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什麼不得不殺馬謖?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溫存傳媒,和大家分享有趣的原創文章,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什麼不得不殺馬謖?

馬謖戰敗丟掉街亭,街亭是這次攻打魏國的戰略要地,關乎戰爭的成敗。馬謖與諸葛亮關係非常好,感情深厚,曾視其如子。出師伐魏失敗後要撤軍,自古以來戰爭失敗了都需要有人承擔責任,主次都要有,對君臣給百姓有個交代。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什麼不得不殺馬謖?

這是蜀國第一次出征攻打魏國,也是舉蜀國全國之力,此前戰爭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成功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但是因為馬謖輕敵了,他的狂妄無知,不聽納諫,導致了街亭的失守,這是馬謖的主要罪狀,出征之前還在眾官面前立下了軍令狀。軍隊打仗本身就是有勝有敗,這個自古以來沒人能只勝不敗吧,要不然也不會有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個話。如果打仗失敗了就要被殺頭,那麼估計蜀國早就把大將們殺個差不多了吧,那麼馬謖在同樣的情況下為什麼就會被殺呢?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什麼不得不殺馬謖?

首先,這是劉禪當主君之後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攻打魏國,本來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街亭是一個比較重要戰略要地,諸葛亮跟司馬懿都考慮到了,也算是兩家必爭之地,基本可以認定是這次戰役的勝負手,但是交給馬謖之後直接導致街亭失守大敗,這次街亭失利之後就基本可以給此次戰役劃傷句號了,決定勝敗的關鍵性,也代表著這次失敗的嚴重性,第一次出征本身蜀國就不是完全贊同的,能和平不會有人願意戰爭的,全靠諸葛亮的強烈要求,利弊分析下才出征的,一次失敗代表著整個戰役的失敗自然跟大部分失敗不同,此次街亭失敗自然事態會比較嚴重,處罰的後果也是比較嚴重。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什麼不得不殺馬謖?

其次,先帝劉備去世之前,臨終之時,在永安城託孤於諸葛亮時,除了處理交代劉禪皇位的事情之外,還談到了馬謖,劉備說馬謖不可靠告訴諸葛亮不能重用他,說他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意思就是整天說說的頭頭是道,真正做起來就不管用了。然而諸葛亮卻並沒有把這些話考慮進去,開戰之前,蜀國並不是無將可用,有老將趙雲,魏延,這兩位都是打出了名聲的大將,跟張郃比自然也不逞多讓,也有關羽之子關興,張飛之子張苞等經驗豐富的猛將,這兩位在蜀國後期也是赫赫有名的猛將,而街亭之戰諸葛亮沒有原則他們卻選擇了作戰經驗並不豐富的馬謖去守這麼重要的地方,這也是諸葛亮備受爭議的決定之一,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什麼不得不殺馬謖?

馬謖剛愎自用,不聽勸諫兵敗是主責,諸葛亮選人不當也是有責任的,我認為諸葛亮跟馬謖關係非常好,對他也是有一定的瞭解,此次街亭之戰至關重要,失敗自然嚴重,倘若勝利也是大功一件,諸葛亮安排副將王平協助馬謖也算是多加了一層保險,本身想讓馬謖立戰功提拔他,結果馬謖連一半兵都不願意分給王平,執意屯兵山上導致大敗,也辜負了諸葛亮的一片苦心,出征前的軍令狀也是馬謖的一道催命符。出征之前,馬謖自告奮勇,諸葛亮還是有些擔心的,說是司馬懿加上魏國名將張郃,不容易對付,覺得馬謖夠嗆能守住的,結果,馬謖一通吹牛,把司馬懿張郃扁的一文不值,還立下了軍令狀。軍令狀自古以來完不成都會被依法治罪,甚至殺死,這是馬謖被殺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什麼不得不殺馬謖?

最後一個原因,我認為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第一次蜀國出兵祁山北伐攻打魏國的戰爭就這樣失敗了,自古以來失敗都是需要有人出來擔責任的,歷朝歷代都是這樣,哪怕是名聲顯赫的諸葛亮也不能倖免,因為他還要去服眾,還要給蜀國君臣和老百姓們一個交代,要是不殺馬謖那麼誰來擔這個主要責任呢,這個顯然諸葛亮作為此次出征的發起者,執行者,實施者,都不可避免的是承擔很大責任的,諸葛亮自己的責任都不能免,自貶三級,從丞相貶為右將軍。那麼馬謖又怎麼可能輕易的逃脫罪責呢,雖然諸葛亮非常欣賞馬謖的才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也不得不作出處死馬謖的決定,因為平時馬謖跟諸葛亮的關係確實不錯,曾有視其如子的話傳出,交情深厚,作出處死的決定後,諸葛亮也是留下了不捨得眼淚,也就有了這個流傳已久的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綜上幾點來看,以上者三點就是我分析諸葛亮不想但是不得不殺馬謖的主要原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大家好本文是小編;溫存傳媒,對於《三國演義》的一些個人見解,謝謝大家觀看,希望大家會喜歡

頭條號獨家內容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