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歷史背景劇《清平樂》中的商丘元素

宋代歷史背景劇《清平樂》中的商丘元素

2020年大陸古裝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看了幾集的感覺是,基本以歷史記載為劇情脈絡,加以藝術處理,其中對歷史元素比如服裝、官制、地理、人物和作品的復原算是比以往古裝劇有很大進步,再加上有王凱、江疏影、喻恩泰等強大的演員陣容和正午陽光這個優質的電視劇製作平臺,一上映就備受關注,受到廣大觀眾的熱議。

電視劇《清平樂》以宋仁宗的一生為線索,既講述了北宋皇帝趙禎從少年登基逐漸把控朝政到殫精竭慮愛民治國的故事,也表現了在風起雲湧的朝堂背後,仁宗的情感抉擇和喜怒哀樂。

宋代歷史背景劇《清平樂》中的商丘元素

而說起宋朝,那就不得不提一個城市,那就是商丘。商丘古稱宋州,宋州,古地名,別名睢陽郡,治所在宋城縣(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發跡於宋州,在宋州曾任歸德軍節度使,後來宋州成為宋朝的龍興之地。在宋朝景德三年(1006年),宋州升格為應天府,後升格建為南京,作為宋朝陪都。後來,北宋滅亡,趙構更是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建立了南宋王朝。

宋代歷史背景劇《清平樂》中的商丘元素

情景1:​晏殊改知應天府

宋代歷史背景劇《清平樂》中的商丘元素

在第二集的劇情中,晏殊因下人送東西遲到而在宮內責罰下人,被罰改知應天府。南京應天府雖只是陪都之一,卻對宋代有著不一般的意義,宋的國號正是來源於這裡,趙匡胤在後周時期的最後一任節度使是歸德軍節度使,歸德軍是

宋州的軍額,宋州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帶,隋開皇年間廢梁郡置宋州,取的是古宋國之名,南朝劉宋的國號也是類似的原因,劉裕的故里彭城屬於古宋國範圍,因此東晉封他為宋王,自立以後就以宋為國號。

宋代歷史背景劇《清平樂》中的商丘元素

趙匡胤以節度軍額所在州為國號“宋”,算是古典國號取名傳統的延續,到元明清就沒有這個習慣了。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為應天府,治宋城縣,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建為南京,確立陪都地位,靖康二年(1127年)宋高宗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繼位。

情景2:晏殊和范仲淹相聚應天府書院

宋代歷史背景劇《清平樂》中的商丘元素

同樣是在在第二集的劇情中,晏殊和范仲淹第一次相聚在應天府書院門前,范仲淹頭戴斗笠,身穿粗布麻衣,現身於應天府書院門前,雖未開始講學,卻以自己的身教給學生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宋代歷史背景劇《清平樂》中的商丘元素

作為電視劇背景的應天府書院在我國書院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列為北宋四大書院之首,與我國的嶽麓書院(今湖南長沙嶽麓山)、白鹿洞書院(今江西九江廬山)三大書院無爭議。嵩陽書院(今河南鄭州登封嵩山) 並稱為中國“四大書院”。


宋代歷史背景劇《清平樂》中的商丘元素

應天府書院就在應天,是

州郡置學的開端,晏殊、范仲淹功不可沒。應天書院的前身是睢陽書院,睢陽就是宋州/應天府的郡名。慶曆三年(1043年)升應天府書院為南京國子監,成為最高學府。


宋代歷史背景劇《清平樂》中的商丘元素

​虞城縣是當時應天府轄縣之一,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這一科,虞城縣同時出了狀

元王堯臣和探花趙概,是中國古代科舉史上的奇蹟,兩人是應天府學的同窗。

在電視劇《清平樂》裡你發現了哪些關於商丘的歷史元素?歡迎在下方評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