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什麼叫實證?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有兩位出身於高貴家族的比丘是好朋友,其中一人精通三藏,嫻熟於唱誦並弘揚經文。他教導眾多比丘,而成為十八個比丘團體的指導老師之一。另一位比丘則在虔誠精進的修行之後,證得阿羅漢果。有一次,證阿羅漢果的比丘到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訊時,這兩位比丘碰面了。精通三藏的比丘不知道他的朋友已經證得阿羅漢果,反而輕視他,認為這老比丘對神聖的經藏所知不多,因此決定盤問他幾個經藏的問題。


佛陀知道了他這種不友善的居心,出於慈悲心,就問熟悉經藏的比丘有關禪那的實證問題,但他無法作答,因為他只知道依據經典教導別人,自己卻沒有親自履行。另一位比丘由於精進奉行佛法,已經證得阿羅漢果,所以回答了所有的問題。佛陀因此讚歎阿羅漢比丘,而對熟悉經藏的比丘不讚一詞。


佛陀開示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其他比丘不明白為何佛陀大力稱讚老比丘,卻沒稱讚他們的指導老師,佛陀向他們解釋道,熟悉三藏但不知奉行的比丘,像牧牛人,只為牧牛而獲得工資,而親自奉行佛法的比丘,就像牛主人一樣,享受牛的五種生產品。所以說,熟悉三藏的比丘只得到了學生對他的恭敬,沒有修行聖果的益處。而阿羅漢比丘雖然懂得不多,只能背誦一些經文,但清清楚楚地明白其中的法義,並且精進修行,克服了貪、瞋、痴三毒,真正地證悟了修行的聖果。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所以,修行一定要有實證!什麼叫實證?


舉個例子,你要減肥保持身材,你去找到健身教練,聽他說如何鍛鍊,你信受他的建議,每天進行科學的運動,堅持幾個月後,果真瘦下來了,你內心充滿了對減肥成功的欣喜。這個欣喜,是你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你瞭解減肥的每一個階段,親身體驗了每一個過程,能夠從身心感受,以及意識概念中,如實、系統、細緻地解說減肥的每一步,心靈對於減肥的內容、名相、體驗、覺受、過程的熟知,就是實證。


你生病了,去看醫生,醫生為你開了藥,叮囑你如何按時吃藥,你聽從醫生的話語,通過吃藥康復了肌體,對於藥物的覺受,對於身體康復過程的體驗,對於生病以及病好後,整個過程的詳細、細膩的覺受感知,這就是實證。實證,一定是親身感受體驗;實證,一定不僅僅是聽聞別人如何說,而自己不去履行,沒有親身檢驗的,僅僅流於思維分析的,不是實證,你不吃藥不可能病好,你不健身不可能減肥。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實證,就是親身履行佛陀的教誨,依據如來教言去思維,去禪定,去懺悔,去深觀自心實相,破迷離幻,離幻即覺,是為實證佛法。


我們兩人曾經是同事,在一個辦公室辦公,有一天你放在桌上一千元錢不見了,怎麼找都找不到,於是你懷疑是我偷了你的錢,從此之後,你看到我就心生厭惡,覺得我是偷你錢的人,無論我說什麼,做什麼,你內心深處對於我的憎惡,會將我的言談舉止加工成一個小偷的形象,無論我表現得如何光明磊落,在你心裡,這些表現都是一個偽君子的虛偽,只要你看到我,內心就會緊張、排斥、痛苦。


直到有一天,你在收拾辦公桌的時候,在你的抽屜裡發現了被遺忘的那一千元錢,你的內心體驗,瞬間被這一千元錢顛覆,你知道這麼多年是你誤會了我,冤枉了我,我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僅僅是你誤會猜忌的心,所投射出來的想象,於是你的內心很愧疚,同時內心也有一種釋然的體驗,看到我的言談舉止,也就不再是一個極力偽裝的偽君子。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在你跟我道歉、懺悔的一瞬間,你的心靈就從對我記恨,排斥和恐懼的種種體驗中,瞬間就解脫出來了。你內心從對於別人的嫉恨、仇恨、排斥和恐懼解脫的瞬間,內心裡面釋放出的真誠,內心體驗到的,不再被恐懼綁架的安詳,內心原本的自由和安定,內心原本的安詳和泰然,它們就會展現出來。


人的心原本是柔軟、安詳的,是被人的意識的分別和慾望的取捨綁架了心靈,而扭曲了心靈原本的純淨、安詳和安全感。你內心能夠釋放對於我的仇恨,你內心能接納,寬恕我的罪過,也就在你接納、寬恕我的同時,解脫了你自己。心,不隨意識分別所搖擺,心,不隨情緒體驗所波瀾,心在身心慾望相續的當下,能安然的住在當下的清醒中,不被身心自我,意識情緒所遮蔽的覺照,覺察就是實證,無求就是解脫。


內心釋放了對於我的仇恨和排斥,內心安詳了,心靈覺照自然明晰純澈,你對於我形成的觀念,“他是小偷”這個概念覺受,就會自然從心靈安詳脫落了,你不用去反覆地在你意識當中告訴你自己:他不是小偷、他不是小偷。你內心寬恕對於我的猜忌,警惕和恐懼的體驗一旦在寬恕溫暖中融化,“他是小偷”的這個概念、記憶,它就像是窗戶上的泥巴一樣,幹了之後自然就掉下脫落了,不需要你去刻意改變它,不需要你在意識上去改變它,意識的根源在於心靈覺受體驗,當體驗的覺受改變了,意識概念就自然淡化脫落了。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換個角度說,即使我真的偷了你的錢,你的內心並不計較,你心靈大度包容,根本不在意是不是我偷了你的錢,對於我依舊是和善、包容、溫暖、熱情,真誠的面對我,赤誠的與我交往,我是不是賊,根本不會擾亂你對於我的態度,在你的心靈中,我依舊是你的好朋友,你見到我,想起我,就會眉開眼笑,這種溫暖光明純淨大度的心靈,即使遭遇了你丟錢的事實,也絲毫不會將你的心靈帶入猜忌、仇恨、冷酷的地獄中,日夜煎熬。


所以,決定我們生命境界的,絕對不是外界遭遇的事實現象,而是我們心靈對於外界接納的態度,我們一生遭遇的痛苦煎熬,仇恨怨毒,憤怒嗔恨,都是我們自己的自心現量!


故而佛說,緣起性空,自心現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緣果報,毫釐不爽。


修行者內心沒有敵人,見苦難眾生皆是平等大慈,見仇敵親友皆與我一體同悲,見世間萬物皆是如來所現,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因為,你所見的所有一切,僅僅是自己的心識業力,所投射自心夢境,你見到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心。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反過來講,如果一個人不去修心,不去改變自己內心裡面對世界的體驗的方向,你學法沒有用處的,學法只能在你的意識和思維當中去理解、記憶。如果你的心並不渴望佛法,並不依據佛法所指的方向去踐行的話,學法無用的。佛法是打開你的心靈牢籠的鑰匙,這個鑰匙給你了,你不去開啟牢籠,沒有用處的。


就像你天天看菜譜,你把全世界各地的菜譜全部看完了之後,你一口飯都沒有吃到,那個飯,是我們內心清淨安詳的覺受,是我們內心脫離了恐懼、仇恨、排斥、懷疑,這些讓內心陰冷的覺受,而展現出來的心靈原本的純淨、安詳、喜悅、柔軟的光明。所以修行的人,一定要向自己內心深處走,一定要去實證。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哪裡出了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