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集團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海大集團(002311)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概述

(一)行業情況

2019年,全國飼料產量下降,行業競爭加劇,生產企業數量持續減少,行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生豬生產、存欄大幅下降,豬肉價格飆升,居民部分豬肉消費需求切換到禽肉,因禽肉的飼料轉換率遠高於豬肉,所以全國飼料產量存在“結構性”調整帶來的下降。全年工業飼料總產量22,885.4萬噸,同比下降3.7%,其中豬飼料7,663.2萬噸,同比下降26.6%;禽飼料11,581.4萬噸,同比增長22.0%;水產飼料2,202.9萬噸,同比增長0.3%。飼料品種結構大幅調整,給行業帶來巨大挑戰,許多飼料企業不得不面臨重新開拓新的飼料產品和新市場或是直接退出市場競爭。2019年全國實際在產、開工率基本正常的飼料生產企業(不含添加劑生產企業)減少至5,016家,比2017年登記的7,492家減少33.05%,大型頭部飼料企業產能持續增加,飼料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

養殖方面,生豬養殖行情前低後高,禽養殖持續高漲,水產養殖較為低迷。受非洲豬瘟影響生豬養殖規模大幅下降,終端價格和養殖利潤均呈現前低後高趨勢,並在四季度創出歷史新高,但養殖疫情風險較大,養殖量的增加主要以大型公司為主,中、小、散養殖戶加速退出。家禽養殖獲得巨大的替代性發展機會,生豬供應減少,致使肉禽、蛋禽需求旺盛,養殖量持續增長,養殖產業鏈(包括種苗、養殖和屠宰)總體利潤高漲,不同階段利潤分配有所差別。水產養殖,因對生豬供應替代效應微弱,行業預期落空,全年水產養殖行情較為低迷;小龍蝦、蟹、鱖魚、生魚等部分特種水產品體量仍較小,報告期內價格受短期供求關係大幅波動,但不改特種水產品逐步替代傳統水產品的消費趨勢。

(二)公司生產經營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飼料、種苗、動保、養殖、貿易等各個板塊業務規模繼續全面增長,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76.13億元,同比增長12.9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49億元,同比增長14.71%。

1、公司飼料業務產品線齊全,豬、禽、水產飼料均具有核心競爭力,市場佔有率持續提升

公司多品種競爭力優勢,保證公司飼料總量的穩定持續增長。從2016年的華中洪災、2017年的禽流感到2018、2019年的非洲豬瘟,近幾年養殖及飼料行業受自然災害、疫情影響較大,各養殖品種養殖量、價格波動劇烈,飼料需求此消彼長。憑藉豐富的產品線優勢,且在各產品均具有核心競爭力,公司根據市場發展情況,快速調整戰略佈局,及時進行產能、人員切換、調整,有效地抵抗自然災害及疫情帶來的衝擊,熨平行業帶來的產業波動,保證飼料總量的穩定持續增長。報告期內,在全國飼料總量下滑的行業背景下,公司全年實現飼料對外銷量1,229萬噸,同比增長15%,約佔全國飼料產量5.37%,市佔率進一步提升。

(1)豬飼料,公司豬飼料銷量同比下降28%,毛利率同比略有上升,產品在技術、結構優化、服務和品牌建設方面取得巨大進步。受非瘟疫情影響,我國生豬存欄大幅下降,特別是公司核心市場華南地區,下半年生豬存欄、豬飼料需求均同比下降70%-80%,大部分飼料企業停產停工或被迫轉型。在艱難時期,公司豬飼料聚焦產品技術開發,以技術創新和技術投入、生產工藝升級改造等應對防疫帶來新的營養、配方、技術需求,打造公司豬飼料產品力。報告期,公司豬飼料產品力在強體能、保健康、促生長等方面都表現優越、產品結構得到優化。公司母豬料、教槽料、濃縮料及乳豬料等高技術、高毛利產品比例大幅提升,從2015年的18%的佔比提升到今年的27%。同時,公司以防疫服務為主要抓手,配套提供生豬動保和畜藥產品,並應客戶所急迅速及時在線上開展防疫技術專業培訓(共舉辦15場、瀏覽量187.95萬人次)、線下組織團隊為養殖戶實施防疫撥牙等技術服務和培訓,樹立起行業防疫服務尖兵形象,初步建立生豬飼料的服務體系,加強客戶粘性。經過團隊多方努力,公司豬飼料品牌得到眾多客戶認可,產品重點銷售區域從原來的華南、華中進一步擴充到華北、西南地區;養殖客戶數量和銷售渠道保持增長,市場佔有率得到提升;產品毛利率同比提升0.5個百分點,為後續豬飼料恢復打下堅實基礎。

(2)禽飼料,公司禽飼料銷量同比增長35%,技術優勢、規模優勢及市場優勢在不斷擴大,毛利率增加近2個百分點,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呈現量利同增的局面。經過多年技術研發積累,公司產品技術優勢越發明顯:在櫻桃谷鴨、白羽肉雞、蛋鴨、蛋雞等原本優勢品種的營養體系和配方體系建設完成,已經能實現精準營養管理,成本控制能力得到質的提升;在番鴨與半番鴨、鵝、鵪鶉、地方雞等新開發品種的技術研發也取得顯著進展,營養體系和配方體系初步建立,產品力效果明顯。公司以技術優勢,在新開發品種上進行差異化競爭、盈利得到大幅提升。如鵝飼料毛利率較高,公司產品定位精準、產品力突出,報告期銷量同比增長翻倍,多個新品產品銷量大幅增長帶動禽飼料結構不斷優化及毛利率的提升。另外,在禽飼料重點市場公司及時擴大產能、合理調整管理模式,運營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超越行業的技術能力、產品能力、規模優勢和運營效率疊加形成公司禽飼料巨大的市場競爭優勢,產品護城河不斷擴寬加深,促使公司禽飼料量、利快速提升。

(3)水產飼料,公司水產飼料銷量同比增長13%,保持遠高於行業的增長,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報告期內,因替代豬肉消費效應不明顯及對前兩年養殖量高速增長的消化,公司近年增長迅猛的特種水產品(包括鱸魚、生魚等)養殖出現存塘下降、飼料需求萎縮情況。公司憑藉技術、服務和產業鏈上的優勢,在生魚鱸魚飼料仍取得10%左右的銷量增長,市佔率進一步提升。同時,公司大力開拓小龍蝦、蟹、金鯧魚等特種飼料市場,報告期內均實現了超過70%的銷量增長,使公司全年特種水產飼料銷量保持20%以上的增長,且毛利率略有提升。公司對消費升級、特種水產養殖及其飼料需求增長有堅定信心,堅決投入資源技術研發、開拓新品市場、搶佔擴大市場份額,並在全國各地佈局特種水產飼料產能,保持公司在技術、產能上的領先優勢。報告期內,公司特種水產飼料完成新增及正在建設產能超過100萬噸,為未來兩三年的銷量增長打下堅實基礎。普通水產(包括四大家魚等傳統水產品)飼料因眾多豬飼料企業轉型參與競爭,造成全年競爭異常激烈,行業整體利潤水平受壓,下半年較多新進競爭者逐漸退出,行業洗牌、集中度加速。公司全年普通水產飼料銷量同比基本持平,毛利率下降2.28個百分點。綜上,全年水產飼料銷量增長13%,遠高於行業水平,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特種水產飼料增長潛力巨大;雖受普通水產飼料毛利下降影響,毛利率總體同比下降0.69個百分點,但行業集中度加速、公司市佔率持續提升,產業鏈競爭優勢明顯。

2、產業鏈佈局,打造多維綜合競爭力,保證公司穩定、持續增長

公司產業鏈發展的基本策略是專業化基礎上的規模化,核心競爭力基礎上的產業鏈延伸。圍繞飼料業務,在專業化能力提升的基礎上,公司在養殖、水產種苗、肉禽屠宰、動保及原料貿易等產業鏈上下游進行佈局,與飼料業務產生協同效應,提升公司的綜合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以保證公司穩定、持續增長。

公司農產品銷售業務包括:養殖、水產種苗及肉禽屠宰業務。(1)養殖業務主要為生豬養殖。報告期內,公司生豬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3.71億元,同比增長53.36%。在非瘟疫情期間,公司上半年自建豬場保持謹慎原則,以外購仔豬擴大規模為主。核心任務是建立生物防疫體系,強化生產、獸醫、育種、營養、成本控制等體系的建設;加強隊伍的培養和鍛鍊;並積極儲備合適的土地資源。目前已經在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儲備了充足的豬場建設用地,組建了1,000多人的養殖團隊,養殖團隊在面對非瘟的防控防禦能力在行業前列。下半年,鑑於公司團隊已建立良好的防疫體系和治療方法,公司加快自有豬場的建設進度,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大。(2)公司水產種苗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54億元,同比增長26.43%。蝦苗方面將繼續完善體系和標準化管理模式;魚苗方面將聚焦在特種水產的育種和繁殖工作上。水產種苗和飼料、動保組成產業鏈上的優勢,為養殖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3)受益於禽產業鏈的景氣高漲,公司肉禽屠宰業務實現銷售收入8.28億元,同比增長46.55%,盈利能力有所增長。

動保業務方面,公司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74億元,同比增長21.28%,毛利率增加6.72個百分點。公司動保產品包括水產和畜禽類使用的微生態產品、疫苗、獸藥等。公司水產動保經過多年的發展,隨著產品和服務模式的持續升級,水產動保業務已形成完善的服務體系和良好的內部經銷渠道,核心產品性價比優勢明顯,市場佔有率持續提升。畜禽動保主要是畜禽使用的疫苗、獸藥等產品,畜禽動保市場需求空間巨大。近年來,公司在畜禽動保的研發、產品生產、供應能力進行儲備和提升,2019年開始建立畜禽動保服務體系,通過有效的組織將畜禽動保產品融入到公司畜禽養殖服務體系中,快速切入替代養殖戶原有的動保產品。

原料貿易業務方面,受中美貿易摩擦以及國內玉米需求減少的影響,公司下半年開始縮減貿易業務的規模,報告期內實現銷售收入51.99億元,毛利率與規模與去年基本相當,盈利穩定。

3、聚焦動物營養、繁殖選育、養殖模式研究,搭建各品種養殖全程的營養體系和配方體系,打造專業化、差異化終端產品,提升產品力,構建技術驅動的農牧業公司

研發是公司生存基礎,不斷擴大研發投入是公司發展基礎。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4.28億元(含研發費用和開發支出),同比增加37.93%。公司圍繞育種/營養/健康/養殖與食品,搭建了行業領先的全產業鏈的研發體系。在加大應用技術投入的同時,重點強化了產業鏈上各業務模塊的技術平臺建設,形成了從平臺技術研究到應用技術開發到系統解決方案應用的三級研發體系。公司目前研發團隊人員1,600多人,其中博士、碩士300多名(全集團博士、碩士共計878人),為公司研發體系完善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基礎。

報告期,技術研發成果豐碩,其中全雄生魚和全雄羅非魚育種取得突破,低魚粉和無魚粉配方技術全球領先,飼料無抗技術行業率先轉化應用等。

在產學研合作方面,公司與國內外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合作方式包括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等,合力解決行業關鍵、共性、前瞻性和應急性等問題。

報告期內,公司承擔、合作的政府項目共計55項,其中國家級項目7項、省級項目34項、市級項目11項、區級項目3項。另外,公司與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承擔了廣東省非洲豬瘟科技應急防控專題各1項,分別是《非洲豬瘟應急綜合防控技術研究及應用》和《非洲豬瘟精準檢測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成功開發了非洲豬瘟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為行業提供了應急措施。

隨著“全面禁抗”進入倒計時,公司也在積極行動,以技術創新積極踐行綠色無抗健康養殖,推動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期內,公司與華南農業大學、雲南師範大學、山東尤特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擔了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無抗飼料生物合成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擬通過“微生物發酵飼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以及“飼用抗生素替代品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兩大方向的研究,旨在有效突破無抗飼料生物合成關鍵技術,為替抗飼料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並進行示範推廣,從而引領行業進步和發展。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因公司產品和服務均圍繞養殖業的需求而佈局,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也就綜合地表現為豐富完整的產品配置、突出的單品產品力、綜合的養殖技術服務能力、產業佈局和組織發展產業鏈相關環節的能力、以及精細化管理的能力。

1、豐富完整的產品配置

圍繞養殖鏈條,經過多年的技術投入、研發成果轉化、產品積累、生產佈局等,公司產品配置已經達到較為豐富和完整的狀態,從飼料、功能型飼料、種苗、藥品、疫苗、生物製品等基本覆蓋到了養殖的全過程需要,且還在繼續發展中。飼料產品中,公司是國內極少能同時生產銷售魚、蝦、豬、肉禽、蛋禽飼料的企業,且各類別產品都具有強大競爭力,在重點市場上均具有較高市場佔有率。產品配置能力需要較強的客戶需求洞察能力、研發組織能力、成果轉化能力、生產基地投資建設能、加工組織能力、營銷推廣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等。

公司技術研究儲備較為豐厚,擁有1,600多人的研發團隊,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研發人員包括動物營養、獸醫、繁殖選育、養殖模式、生物工程、生物化學、機械等多學科的人才,研發成果轉化速度較快,投資配套策略能夠清晰快速的落地,支持到公司的產品配置能力較強。

如,針對飼料配方技術,公司通過二十多年持續的研發積累,已經建立龐大的動物營養需求數據庫,儲備多種原材料配方技術,每年有1,000多組對比實驗結果補充到動物核心營養需求和原料利用數據庫中,以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因此,公司產品配方組織和持續優化能力強,應變能力強,如能在原材料價格波動時快速調整配方,獲得成本競爭優勢。

公司現有6,000多人的服務營銷團隊,深入到塘口、養殖場瞭解養殖情況,所以公司對終端消費習慣、飼料養殖效果、養殖模式和養殖需求等都有詳盡的數據來源,能精確把握養殖戶的需求,能精準的對產品設計提出明確的技術要求,支持公司技術資源能充分聚集於客戶的核心需求。

2、清晰卓越的產品力是公司最重要的競爭優勢能力

公司各系列的產品都致力於打造顯著領先於競爭對手的產品力,且大力投入以加強產品力的顯性化表達。

高端產品在高定價的同時,都以最終追求動物成活率、生長效果和生長效率的明顯優勢,品牌效應突出;中端產品在保證領先的生產效能基礎上,貼近於競爭對手產品定價,追求突出的產品性價比。因此,在行業整體養殖效益較好的情況下,公司客戶在綜合產品的支持下,能夠獲得明顯高於同類養殖戶的收益;而在行業養殖效益下滑甚至全行業虧損的情況下,公司客戶可以少虧損甚至於不虧損。

產品力的體現,需要公司內部各項專業能力支撐:動物營養和原料利用的研發能力、產品的配方技術能力、原材料價值採購能力、高效的內部運營能力等各項專業化能力缺一不可。如價值採購能力的支撐。

公司採購團隊專業能力突出,團隊年輕化且專業化,按照細分原材料類別執行分工,行業視角寬廣,信息採集和分析量較大,能夠實時跟蹤、研究、判斷國內外大宗原材料的行情走勢,並利用期貨工具對大宗原材料進行套期保值,以有效控制採購的價格風險和頭寸風險。突出的採購能力可以發現眾多原材料採購機會,使飼料產品和原料貿易的成本優勢成為可能。公司是行業中最早成功實現集中採購的企業,規模採購優勢明顯,且因對現貨、期貨、期權等採購工具組合應用經驗豐富,應用方法也較為靈活,遠期價值採購和風險頭寸管理也有利於公司獲得採購成本優勢。

再如公司高效運營能力支撐。通過推動SAP、EPS等管理軟件落地,公司具有較強的信息化系統,內部運營工作也逐步走向流程化、標準化和數據化。數據化的作用是通過對各分子公司大數據作對比,能找出高效節能的運營方法;流程化、標準化的作用是使內部可複製性有很大提高。高效運營能力是有效組織各類產品專業化生產的重要支撐。

3、綜合的養殖技術服務是公司統籌產品鏈條,並不斷獲取新客戶和提高客戶粘度的重要抓手

2006年,公司即在行業中率先提出向養殖戶提供全面的技術服務,並將公司定位為服務型企業、向養殖戶提供整體養殖解決方案的企業。公司通過向養殖戶提供“種苗-放養模式-環境控制-疫病防治-飼料-行情信息”等全流程的產品和技術服務支持,確保養殖戶能使用到最先進的養殖技術,從而確保養殖戶養殖成功和盈利。公司擁有6,000多名行業中服務經驗最豐富、最富激情的服務團隊;並結合當地特點積累多種先進的養殖模式;在全國養殖密集區擁有數百個高效運作的服務站,能同時為幾萬養殖戶進行技術服務。公司在行業中較為完備的服務體系能充分發揮產品力優勢,並提供養殖全程技術服務,能有效放大客戶收益,從而增加客戶的粘性。

全面的養殖技術服務已經成為公司重要的品牌標籤,是公司獲取客戶和提高客戶粘度的重要抓手。

4、公司已有的產業佈局優勢支持了公司快速組織產業鏈多環節綜合發展的能力,新業務儲備有序,產業綜合優勢日益顯著公司飼料產品包括畜禽飼料、水產飼料等全系列的飼料產品,產品線齊全,產品組合特點使公司抗風險能力較強。各類飼料品種的技術含量不同,毛利率高低不同,市場特點和運營風險也各不相同,公司的產品結構組合使得公司可獲得高於行業一般水平的毛利率,並較好地控制了養殖動物疫病和供求失衡帶來的市場運營風險,使得公司的飼料產品銷售收入穩定且保持遠高於行業增速的快速增長。

公司多年來有序佈局了優質水產動物種苗、水產動保產品、畜禽疫苗、獸藥、畜禽動保產品、生豬養殖等業務,產業鏈中的核心技術環節逐步獲得了技術、產業佈局和產業協同優勢,為公司培育了較多新的業務增長點和利潤增長點,為公司進一步放大產業鏈的乘數效應、打造比較競爭優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持續打造優秀的經營管理團隊和精細化管理的能力

公司擁有一支理念一致、勤奮敬業、專業精湛的經營管理團隊。團隊中大部分人員都畢業於農業類高等院校,具有較強的專業背景,管理層對飼料行業具有深刻且全面的認識並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具有宏偉而統一的願景目標、較強的行業洞察力、領導力和執行力,從學歷背景、知識結構、行業經驗和年齡層面都能夠適應飼料行業的快速變革和公司越來越高的經營管理要求。

近年行業處於劇烈變革時代,行業發展、養殖戶規模、客戶需求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村金融、互聯網+等新興產業也不斷衝擊行業,促進行業的變革和創新,打造能快速應變於變化的公司機制和文化、也就是使公司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的集體學習能力,是公司成為持續競爭優勢的根本。

公司從水產預混料發展到淡水魚類、海水魚類、對蝦等各種水產配合飼料,從水產飼料體現核心優勢延伸到畜禽飼料優勢逐步凸顯,從單純的飼料經營到為養戶提供種苗、動保、養殖技術服務等綜合的服務能力,從華南到華中、華東、華北及東南亞及南美等區域的擴展,經歷了許多個從無到有,再到做強做大,做到行業前列的過程,依靠的是公司管理層和全體員工的集體學習能力。這種能力和文化使公司一直處於學習進步中,並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行業的發展狀況

根據農業部發布的《全國飼料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在“十三五”期間,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養殖業進入生產減速、結構優化、質量升級、佈局調整、產業整合的新階段,飼料工業發展面臨著市場空間、技術更新、產業融合等諸多挑戰。

1、飼料需求穩定,行業總體持續增長

根據《全國飼料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發展目標,2020年全國工業飼料總產量預計達到2.2億噸。按動物品種分,豬飼料9400萬噸,肉禽飼料6000萬噸,蛋禽飼料3100萬噸,水產飼料2000萬噸,反芻飼料1000萬噸,寵物飼料120萬噸,毛皮動物等其它飼料380萬噸。綜合預計未來5年飼料總量增長2000萬噸,增速約為10%;年均增長約400萬噸,增速約為1.9%。

2、技術驅動行業進步更為明顯

飼料行業的分化、整合發展,技術在行業競爭中的作用越發重要。全球農產品關聯度越來越緊密,部分地區天氣狀況、貿易摩擦等情況都會造成農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動物營養殖需求、飼料配方調整、原材料替代技術等都是飼料技術競爭的核心領域。其他技術方面,如生物飼料技術蓬勃發展,飼用微生物、酶製劑等產品種類不斷增加、功能不斷拓展,在促進飼用抗生素減量使用、飼料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都會成為行業新的競爭門檻。

3、產業整合融合需求更迫切

飼料總量增長放慢,企業競爭劇烈,優勢企業加快對產業投資及國外區域投資。飼料企業綜合實力較強,在資本、管理、技術、人才等方面都有優勢,為增強持續發展能力,融入養殖大產業、打造全產業鏈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東南亞、東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飼料產業處於快速成長期,“走出去”對我國飼料企業拓展發展空間也日趨重要。

4、種苗和動保行業都將因技術進步、養殖升級而在較長週期內快速增長

圍繞養殖業的發展,飼料業務發展趨勢也較大程度上預示著優質動物種苗將會在長期內有巨大的發展需求,加強動物保健是未來動物養殖發展的重要趨勢性特徵,產品需求將快速增長。

(二)公司未來的發展展望

公司的發展戰略是成為中國領先、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科技農牧業公司。公司發展的基礎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公司將緊緊圍繞養殖環節,為養殖戶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包括飼料、種苗、動保和養殖技術服務,及養殖戶、經銷商的金融服務等其他需求,有效提升公司養殖戶、經銷商的盈利能力,實現公司與客戶的共贏發展。

公司產業鏈發展的基本策略是專業化基礎上的規模化,核心競爭力基礎上的產業鏈延伸。公司將以飼料產品為核心業務,同時積極發展原料、動保、種苗、養殖、流通和食品加工等業務,培養公司全產業鏈條上的專業能力,構建起產業鏈上綜合的核心競爭能力。

(三)可能面對的風險

1、天氣異常及疫病影響飼料行業階段性波動的風險

飼料行業主要服務於下游養殖業,養殖過程中天氣、雨水、颱風等自然因素出現異常變化時,可能出現養殖存欄、存塘數量的波動,甚至於病害的規模化爆發,進而對飼料需求產生影響,出現階段性或區域性需求波動的風險。隨著環境變化和養殖業規模化的發展,人類疫病及動物疫病也會時有發生,例如2020年1月開始肆虐世界的新冠肺炎病毒、2018年8月份開始全國爆發的“非洲豬瘟病毒”、近年出現的豬“藍耳病毒”、對蝦養殖的“EMS疫病”、禽的“H7N9病毒”等人類及動物疫病。動物疫病發生會直接抑制養殖規模,短期減少對飼料的需求;重大動物疫病及人類疫病還可能會導致政府採取強制的抗疫措施,限制人員和貨物的流動以阻斷傳染源,從而挫傷終端消費的需求,導致養殖業陷入階段性低迷,進而延伸影響到飼料需求,對飼料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風險應對措施:(1)公司目前在華南、華中、華東、華北等主要養殖區域及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全面佈局工廠和開發當地市場,區域佈局的擴大能有效應對局部地區天氣異常及自然災害的風險;(2)公司的飼料品種涵蓋豬飼料、雞飼料和鴨飼料等畜禽飼料及魚料、蝦料等水產飼料,品種齊全、結構均衡,能有效應對單一養殖品種疫病風險,綜合抗風險能力較強;(3)公司在總部設置專業職能部門,集團下屬按照區域或經營品類設置多個大區/事業部。各專業中心以取得在本專業領域的技術和管理領先性為目標,為大區/事業部及各分子公司提供技術和管理標準、並提供一體化、專業化的管理與服務支持。扁平專業的管理架構和高效的管理團隊,讓公司在應對疫情時能及時進行各項資源的調配,針對不同產業及區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防疫安排。

2、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

飼料原料主要是各類大宗農產品,以玉米、大豆(豆粕)為主。近年國內國際農產品市場聯動緊密,各主要產糧國的種植面積和收成變化、收儲和補貼政策變化、進出口政策變動、海運等物流運力和成本波動、匯率變化、人類及動物疫病等都可能給國際貿易及農產品價格帶來較大的波動,進而對飼料和養殖的成本造成一定的影響。隨著農產品貿易的國際化加強,農產品價格變化因素日趨複雜,價格波動也因此加劇。原材料價格波動,如果公司未能及時把握飼料原材料行情的變化並及時做好採購的策略管理和風險控制,將有可能面臨綜合採購成本上升的風險。

風險應對措施:(1)公司對原材料品種進行劃分,實行大宗品種集中採購和區域性品種本地採購相結合的模式,既保證大宗原材料的規模採購優勢,又力求獲得區域性採購快速應變的本地化優勢;(2)公司持續投資於原材料採購研究體系的建設,專業的原材料信息研究部門團隊相對成熟,通過實時跟蹤、研究、判斷國內外大宗原材料的行情走勢安排進行策略性採購,並通過期貨套期保值、原材料貿易等工具對大宗原材料進行頭寸風險管理,能夠較為有效地控制採購風險;(3)公司對動物營養和飼料配方技術的研發積累較為豐富,擁有一千多人的研發團隊,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專注於動物營養需求、飼料配方技術、品種繁殖和優良種質選育、健康養殖模式等研究方向,對動物營養需求的理解深刻,對原材料綜合利用的技術水平也相對較高,因此在原材料價格波動時,能通過快速調整配方來控制合理的飼料營養水平和配方成本。

3、環保法規政策對養殖業規模結構及區域調整的風險

近年,國家推出的一系列環保法規,如新《環保法》、《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關於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佈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都對畜禽養殖業的汙染防治進行了規定,加大了畜禽養殖業汙染的治理力度,尤其對重點水源地及周邊水系地區養殖規模作出限制。根據中央的法規政策,全國各地紛紛設立了禁養區和限養區,南方水網地區的禁養區內豬場在逐步遷移。環保政策的執行不僅進一步加快生豬養殖散戶的退出,減少環保不合格、規模小的落後產能,規模化養殖戶產能持續擴張,不斷改善養殖規模結構;另外,禁養區、限養區的成立還將對各地以及全國範圍內的生豬養殖產能進行調整。養殖規模結構和產能區域調整必將對飼料行業現有的產能佈局、市場份額、定價能力、經營模式等都產生深刻影響。環保政策對生豬養殖和飼料行業的影響使市場上現有的優勢企業面臨重新洗牌的風險。

風險應對措施:(1)公司持續提升對養殖戶的服務能力,除飼料產品外,在種苗、動保、養殖、金融等產業鏈都有佈局,規模化養殖戶的粘性較強;(2)公司的飼料品種涵蓋畜禽、水產,產品線豐富,且豬飼料、雞飼料、鴨飼料、顆粒魚飼料生產線可以共用,公司通過對各地局產能的調整,能快速切換產能佈局,調整迎合行業的變革;(3)公司採取多種模式加快在資源較豐富、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區域進行產能佈局,搶佔新養殖區域的市場份額。

4、匯率波動的風險

飼料原材料的全球化採購已經成為常態,公司海外投資和海外經營業務規模也在快速擴大,跨境資金結算規模和海外資產存量都有較大的增長,涉及到多個相關國家的貨幣種類,各幣種的匯率波動影響因素各有不同,且任一幣種的匯率波動都可能對該區域的業務結算成本和資產存量價值產生一定的影響。

風險應對措施:(1)公司根據在各區域和國家的業務規模、經營模式和結算特點,以嚴控匯率風險為原則,謹慎選擇結算貨幣,且通過融資來源和融資品種的結構性安排、力爭取得區域性資金流入流出相對平衡,控制匯率風險;(2)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擴大已經成為新常態,公司進一步增強外匯風險管理意識,根據採購和銷售策略、進出口業務的週期特點安排結算模式,且靈活運用遠期結售匯、掉期和外匯期權業務等金融工具鎖定匯率風險,控制採購和銷售成本,控制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3)設立跨境資金池,實現外匯集中管理,提高外匯使用效率,降低結匯、付匯匯率波動風險。(4)境外經營業務過程中,由於鎖匯成本高,公司利用當地幣種利率較高的優勢,採取適當定存獲取較高利息收益來對沖當地幣種的貶值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