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他的書風有富貴氣,無寒酸、小家子格調,甚受人們歡迎!

那些書法家們~第366篇

【原創】他的書風有富貴氣,無寒酸、小家子格調,甚受歡迎

文/盧秀輝

巴慰祖出生於大鹽商家,他家在揚州的房子有九十九間半,佔據了一條街。在安徽歙縣漁梁中街77號,至今仍有巴家故居存在,為漁梁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民居。巴氏原籍為四川巫山,後遷徙至徽州。巴慰祖的父親巴廷梅,工詩文,善書畫,也擅篆刻。巴廷梅很注重對孩子們的教育,曾聘請“桐城三祖”之一的著名古文大家劉大櫆“寓其家”教授文章,巴慰祖也算是桐城派傳人。

【原創】他的書風有富貴氣,無寒酸、小家子格調,甚受人們歡迎!


巴慰祖自小喜歡讀書,於詩、書、畫無所不能。他還雅好收藏,所藏法書、名畫、鐘鼎、尊彝不計其數。巴慰祖年輕時生的眉目疏秀,身材纖長而白皙,而且特別聰明。他有個本事,能偽作古器。他甚至能偽造青銅器物,時人多不能識,不知其偽,皆視作古物,時常被人當作真品買走,連專業的鑑賞人士也不能辨別真偽。他製作過一隻銅都承盤,上面刻了類似《散氏盤》的字體。當時散氏盤出土不久,先在揚州江翰林家收藏,後散氏盤入阿林保手,被他獻給嘉慶皇帝顒琰做五十歲的生日壽禮,嘉慶因此賞了阿林保去做兩江總督。巴慰祖偽作的銅都承盤,也一時轟動,人以為與散氏盤並雄。

【原創】他的書風有富貴氣,無寒酸、小家子格調,甚受人們歡迎!


巴廷梅攜長子巴源綬在揚州經營鹽業,巴慰祖的叔叔、堂兄弟們也經營鹽業。而巴慰祖則來往於漢口、揚州之間,打理鹽業生意。當時湖北的鹽業,由揚州鹽商專營,巴家在武漢有生意,巴慰祖亦為家族生意的一份子。但是,他不能專心於生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收集古書畫器物上。巴慰祖把這些東西收藏於一室,並一一陳列出來。而他自己所用的文物器具,也是窮極精美,分佈左右,令人情不自禁的喜歡上這些文房寶貝。巴慰祖沉迷於其中,他的父親則對他的痴迷不肯認同,在他的居室上寫了兩個字“可惜”。對父親的告戒,巴慰祖並不放在心上,當然,也從來沒有想過放棄這些嗜好。巴家有錢,兒女有此雅好,父親雖然不是很認同,內心其實也是肯定的。父親自己就是詩書畫印兼能,他在兒子的居室上寫“可惜”,也是恨其出身,不能讓兒子遂其心願。父親也深知,文人有什麼用?粉飾太平,玩玩個人的小情緒而已。對於家、國來說,實業才是最重要的。

【原創】他的書風有富貴氣,無寒酸、小家子格調,甚受人們歡迎!


巴慰祖在武漢時,認識了在武漢的江西南昌畫家閔貞。閔貞擅繪肖像及人物、山水畫,他筆墨超逸,為時人所尊。平素不肯輕許為人作肖像,因為與巴慰祖友善,為他作《巴慰祖像》。此畫白描功力深厚,造型生動傳神,讓後人一識巴慰祖人物風采。畫上有元煥樞題名“雋堂居士像”,金榜、達生、嗣生三家題記,吳雲蒸觀款,裱邊有韓廷秀、程振甲等七家題記。此畫為巴慰祖中年時像,身著青杉,外披紅袍,端坐在藍底黃花的蒲墊上,神態安詳,面部瘦削,目光矍鑠,但似有倦容。兩顴、雙頰、眼窩交待清晰,衣紋用筆細勁,轉折略有頓挫,敷色講究,畫面古樸典雅,注重形式與內容統一的整體感,將筆下的巴慰祖表現得形神兼備。

【原創】他的書風有富貴氣,無寒酸、小家子格調,甚受人們歡迎!


巴慰祖在武漢為家族打理生意時,把更多的精力用於書畫篆刻。他把自己刻制的《巴慰祖印譜》,送給江都人吳之黼。吳家也為鹽商,吳之黼擅書畫,喜好金石。巴慰祖在鄂時,與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揚州學派” 的代表人物汪容甫相交甚篤,書贈摺扇,攄析友誼。醫學史家、篆刻家董洵在武漢時,巴慰祖將自己的印譜贈送給他。還手刻印模,囑陳銓鑄子母印及兩面印。董洵擅詩詞,通經學,為當時著名文人。巴慰祖曾經收藏宋拓《磚塔銘》,為郡守奪去後,他另摹了一本,請人鉤刻,刻成以後相比較,兩本精采如一。後來,他攜石至動漢,毀於火中。

【原創】他的書風有富貴氣,無寒酸、小家子格調,甚受人們歡迎!


巴慰祖從武漢回到徽州時,聽說由沈明臣手書序跋、顧氏珍藏的《集古印譜》在金榜處,從金榜處借來,花了幾個月時間,將千枚古印通摹了一遍,反覆浸淫其中。

從上述諸事,可以得知,巴慰祖有多少心事是放在生意上的?他對生意如此分心,焉能做好?巴慰祖雖然家貲豐富,然而一生好遊名山勝地,廣交友朋,性格豪邁,不吝於財。他又好於圍棋、騎馬、度曲,弆藏曆代法書、名畫、鐘鼎彝器甚多;自己又於書畫、篆刻發力;他還自己琢硯造墨,又鏤刻核桃之類,這些雅玩,支撐的一定是金錢。如是數十年,不治生產,在大家庭沒有問題,可以任性。但是,當他承擔家庭重任時,他大亡其財的做法,只能使家道中落了。

【原創】他的書風有富貴氣,無寒酸、小家子格調,甚受人們歡迎!


家道中落後,他把所藏以三千金賣給他人。不久,他又後悔了,籌金想要贖回,被人拒絕,引為恨事。巴慰祖僅活了四十九歲,他的晚年,以書法自給。以他的人脈關係,在揚州用才藝活下去一點問題也沒有。對其他書法家來說,也許是奢望。但是,巴家在揚州還是有地位的,他們家的子弟自有人關照。

巴慰祖有“候補中書”的虛銜,這是他用錢捐來的,只能“貼金”而已。他能畫山水、花鳥,人得其殘稿,尤獨珍愛。巴慰祖篆刻以漢印為宗,兼學古璽及宋元朱文,也受程邃影響,印風工緻挺秀,儒雅純正,構思精巧又富於變化,有自己的面目。從金榜處得《集古印譜》後,改學漢代古印。他的篆刻直追秦漢,喜用“澀刀”,得漢印之面目而又有自己的神氣。後人贊他的印章“巧工引手,冥合自然,覽之者終日不能窮其趣”。巴慰祖作印,無論朱白、無論大小,皆能把握穩健、靜穆的格調,無浮躁氣。著有《四香堂摹印》、《百壽圖印譜》。

【原創】他的書風有富貴氣,無寒酸、小家子格調,甚受人們歡迎!


巴慰祖工隸書,勁險飛動,有建寧、延熹遺意。於《曹全》著力甚多,故於勁險外,還能秀麗,與他的印風大為相合。他的書風有富貴氣,無寒酸、小家子格調,甚合當時的揚州市場所需。

巴慰祖(一七四四―一七九三),字予藉,一字子安,號晉堂,一作雋堂,又號蓮舫,歙縣人。

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於商業,違者必究!

【原創】他的書風有富貴氣,無寒酸、小家子格調,甚受人們歡迎!

盧秀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