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空虛公子的空虛從何而來

​近兩天,羅志祥這個名字被推到了飯圈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概覽事件全局,不難發現,一切的罪魁禍首並不是羅志祥的放浪不羈,而是絕大部分人們所有的通病——

空虛

話說,那空虛公子的空虛從何而來

就像人們抽菸、喝酒、泡吧、找情人一樣,久而久之,其便成為了他們應對空虛的安慰劑。短暫的充實過後,又是無盡的空虛。如此往復的結果,無疑是習慣成癮。

所以,從本質上看,未正確填補空虛的人都跟羅志祥犯了同樣的錯——把毒藥當補品。

話說,那空虛公子的空虛從何而來

不論在哪一方面,人性變化都是極其複雜的。對於羅志祥的個人作風,以他與周楊青之間的感情關係都不能用渣這個詞來概括。

現在的人,看待一件事的對錯往往是站在自已所認為的道德層面判斷,而他們自己卻沒搞懂何為道德。

常理就是道德?違背常理就是不道德?

“道德”是具有深意的,以本人目前所悟所學的淺薄知識不敢妄下定義,只能說他類似於“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及表現形式”。

不道德,也就意味著“違背了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從而導致出現了一些自身難以承受的結果”。

縱觀羅志祥事件,我覺得他是個不道德的人,但無可厚非,因為大家都是“空虛公子”。

三觀不全,是空虛他媽

生活中,很多人明明沒有三觀,卻常常教導別人“要樹立正確的三觀”,也許他們連三觀是什麼都不太清楚吧。

我認為的三觀,其依樹立難度由淺到深分別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 人生觀

自打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以來,正常人無不為“活著”而煩惱,“我該怎麼樣活著?”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就是你的人生觀。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自由,應該是周某所奉行的自已的人生觀,在此註明本人並沒有嘲諷之意。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已的活法,沒有高低貴賤之別。

  • 價值觀

除了想明白自已如何“活著”外,第二個困惑人們的問題,“我”到底為“什麼”而活?“我”活著有什麼意思?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就是你的價值觀。

俗一點,如錢奴“為錢生、為錢死”。

高尚一點,如諸葛亮“鞠躬盡粹,死而後已”。

  • 世界觀

它說白了就是一個人的信仰問題,科學、耶穌、佛祖、老君……核心是為了搞清楚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最終目的是為了明白世間萬物的運行之道。

一個人若沒有三觀,與傀儡無異,稀裡糊塗短短三萬多天就結束了。

總體來說,三觀的建立要循序漸進、長期修行,其並非易事。

話說,那空虛公子的空虛從何而來

題外話,我覺得智者與凡人存在於世間的區別在於,他們三觀的樹立順序與常人是顛倒的。當然,智者也是由凡人脫變而來的,換句話說人人皆為“智者”。

我們之所以沒有超凡入聖,是因為沒有脫掉那層矇蔽心智的“皮”。

話說,那空虛公子的空虛從何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