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是在推廣上栽跟頭?

封閉開發3個月做出來的App,卻發現在推廣上舉步維艱。你嘗試了好幾種方式,都效果很差,團隊士氣變得越來越差。於是你們開始換定位,換方向,最終大家的熱情被徹底消磨掉,App壽終正寢。


看到網易包地鐵的效果這麼好,你也申請大筆預算包了一個地鐵站,每個文案都精心設計,每張圖片都仔細打磨,最後卻發現只帶來了幾百個激活。

你聽說很多產品最初都是靠在論壇發帖推廣的。於是也註冊了幾個小號去貼吧、豆瓣、知乎發帖。忙活了一天,第二天早起一看,貼吧的帖子全被刪了,豆瓣只有2個跟帖,其中1個是廣告,知乎0贊。

我們運營常栽跟頭,但在推廣上栽的跟頭尤其多,尤其狠。每次栽跟頭,都可能造成真金白銀的浪費,市場窗口的錯失,團隊士氣的萎靡。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推廣上栽跟頭?


而在推廣上栽跟頭的原因,往往是下面三個:

入手太晚

選錯方向

低估難度


下面,我們將逐一分析。

1.入手太晚


什麼時候做推廣?

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產品上線後。畢竟沒有產品,推廣什麼?

什麼時候做推廣呢?在產品構思的階段,就要開始推廣了。

這個階段推廣的目的,是

驗證。通過最快速的方式驗證產品方案,驗證CAC,驗證LTV,驗證用戶留存率和推薦意願。驗證的維度越多,時間越早,彎路走的就越少,資源浪費也越少。

那些辛辛苦苦做上線,卻一推就死的產品,往往都跳過了驗證階段。這就是所謂的入手太晚。

2.選錯方向


推廣在大方向上分為三類:渠道、內容、邀請

渠道,指通過購買流量獲取曝光和新增;

內容,指在UGC平臺投放軟文;

邀請,指通過老用戶分享獲取新用戶。

你要選擇哪個方向主攻?

想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思考另一個問題,從完全陌生到體驗產品,用戶發生了哪些變化?

如果你有過向身邊好友推薦產品的精力,你會發現他們拒絕的核心原因往往只有兩個:

聽不懂,不敢用。

這兩個原因,其實對應著兩大門檻,認知門檻信任門檻

從完全陌生到體驗產品,用戶跨越了這兩大門檻。

將兩個門檻按維度模型分組,產品被分為四類。而這四類產品對應的推廣方式,則全然不同。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推廣上栽跟頭?



1.低信任×高認知=內容推廣

摩拜單車、得到這類產品,開創了全新品類,屬於典型的低信任門檻,高認知門檻。 對於這類產品,內容是最好的獲客方式。通過內容,將產品的模式、功能和願景解釋清楚。摩拜作為業內首家共享單車,普通用戶看到也往往不知道怎麼玩。因此摩拜做了大規模的品牌宣傳,講產品、講價值、講情懷。讓大家理解共享單車這款產品。 與摩拜類似,得到App開知識付費先河。儘管有著龐大的羅友做基礎,羅振宇仍然通過視頻、公開演講、行業峰會、事件營銷等方式,反覆教育用戶心智。


2.高信任×低認知=分享推廣

借貸寶、美團、京東金融等

金融產品付費產品,屬於典型的高信任門檻,低認知門檻。 這類產品最佳的獲客方式是分享。低認知門檻意味著分享門檻低,用戶不用磨破嘴皮子解釋產品是怎麼回事。而好友背書則解決了高信任門檻的問題。 借貸寶很早就認識到,用戶很難通過大規模的曝光,就信任一款理財產品。因此它採用三級分銷制度,以用戶拉用戶的方式,快速擴大體量。14年,全國各地都是借貸寶的推廣團隊,註冊綁卡送玩偶、送檯燈、甚至直接送鈔票。通過這種方式,借貸寶迅速完成了用戶量級的原始積累。


3.低信任×低門檻=渠道推廣

網易新聞、今日頭條、墨跡天氣等工具類產品,及大多數的免費產品,則是低信任門檻,低認知門檻。這意味著他們只需要做大量的曝光,就能獲得用戶。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地鐵裡經常做廣告的產品,通常都屬於此類。


4.高信任×高認知=展會地推

如果你發現 to C 產品在這個象限,那應該是做早了,較大可能成為先烈。 這個領域多是一些 to B 產品,一般通過展會、地推等方式拓展用戶。


5)產品的門檻是可變的

產品所處的象限並非一成不變,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運營手段的升級,產品功能的改變,產品的認知門檻和信任門檻,也在不斷變化。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推廣上栽跟頭?


比如原來D區域的京東金融和美團。

京東金融等理財產品,通過一種方式巧妙的解決了信任問題——向用戶贈送體驗金。用戶不必自己投錢,通過體驗金就能直觀感受到投資收益,且收益可提現。通過這種方式,京東將自己遷移到了C象限,可以通過渠道進行大規模投放。

美團在初期,發現大量註冊用戶沒有購買行為後,同樣採取了體驗券策略,推出了1分錢吃麥當勞巨無霸等活動。成功遷移到C象限。

順手解答一個困惑,為什麼這兩年個人微信公眾號越來越值錢?

因為在所有渠道中,幾乎只有個人微信公眾號能解決高認知門檻、高信任門檻的問題。

3.低估難度


低估難度的問題,在內容推廣方向尤其嚴重。很多人以為隨便發發帖,用戶就嘩啦啦的來了,最後卻發現效果很差。

這是因為,任何一個社區都有著自己的顯性和隱性的規則。而掌握這些規則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去試錯。

如果真的想通過內容推廣,你至少需要0.5-1個人力,2-3周的規則熟悉時間,選取一個UGC平臺深耕。而且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不要想象一篇內容拿到幾百上千的註冊,其可能性僅略大於H5爆紅。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推廣上栽跟頭?


4.總結


在推廣上栽跟頭的原因,包括三個:

入手太晚

選錯方向

低估難度

對應的解決方式也是三個:

1)在產品策劃期即開始推廣

你要通過推廣驗證儘可能多的維度。由於這個階段產品尚未產生,你可以採取更靈活的方式解決,可以代推廣競品、可以做一個簡陋的Demo,可以通過運營方式手動支持。關鍵在於早,早才能少走彎路。


2)分析產品特性,選擇推廣方向

你要結合自身產品特性,判定認知門檻和信任門檻,選擇最合適的方向投入。 渠道推廣,起量快,量大穩定。適合信任門檻、低認知門檻類產品

內容推廣,起量慢,量小穩定。適合低信任門檻,高認知門檻的產品

分享量級,起量慢,量級取決於戶體量。適合高信任門檻、低認知門檻的產品

通過運營手段和產品升級,產品可以降低某個門檻,完成象限的遷移。


3)充分重視,給足資源

如果做內容推廣,你要充分的估計難度,準備好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耐心。無論微博、微信公眾號、知乎、豆瓣,操作的難度都不小,建議將精力集中在一個而非多個平臺。

更多互聯網資訊乾貨,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勤瀚堂網絡服務(ID:qinhantangto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