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別人,源自不瞭解自己。


嫉妒別人,源自不瞭解自己。| 嫉妒效應


◇ 嫉妒是建立在他人幸福之上的一種痛苦。人們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飛黃騰達,而是身邊人的飛黃騰達。

★定律解讀

許多心理學家分析,嫉妒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是一種企圖縮小和消除差距、維持自身生存與發展的心理防禦反應,是當別人在某些方面超過自己、使自己的慾望不能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企圖排除乃至破壞別人優越狀態的激烈的情感活動。

嫉妒是一種非理性的自我防禦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把自己的失敗和錯誤歸結於他人。

即把嫉妒表現為“借題發揮”、將失敗歸結於他人,而不是從自身尋找原因,產生埋怨他人的心理。運用這種防禦機制,可以達到心理上的平衡,消除焦慮。

2. 合理化作用

即通過歪曲現實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合理化不是欺騙,而是他本人相信這是真的,運用這一機制能使自己得到心理平衡。當面對他人比自己優秀的情況時,採用合理化防禦機制,就表現為嫉妒,認為別人的成功或比自己優秀是非正常的,是運用不合理手段得來的。

下面這個小故事就是對嫉妒心理的最好詮釋。

雨傘和雨衣是一對好朋友。一到下雨天,雨傘就得到主人的重用,因此,它過得很快活。可好景不長,雨衣得到了重用,雨傘感到非常失落,對雨衣的態度很快由羨慕變成了妒忌。

一天,雨衣剛工作完,就舒舒服服地躺在一邊睡起覺來。雨傘覺得這是個大好的機會,於是就來到雨衣旁,用傘頭把雨衣紮了個大洞。幹完了這一切,它滿意地回到了角落。

又是一個雨天,主人把雨衣拿出來,發現有個破洞很心疼。他於是就用剪刀,從雨傘上剪下來一塊布,縫在雨衣上。因為主人的手巧,補丁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花,雨衣比以前更漂亮了,而雨傘卻被丟在了垃圾箱中哭泣。

★消除嫉妒

妒忌者的痛苦比任何痛苦都大,因為他們既要為自己的不幸而痛苦,又要為別人的幸福而痛苦。因此,嫉妒者要及早消除自己的嫉妒心理。

首先,要開闊自己的心胸,把眼光放遠一些,不要過分計較得失,不要把榮譽看得太重,要學會警告自己,千萬不要掉進嫉妒的陷阱,使自己從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中解放出來,掙脫嫉妒羈絆,瀟灑地面對生活。

其次,克服嫉妒心理也要從消除虛榮心做起。虛榮心是嫉妒產生的重要根源,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對於嫉妒心理嚴重的人來說,他們往往太要面子,不願意別人超過自己,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這正是一種虛榮,所以克服一份虛榮心就少一份嫉妒。嫉妒心一經產生,就要立即把它打消,以免其作祟。要靠積極進取,使生活充實起來,靠提高自己來消滅嫉妒。

再次,當嫉妒心理萌發,或是有一定表現時,要能夠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動,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同時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找出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差距和問題,從而控制自己的動機和感情。當認清了自己後,再重新認識別人,自然也就能夠有所覺悟。


北京心智計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服務於青少年學生、家長、教師以及學校的高科技公司。

公司聘請北京師範大學方曉義教授、北京大學周曉林教授等長江學者為核心研發專家團隊,匯聚了心理學、腦科學、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專業研究人員,為心智用戶提供技術服務、基礎軟件服務、應用軟件服務、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家長教育服務以及心理諮詢服務,先後與北京師範大學、全球第三大獨立軟件供應商德國SAP公司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