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縣:“三個三”推動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

今年以來,合江縣在城鄉基層治理中著力破解“三社聯動”新課題,通過“三個三”工作措施,著力把牢社會組織的發展方向,增強社會組織的能力水平,發揮社會組織的實質作用,積極推動了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創新實踐。

堅持“三個引領”,把牢社會組織發展方向。突出黨建工作在社會組織孵化、成長過程中的引領作用,通過夯實組織基礎、完善規章制度、搭建有效平臺,實現黨組織對社會組織的全面規範引導,確保發展方向不偏。一是組織引領。堅持應建必建,全域覆蓋的原則,在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中全部建立黨組織,不夠組建條件的實現黨建工作指導員全覆蓋,通過單獨組建、聯合組建、區域性組建等方式,不斷擴大社會組織黨組織有效覆蓋率。目前,全縣有社會組織58個,單獨建立黨支部的有47個,單獨建黨率達81.03%,建立聯合黨支部的有5個,黨組織覆蓋率達93.1%。二是制度引領。將社會組織黨建情況納入註冊登記、年檢年審、等級評估和政府購買服務範圍,定期對登記的社會組織進行量化考核,建立了“週報表、月聯席、季通報、隨機問效”等工作制度,並將黨建工作與政府扶持政策掛鉤,激發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平臺引領。為解決社會組織註冊流程繁瑣、發展缺扶持等問題,縣委全面建立“三級孵化”平臺,形成了“鎮街+社區+社會組織”的三級聯動模式,把服務平臺建設成社會組織黨員和黨組織的孵化基地,實行社會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同步孵化、同步指導、融合發展,免費為社會組織提供能力培訓、信息共享、創業扶持等服務,變以往社會組織分散管理為集中管理。今年來,已成功培養社會組織黨員8名,孵化社會組織黨組織2家。

強化“三方保障”,增強社會組織能力水平。合江縣著眼制約社會組織發展的瓶頸問題,強化經費、人員、政策三方面的保障,著力提升社會組織能力水平。一是經費保障。全縣制定了社會組織的財政資金補助政策,規範黨費收繳、全額返還制度,按0.5萬元/個標準給予新建立單獨黨組織的社會組織一次性補助,按0.3萬元/個每年標準給予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經費補助。落實黨建工作經費稅前列支制度,加強對工作經費、黨費的監督管理。二是人員保障。為確保社會組織有人幹事、能幹事,探索推進社會黨組織書記“雙推雙考”模式,擇優選派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依託縣委黨校、三河學院等師資力量,採取“理論學習+實地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對社會組織負責人進行培訓,全縣每年至少舉辦2次培訓班,培訓社會組織負責人達228人次。制定黨建工作指導員“孵化計劃”實施方案,加強黨建指導員的孵化和管理。根據社會組織實際,選派47名黨建指導員到社會組織從事黨建工作,新吸納社區黨員骨幹25名,充實了社會組織黨支部班子。三是政策保障。為了吸引社會組織入駐,降低准入門檻,對在社區開展服務的社會組織實行“擔保註冊”,制定社區治理主體“責任清單”,釐清社區黨委和社會組織責任和服務範圍,為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創造條件。將社區活動場所、教育培訓等資源向社會組織開放,使社會組織成為社區黨組織的得力助手。

抓實“三項工程”,發揮社會組織實質作用。為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合江縣以“三項工程”為抓手,引導社會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發揮作用。一是“兩新聯村”工程。緊緊圍繞全省“兩新聯萬村,黨建助振興”行動統一部署,落實43個社會組織與貧困村、幸福美麗新村、項目建設重點村、鄉村振興試點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示範村等村級黨組織結對共建,通過實現優勢互補,互促共贏,“點對點”地解決困擾鄉村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勞動力轉移、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等方面的問題,為全縣脫貧攻堅和基層治理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二是“兩新戰疫”工程。在疫情防控中,充分發揮社會組織黨建引領作用,動員社會組織黨員、職工積極捐錢捐物,並將社會組織納入全縣五級網格防控體系中,黨員主動參與摸排調查、點位值守、宣傳勸返、知識普及等工作,服務群眾10萬人次,築牢全民戰“疫”防線。為支援武漢抗疫,截止3月底,全縣社會組織黨員交納特殊黨費約5萬元,社會組織捐款約32萬元,捐贈蔬菜水果15噸,口罩5000個。三是“平安建設”工程。聚焦治安管理、矛盾糾紛排查、信訪維穩等難點熱點問題,探索構建“人人參與、齊抓共管、群防群治”的治安體系,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平安建設,有效提升居民滿意度、獲得感。今年來,入駐橋凼社區的社會組織“瀘州心源社工”組織轄區基層幹部、黨員、志願者、樓棟長組成100餘人的義務巡防隊伍,巡防隊成立以來,共組織走訪居民3000餘戶,發放宣傳單1萬餘份,解決群眾反映問題300餘條。 (毛維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