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之間看榆林

“兩山”之間看榆林

——鐵路裝備榆林分公司綠色發展工作紀實

職工公寓前一團團的桃花剛剛散去,檢修庫旁白色的李子花接著登場。最愛人間四月天,地處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邊緣的鐵路裝備榆林分公司,黃沙漫天的歷史早已遠去,處處是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如今的毛烏素已成為即將消逝的沙漠之一,成立二十五年的榆林分公司,也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視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理念,不僅建成一座花園廠區,更是將綠色發展、低碳環保滲透到每一個生產車間和檢修流水線上,使綠色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金山銀山。

“兩山”之間看榆林

讓綠色成為頂層設計

杜絕生產佈局中的浪費,優化檢修整體佈局,在分公司框架內,開展跨車間的檢修合作,挖掘既有產能和檢修潛力,減少重複投資和重複建設,是榆林分公司二十五年發展歷程中,總結出來的一條寶貴經驗。

“當初在興建廠修、車輪車間的時候,就充分考慮到部分生產班組產能過剩的問題,廠修車間內不設內製動、鉤緩檢修班組,兩個班組同時供應廠修、段修兩個車間的配件供應,減少了重複建設,也使過剩產能得到釋放。”段修車間主任趙世昌介紹道。

為保障兩個不同標準的配件檢修質量達標,該分公司職工除加強業務理論的學習外,還加大設備設施的技改更新工作,引入滑閥、閥座自動研磨機,更新制動閥檢修流水線,引入車鉤探傷裝置,檢修工作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水平得到顯著加強,工作效率呈幾何式提高,除保障正常配件供應外,還先後參與了新型空氣制動系統和長檢修週期緩衝器科研攻關項目,一手抓生產、一手抓科研,在綠色檢修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毫釐之間的“綠色經濟”

有了頂層設計的“加持”,該分公司以綠色為主的檢修生產流水線上一片繁忙。

面對自備車檢修工作的不斷髮展,一大批老設備、老機床已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如何通過技術改造,讓老設備重新煥發生機呢?榆林分公司與西南交通大學共同研發的WDES便攜式輪對檢測評估系統,就是科技改造讓舊機床成為綠色生產尖兵的生動例子。

便攜式輪對檢測評估系統系統通過加裝模塊,將手機終端、檢測評估系統和機床進行連接,運用紅外激光,對所需鏇修輪對的輪緣高度、厚度、輪輞寬度等7個參數進行自動測量,自動換算,得出輪對兩側車輪的鏇修量,並通過無線wifi,自動上傳至機床微電腦中。職工操作時,只需將車輪固定,並輸入軸號,機床便會按照鏇修量,進行精準鏇修作業,減少31%的車輪鏇修量,切削後,平均單個車輪的輪緣厚度值增大約1mm,可增加車輪使用壽命10萬公里左右,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減少檢修過程中的切削量,讓檢修經濟性與資源利用率得到雙贏,一批舊物改造、技改創新項目和小發明、小創造不斷湧現,不僅成為檢修工作中的倍增器,也讓綠色發展集腋成裘,不斷壯大。

“兩山”之間看榆林

讓綠色生產成為常態

在鮮花盛開的檢修庫門口,一輛剛剛完成噴漆作業的C64K型自備車,在陽光的照耀下,“國家能源集團自備車”和集團logo分外鮮亮。

“我們使用安全環保的水溶性漆,噴漆過程安全環保,無刺激氣味,油質均勻,不褪色不掉色,還具有使用壽命長的特點。”剛剛完成整車噴漆作業的職工介紹道。

車輛配件除鏽、噴漆作業多,作業中產生粉塵、油漆碎屑較多,且夾雜煤渣、木屑、塑料等雜物,是檢修生產中產生的主要危爆物。為保障作業安全,各拋丸除鏽工序均配有灰塵集中收集裝置,避免灰塵擴散,但除鏽作業中還有大量的鋼珠與粉塵、雜物混雜在一起,集中交專業危爆品處理公司,不僅費用較高,還會導致大量的資源浪費。

“我們的這套拋丸回收裝置操作便捷、佔地面積少,可一次性將除鏽作業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進行分離篩選,並按照拋丸鋼珠的直徑大小進行分類,使鋼珠可以重複使用,每年可節約資金300餘萬元。”廠修車間主任郭一田介紹道。

類似變廢為寶的事例數不勝數,該分公司將自備車高級修程中退下來的車輛配件,如閘瓦、橡膠墊圈等,根據其使用壽命,集中配送到下級修程車間,使車輛配件物盡其用,也將綠色生產灌輸到每一名職工心中。

如今,走在榆林分公司的廠區內,已是楊柳吐翠,百花爭豔,檢修庫內,飛舞的焊花,正在空中畫下一道道金色的弧線,綠色和金色在這裡交織,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在這裡相會,正書寫著鐵路裝備榆林分公司綠色發展的嶄新畫卷,奏響智慧鐵路自備車檢修基地的壯麗凱歌。(文圖 張素斌)

來源:在線陝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