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鏽與骨》:三種人生態度,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鏽與骨》:三種人生態度,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法國導演雅克·歐迪亞是法國著名的劇情片導演,他的作品注重用劇情講故事,在他為數不多的作品裡面,得獎最多的就是最佳編劇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這一點主要受益於他早期寫電影劇本的經驗。歐迪亞所有的作品,都由自己擔任編劇。

《鏽與骨》就是其中一部劇情片,這部電影主旨是一個勵志的故事,然而勵志片到了文藝導演的手裡,終究有些不一樣,沒有時來運轉,沒有遠大抱負,甚至沒有一句勵志的言語,通過普通人物的故事,刻畫出人物多層次的特性,看他的電影,不是在大起大落裡沉浮,而是慢慢品味人生,慢慢感受到內心的變化。


《鏽與骨》:三種人生態度,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鏽與骨》講述的是:一個落魄的拳手阿里帶著兒子山姆,被生活所迫去投靠自己的姐姐,一次偶爾,在酒吧裡認識了虎鯨訓練員斯蒂芬妮。本來擁有光彩人生的斯蒂芬妮,在一次表演中,被虎鯨吃掉了雙腿,從此一蹶不振。兩個落魄的靈魂,兩段不幸的人生,在互相撫慰中產生了感情,他們彼此照顧,彼此鼓勵,走出黑暗的人生,成為彼此生命中的“骨”。

為什麼叫《鏽與骨》,我的理解是“鏽”是一種病態的描述,象徵著過往迷茫灰暗的人生,象徵著過去遭遇的不幸。“骨”代表了重生,象徵著重新生活的勇氣,象徵著未來的希望依然存在。

從電影里人物經歷的幾個階段,我們可以詮釋出三種態度,詮釋了生命的本真。


《鏽與骨》:三種人生態度,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一、人生總有各種不期而至,包括災難

歌迪亞是個虎鯨訓練員,她享受舞臺帶給她的自豪感,她性感而美麗,習慣別人追隨的目光,電影裡剛出場的她,讓人有一種羨慕而又遙不可及的感覺。

或許她從未想過自己會經歷這件事情,一場意外,醒來後的她,躺在床上,看到自己兩條只剩半截的腿,絕望、崩潰、自殺,她都想到過。

生活還是得繼續,時間不會等你,人也一樣。當所有人習慣了這一點,她也只能習慣,只能面對。看望的人越來越少,家裡的人越來越少,剩下的只是偶爾來幾次的護工,還有幾扇窗和一扇門。

我一直在想,斯蒂芬妮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會想到阿里,阿里是所有她認識的人裡面,最不熟的那一個,甚至都談不上認識,阿里只是酒吧裡送她回家的一個人熱心人,因為借冰塊,順手把電話號碼留在她家冰箱上面。


《鏽與骨》:三種人生態度,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斯蒂芬妮也許所有人都找過了。中國有句古話“久病床前無孝子”,誰又會對她這樣一個癱瘓,生活難以自理的人真正有耐心呢?一通電話,阿里真的來找她了。她問“你知道我的事情嗎?”,他答:“從電視上看到了。”

沒有一句同情的話,也沒有任何鼓勵的話,阿里推她出去曬太陽,帶她去海邊散步,帶她去游泳,把她當成一個普通人看待,帶她走進正常人的生活。

阿里的這份陪伴,這份真,正是斯蒂芬妮最珍貴的。

電影裡阿里就是斯蒂芬妮的引路人。沒有人能保證一生風雨無阻,生活也不會叫你怎樣面對不幸,它就突然來了。在無數次譴責完為什麼不是別人之後,生活還是原來的生活。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直面現實,接受現實,按照現有的規則走下去。


《鏽與骨》:三種人生態度,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二、我們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

一來二往,阿里和斯蒂芬妮成了炮友。在阿里看來,或許這種關係跟他與別的女友沒有什麼不同,他也沒有承認過什麼。

他們之間關係的轉折發生在一次拳賽贏了,他們去酒吧慶祝,斯蒂芬妮之前很愛跳舞,看到酒吧裡扭動的身姿,再看看自己的腿,她只是安靜地坐在一邊。阿里和酒吧裡的女人跳舞,並當著斯蒂芬妮的面帶著那個女人走了。

第二天,斯蒂芬妮來到他們常來的海灘邊,平靜的問他:“你覺得我們是什麼關係,女友還是某種意義上的哥們,你會跟你的好哥們上床嗎?”此時的阿里,表現出了極不耐煩的樣子,既不回答,也不想聽她說下去。斯蒂芬妮直奔主題:“如果你想維持我們的關係,就必須做些有助益的事,我在跟你談溫柔體貼,就像你跟我在一起時,一直做得那樣。”

在一段關係裡,兩個人是平等的。電影裡的斯蒂芬妮並不會因為自己是殘障人士,就顧影自憐。沒有健全的體格,但是最起碼保存健全的人格。


《鏽與骨》:三種人生態度,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想起最近熱映的韓國電影《82年的金智英》,金智英成長在普通職工家庭,雖不是出生富貴,但也算幸福。她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好女兒,結婚後,為了家庭犧牲了工作,努力成為好妻子、好媽媽,而她作為自己,卻什麼都不是。金智英患了抑鬱症,或許是出自於自身的反抗,或許來自於外界的話語。社會對於女性的要求過高,對家庭主婦更是充滿了偏見,用電影的話來說,就是寄託丈夫的“媽蟲”。

我們總是在不同的角色間互換,努力演好每一個角色,卻常常忽視了自己。金智英抑鬱,因為她找不到自己,因為她的辛苦換來的是卑微的偏見。我們可以是女兒、妻子、媽媽,我們更是自己,任何一段關係中平等的個體。就像斯蒂芬妮那樣,追求平等的關係,才是對別人、對自己最好的尊重。


《鏽與骨》:三種人生態度,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三、堅守執念,是對人生最好的交代

斯蒂芬妮殘疾之後,消沉了一段時間,但她從未放棄,她用殘缺的身體去游泳,坐在輪椅上比劃著指揮的動作,她聯絡之前工作的同事,用笑容掩蓋悲傷,她和阿里上床,試圖尋找曾經的自己。後來,斯蒂芬妮成為地下拳手的聯絡人,她無視別人異樣的眼光,也享受別人崇拜的表情,就像她之前享受指揮虎鯨一樣,這是她的執念,是內心最真實的需求。

阿里因為掌骨斷裂,落魄之餘成了保安。後來結實了一個打地下黑拳的人,他毫不猶豫,不惜性命去打拳,他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拳,這是阿里的執念,他在打拳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

斯蒂芬妮和阿里的角色設定,就是不帶任何光環的,就像現實生活中平凡的我們。或許我們不像他們那樣經歷那麼大的轉折,但是我們都曾經驕傲,帶著渴望沉浸在享受人生中,然而命運不是公平的,它甚至不會打招呼,就送來一場暴風雨。斯蒂芬妮和阿里始終堅守自己的執念,在摸透了現實後,走出自己的風格。


《鏽與骨》:三種人生態度,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電影的最後,斯蒂芬妮和阿里最終走到了一起,兩個落魄的靈魂,互相依偎著,共同成長。

《鏽與骨》整部電影,沒有表現出大起大落的場景,整部電影的背景都是藍色,所有事情的發生都只是生活中的一個片段,時間照走,也許這就是導演厲害的地方,將現實刨在面前,態度你自己決定。

我唯一契而不捨,願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過是保守我個人的心懷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個真誠的人,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在有限的時空裡,過無限廣大的日子。——三毛

這就是平凡人的小故事,我們或許不會經歷像電影中那樣大起大落的人生,然而只要活著,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煩惱。而幸福的秘訣通常很簡單,無論何時,無論何事,只要我們心懷期待,寬容自己,就是對人生最好的交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