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哪隻腳踏進知識的河流?擁抱艱澀,也享受淺顯

閱讀猶如登山,如果攀登的目的只為一覽眾山小和無限風光,又何必在乎坡緩或坡陡,往上走就好。如果閱讀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踏進知識的河流,那又何必在乎先用哪隻腳呢?

用哪隻腳踏進知識的河流?擁抱艱澀,也享受淺顯

擁抱艱澀

我畢業於醫學院,記得大學畢業的那一天,我的同學們舉行了一個“焚書坑本”的派對,主題是和艱澀枯燥的醫學書徹底告別。多年的寒窗之苦,大家終於謀到了一個金飯碗,相信今後誰也不再需要讀書。在那星光燦爛的深秋夜晚,火星四濺,黑煙嫋嫋騰昇,圍繞著火堆扔完了書,大家興奮地歡呼雀躍,同學們那一張張激動的面龐,被炙熱燃燒的火光映照得紅彤彤的,這令人難忘的戲劇化的場面,至今猶在眼前,恍如昨日。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彼時青春蓬勃的我們有所不知,就在大學畢業那一天,我們多年的耕耘所收穫的最大寶藏,除了對醫學廣博知識的驚鴻一瞥,就是一種能攻讀艱澀書籍的能力。


一本書之所以艱澀,就是因為其中涉及了太多日常生活中鮮為人知的詞彙、概念、推理和知識範疇,閱讀時必須要用極大的想象力和思考力,閱讀者彷彿被搬到了另一個星球,要學習一門外星語。

但一旦你擁有了閱讀枯燥艱澀書籍的能力,在今後的漫漫人生中,你就沒有不能掌握的知識。而正是這種專業學習者必經的一段所謂“頭懸樑,錐刺股”的學習經歷,將成為他們日後一生用之不竭的“白金資產”。


用哪隻腳踏進知識的河流?擁抱艱澀,也享受淺顯


艱澀讀書路,愈行愈開闊

說到我自己,此後的人生中,我又沿著這條艱澀的讀書路走出了更遙遠的延長線。

臨床醫學畢業後的我又開始了向基礎醫學理論研究的方向挺進,先後獲得了生物學碩士,分子病理分子生物學博士,後來又從事過醫學教育,醫學出版,醫學市場,醫藥管理等工作。每個醫學分科的背後,都需要十幾門甚至幾十門課程做支撐,而其中一半書籍我是靠自學完成的。特別是在國外當研究生時,由於語言的障礙,聽課經常是似懂非懂,連蒙再猜,而通過考試,幾乎全靠課下自讀一本本磚頭一樣厚的醫學書原著。


而人到中年之後,我又經歷了180度的急遽轉折,徹底告別了醫學,改行從事女性綜合素質教育事業。


在做了轉行的決定後,我將經年積累的數百本中外醫學書籍打包成幾十箱,分送給了我醫學界的朋友們,毅然告別了理科,轉向了文科。從此,我的書架又很快被塞滿了人文類的書籍,涵蓋生活方式,心理,形象,禮儀,儀態,歷史,美學,藝術,思想,服飾,花,茶,酒,音樂,舞蹈等幾十門know -how的知識科目,得益於過去大量閱讀艱澀書籍的經歷,讓我在掌握這些不很尖端的科目時有了比較高的效率。


正是拓寬了這些知識面,讓我在成年女性素質教育領域很快就能做到融會貫通,併成為專家和多面手,也做了很多開創性的貢獻。我不能不感謝當年艱苦學習和訓練的那段寶貴人生經歷,讓我從此能以“曾經滄海難為水”的讀書效率和速度“進軍”任何一門我所需要攻克的新知識。


現在,到了退休的生活狀態,越來越多的社會、政治、思想,哲學,經濟、文學,各國曆史,天文地理等書籍正在不動聲色地佔領我的書房,無論是床頭,沙發,地上,衛生間,廚房,或梳妝檯,無處不堆滿了海闊天空的書。我也滿懷信心走向未知,相信這些全新的知識和興趣,將給我帶來又一次全新的體驗和另一種活法。


總之,如果命運逼你不得不去讀艱澀的書時,請你記住;不要抱怨,不要輕言放棄,要相信這絕不是壞事。艱澀閱讀之路,就如晉朝大畫家顧愷之所說的倒吃甘蔗,熬過最初的艱辛歷程,就是苦盡甘來,漸入佳境,你將擁有意想不到的學習能力,之後的你將能信馬由韁地根據變化的職業和轉型的時局隨時調整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用哪隻腳踏進知識的河流?擁抱艱澀,也享受淺顯

享受“淺顯”


說了這麼多讀艱澀書的好處,不是讓大家從此非經史子集不讀,沒事就啃大部頭,這恐怕就失去了讀書的趣味。就像林語堂非常讚賞的明代才子袁宏道的觀點,他說:“讀所好之書,所不好之書可讓他人讀之,這是知味的讀法。若必強讀,消化不來,必生疳積胃滯諸病。”


正如人生許多事一樣,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不是年輕時必須選擇一門特殊專業以謀生,一個人最好還是儘可能的避免去讀非常艱澀的書籍。相反,應該儘量地選擇輕鬆易讀,甚至所謂“淺顯”,卻可以讓你邊讀邊享受,充滿樂趣的作品,總之,原則上就是選擇適合你當前閱讀水平和專業水準的書。


專家推薦的著作,不一定都適合你,有可能和你目前閱讀水平相差甚遠。因為每本書都有其特定的讀者群,都是有著特殊人生積澱的作者,為了滿足某種特定目的而寫。


如一位清華美院的博導給我推薦了一本當代藝術著作,我看起來感覺有點吃力,因為其中專業詞彙太多,論述中思路跳躍性也很大,特別是裡面提出的很多藝術圈內人耳熟能詳的作品,我卻從未接觸過,幾次拿起來卻看不下去。而當我自己又找到了一本寫得更有趣,內容也更為普及的同類書籍,就一口氣讀完還感覺意猶未盡,輕輕鬆鬆地就踏進了猶如月中桂樹般神秘的當代藝術殿堂。而後,我再讀博導給我推薦的那本書時,就感覺易如反掌,輕鬆無比。


用哪隻腳踏進知識的河流?擁抱艱澀,也享受淺顯


入門要靠“墊腳石”


因此,如果你是一個入門級的讀者,請你不要上來就看中等或高等專業級別的書或是大部頭經典,而一定要儘量選擇入門級、文筆流暢的普及讀物,這就是最好的“墊腳石”。


“墊腳石”書籍包括漫畫系列、青少年版本、大眾普及版本、綜合版本等讀物,以及現在越來越豐富的音頻視頻等。這些作品的內容往往通俗易懂、圖文並茂,提綱挈領,從鳥瞰視角梳理脈絡,其中很多都高度概括了龐雜的專業知識的骨架,其寫作水平,內容選擇,出版質量堪稱一流,因此能特別快速地解決你想要了解一門新知識的燃眉之急,也因其講述的輕鬆易懂,會讓你對這門學科保持盎然興趣。有了這些學習的“墊腳石”打開方便之門,如果你還想繼續深入的學習,下一步再去找更深的書讀,則水到渠成。


用哪隻腳踏進知識的河流?擁抱艱澀,也享受淺顯


先讀為快,適合才是最好


想要知道一本書是否適合你,只要隨便打開任意兩個章節,每章讀上一兩頁,看看讀起來是否順暢,寫作是否有趣,內涵是否能給你很多新的知識點,對理解力的挑戰是否過大,所有這些感受都是讓我們接受這本書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


萬丈高樓平地起,多麼深邃的知識,也都需要從0開始。對成年人來說,學習必須是一件快樂的事,需要我們循序漸進地向前推進,相反,如果掌握知識的臺階太“陡峭”,就會讓我們產生沮喪甚至自卑的情結,誤以為自己不是這塊料而因此放棄。


記得看過楊絳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鍾書自從擺脫了讀學位的羈束,就肆意讀書,甚至隨遇而讀。那樣的境界最迷人。”而英國劇作家蕭伯納說許多英國人終生不看莎士比亞,因為在學校裡被逼著背誦,從此視讀書為畏途。


是啊,讀書如果讀到迷人的境界,你如何能不愛上閱讀呢。所以,選擇那些適合,輕鬆,悅讀的書,就是硬道理。


用哪隻腳踏進知識的河流?擁抱艱澀,也享受淺顯

總結


如果命運迫使你難以從艱澀的閱讀之責任中逃遁出來,就請你臣服於人生的現實,就請你“義無反顧”地“擁抱艱澀”吧。相信苦盡甜來,一旦當你越過了這一條艱澀閱讀之命運鴻溝,你就會踏入一個一馬平川的知識樂園,享受奇光異景,繁花似錦的美妙新世界。


相反,如果我們讀書僅僅是為了滿足一般的求知慾,為了擴展人生的疆域,那就請儘可能地從輕鬆易讀的書開始,盡情地“享受淺顯”,讓自己愉悅地享受整個閱讀過程,並循序漸進地攀登智慧與思想的山峰。


如果我們閱讀的目的是為了踏進知識的河流,那又何必在乎先用哪隻腳呢。


作者:幽蘭國際女子學院創始人 張樂華博士

插圖: ( 圖片來自網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