過你指揮時,嘴可別唱出聲啊”。嚴老師的這句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他的肯定給了我一種無限的力量,那就是你選的路沒錯,可以將合唱進行到底!

大家都知道,嚴良堃先生是《黃河大合唱》最具權威的解釋者。當時嚴老師在排練《黃河大合唱》時,吳靈芬老師在邊上彈伴奏,我突然發現,吳老師旁邊放了一個小錄像機,嚴老師說話時,吳老師馬上就會錄下來。課間我悄悄地問吳老師:您為啥也錄?吳老師說:老爺子是見過冼星海的,他對於《黃河大合唱》的解釋太珍貴了,我要好好記下來,這是權威!我立馬瞪大了雙眼、豎起了耳朵,生怕漏掉了大師的每一句話,我感慨:此生,能聆聽到大師的真傳,我無比幸福和驕傲。

我第一次聽到馬革順先生的聲音,看到馬革順先生的畫面,是一次出差到北京,在中央音樂學院的天天音樂書店裡,發現了《馬革順合唱訓練》VCD,我如獲至寶!我雖然沒有機會在馬老先生身邊學習,可VCD卻拉近了我與大師的距離。我不知看了多少遍,逐字逐句的去理解大師對於合唱的詮釋,無數遍的練習如何起聲、收聲及指揮手勢,終於明白了合唱是一項多麼高深、細膩、艱鉅、崇高的事業!後來,馬革順先生的《合唱學》出版了,我更是愛不釋手!我把它做為我從事合唱事業的理論依據和指導方向。它讓我在合唱團的組建、合唱的協調、平衡、諧和、色調、吐字咬字、作品的選擇和運用上,有了更加深刻的學習、理解和認識。可以說,是馬老先生用他畢生的研究、經歷和經驗,為我們後人總結出了從事合唱事業的方法,開闢了我們通往合唱高峰的捷徑,解決了我們在合唱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所以,作為一個從事合唱事業的我來說,前有大師的指引,後有合唱愛好者的的眼睛在看著你,我怎能懈怠?我要把學習到大師們的人品、知識、精神、執著和激情,運用到我的實際排練中去,在實踐中,再去挖掘、總結和積累,為實現老一輩大師們的願望,盡一點自己的微薄之力。我想這大概才是對馬革順、嚴良堃大師們最好的緬懷和敬意!他們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張乃衡

2018年12月30日於青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