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業慌”是販賣職業焦慮

“副業慌”是販賣職業焦慮

一批網絡直播銷售人才正在成長中。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斯涵涵

這兩個月,朋友圈畫風大變,滿屏都是各種微商和帶貨廣告,讓人眼花繚亂。仔細翻歷史記錄才發現,一些好友換了頭像和暱稱,幹起了兼職。“副業剛需”是近年來在年輕人中興起的熱詞。疫情期間,這個詞再度翻紅,甚至有人感慨自己鬧起了“副業慌”。“知乎”上有網友在這個話題下說出不少人的心態——除了工作,還需要一份副業,才有安全感。

漫長的防疫假期讓年輕群體大量湧入兼職平臺,22歲以下年輕人已經佔據平臺總用戶的68%;這些兼職的年輕人有的是為了緩解房貸、車貸等經濟壓力,有的是追求自力更生、經濟獨立;也有的想增加職場經驗、社會閱歷;但毋庸諱言,有相當一部分是在追求過度消費,希望通過兼職“謀快錢、追熱錢”,於是邊上網課、邊溜號掙錢成為不少大學生的日常,各種代購、微商的廣告充斥朋友圈,甚至有的人荒廢學業、或者為了賺錢不惜去違規刷單,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誠然,大學生在學有餘力的前提下,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做兼職,賺取零花錢值得提倡,但若荒廢學業,則本末倒置,如果幻想通過兼職、副業來“少勞多得”、一夜暴富,走上違法道路,則更是得不償失。

值得注意的是,大批年輕人希望通過快速輕鬆的方式賺錢,少付出多回報,光看到別人朋友圈發的光鮮的一面,卻沒看到背後的各種風險。就拿朋友圈比比皆是的微商來說,現在的微商已經定性為電子商務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相關規定。那些涉及無證經營、偷稅漏稅、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產品的微商經營活動,稍有不慎便會構成犯罪,可能涉及的罪名包括虛假廣告罪;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詐騙罪等等。可見年輕人樂此不疲代理的各種微商品牌,存在不少法律風險。年輕人亟需擦亮眼睛。

後疫情時代,五花八門的線上兼職開始盛行。其實,從近兩年搞副業是“30歲後成年人該有的自覺”,到如今的“副業慌”,都是在販賣職業焦慮。當今世界,物質發達,思想多元,競爭激烈。兇猛疫情又給世界帶來太多不可預知的風險與機遇。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要認清目標,準確定位,理性思辨,提升自我,既不庸庸碌碌虛度光陰,也莫讓“事少錢多”“一夜暴富”等論調侵蝕青春與自我。要知道,擁有健康的身體、紮實的本領以及笑對世界風雲變幻的沉著,腳踏實地、矚目長遠,才是一個人把握幸福的真正的“剛需”。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

“副業慌”是販賣職業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