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洩露到底離我們遠嗎?

隨著人們對互聯網越來越依賴,互聯網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惡意程序、各類釣魚郵件和欺詐信息一直以來保持高速的增長,同時黑客攻擊和內部外洩,導致大規模的個人信息、企業數據洩露事件頻發。

信息洩露到底離我們遠嗎?


2011年至今,已有11.27億用戶信息被洩露。包括基本信息、設備信息、賬戶信息、隱私信息、社會關係信息、網絡行為信息和企業涉密信息等。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個人信息洩露數已知可達55.3億條左右,也就是說,平均每人就有四條個人信息被洩露。

有的人會說:反正也不是什麼名人,個人信息就算洩露了也不要緊。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

也許個人信息洩露造成的損失,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料。舉例來說,如果你的電話號碼洩露,就有可能接到各種騙子的虛假信息、騷擾,並可能由此滋生電信詐騙等犯罪行為;此外,如果你的身份信息、支付信息洩露,還有可能造成銀行卡盜刷,第三方賬戶被盜等情況,給你帶來數額不小的經濟損失。

除個人信息洩露外,網絡科技公司、電信運營商、房地產、物流公司、醫療機構、司法、政務機構和軍工等,存在數據集中並且涉密級高,是最容易被攻擊者盯上,也是最應該引起特別注意的單位。

根據B2B International和卡巴斯基實驗室研究顯示,過去一年,全球的企業中42%至少經歷一次數據洩露事故,其中五分之二的事故會影響客戶的個人識別信息(中小企業為41%,大型企業為40%)。

對企業來說,存儲及外發敏感數據是幾乎無法避免的,如何保護數據就成為了每個企業非常重要的安全問題。

其實目前對數據保護而言,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