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管控即將“登陸”長城文化保護

春和景明,微風徐徐

在古老的長城沿線

滿坡山花悄然綻放

天眼管控即將“登陸”長城文化保護

伴隨山花爛漫的春季來臨,延慶區長城文化帶建設以“長城勘察測繪和保護信息系統建設工程”為標誌,在八達嶺長城開始復工,全區26.6公里磚石長城本體數據的採集即將完成,釐米級高精度三維模型建設工作即將開始。

天眼管控即將“登陸”長城文化保護
天眼管控即將“登陸”長城文化保護

延慶區長城勘察測繪和保護信息系統是長城信息化保護管理的綜合應用系統,是“生態長城”“數字長城”建設的探索與嘗試。多種數據支持、數據可視化是這個管理系統的一大亮點,更重要的是通過點雲技術、航拍技術與專門的智能管理平臺相結合,實現長城數據的智能化管理,這成為長城保護的一項創新舉措。

天眼管控即將“登陸”長城文化保護

用無人機搭載各類攝影設備進行數據採集,結合衛星數據、激光掃描技術等,對長城本體及其沿線環境進行全面勘察測繪,根據保存現狀、病害發展、環境變化、周邊建設情況等各項指標對域內長城進行全面評估,為我區長城保護管理的人性化、科學化、精細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介紹,我國目前航測測量規範精度為5釐米,而因為長城文物的特殊性,延慶區的長城勘察測繪精度優於2釐米,遠遠突破了規範的上限,同時,這種貼近傾斜攝影測量技術也是首次應用於長城保護工作中。採集來的各類數據,經過後臺加工形成可以三維瀏覽、測量、統計的長城本體模型和周邊高精度照片,為今後的長城保護工作提供精準的基礎數據。

天眼管控即將“登陸”長城文化保護

在三維建模工作完成後,利用無人機遙感巡查和物聯網監測技術,對長城上的病害因素、變化情況等進行監測,所獲取的數據可以與已建模型自動比對,從而精準監測長城本體病害及周邊環境等各項變化。

此外,因無人機的空中優勢和長城數據的精準採集,在長城保護範圍內的新建築也將無處遁形,如果出現違建,系統在比對的過程中會發出警報,文物部門將聯合各相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置,在全市率先形成對非法侵佔長城文物空間行為的“天眼管控”態勢。

天眼管控即將“登陸”長城文化保護
天眼管控即將“登陸”長城文化保護

系統建成後,將向區內長城保護員開放,可隨時訪問、調取長城本體模型,查看各段長城的評估報告,並彙總病害監測信息,對長城保存現狀進行實時比對,及時發現問題,為長城保護管理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據介紹,為了使長城保護員擁有全面使用、操作本系統的能力,延慶區正計劃增加長城巡查的無人機數量,並對具有一定基礎條件的長城保護員進行飛手培訓,讓保護員可以直接操作無人機進行自動巡檢,這將使延慶區的長城保護員成為全市率先具有數字化科技系統支撐的基層長城巡查隊伍,在全國也尚屬首次。

天眼管控即將“登陸”長城文化保護天眼管控即將“登陸”長城文化保護

隨著《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的發佈,延慶區加快了長城文化帶建設的步伐,重點搶險項目、組團推進項目、文化地標項目、長城遺產監測和數字保護工程等都在陸續啟動。這些工作與長城保護員隊伍和文物志願者隊伍建設一起,構築起人防、技防、物防三重長城保護防線。即便是在防控疫情期間的特殊時期,延慶區的文物保護工作也一刻沒有停步。除了做好基礎研究、項目儲備、文物安全巡查等工作外,長城保護重點項目的復工復產成為當前的工作重點。針對疫情,延慶將原計劃的長城保護員實地培訓更改為線上教學,聘請長城專家尚珩進行10個篇章的授課,既解決了人員聚集和地域限制的問題,又遵從了防疫要求,滿足了長城保護員的繼續教育需求,這在全市也是首次。

天眼管控即將“登陸”長城文化保護

在今後的工作中,延慶文物部門將按照長城文化帶建設的總體佈局,引進科技創新技術,使現代科技與傳統保護工作完美融合,做好全市長城文化帶建設的排頭兵,助力延慶區長城保護工作勇立潮頭。

天眼管控即將“登陸”長城文化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