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精粹:典故出處(四五)一一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語自唐韓愈《原道》。

原文: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這是韓愈反佛道二教,用儒家思想建立社會秩序的主張。

原文意思是:不阻塞佛老之道,儒家就不流通,不禁止佛老之道,儒道就不能推行。要把佛家道家的教徒變為百姓,把他們的書籍燒掉,把寺廟道觀變成民房,用先王的儒道來教化他們。後引申為不破舊的東西新的東西就樹立不起來。

韓愈為什麼要反對佛教道教?在他那個時代,佛教道教氾濫成災。和尚僧侶和道士尼姑的上層人物擁有大量寺院田產,他們勾結官府,兼併土地,形成一個特殊的大地主階層。這樣,人民的負擔加重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減少了。韓愈從維護封建統治的立場岀發,猛烈抨擊佛道二教,提出用儒家思想建立社會秩序。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這句話很有辯證法,與毛澤東提出的“不破不立"有異曲同工之妙。

韓愈曾因反對唐憲宗迎佛骨差點被殺,他是唐中期古文運動的領導者。儒家也好,佛家也好,道家也好,都是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的工具。儒家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齊家治國平天下,充滿了世俗。佛道二家都主張慈悲,與儒家的“仁”具有一致性。但佛道二家畢竟講究“岀世",如在現實中也聚斂財富,為錢財奔命就會走向反面,與人民形成對立面,歷史上滅佛滅道的例子還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