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被盯著才乖? 孩子的“自律性”如何培養?

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電腦一玩一整天,睡覺、吃飯、上幼兒園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何謂自律,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自我管理的狀態,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受外在限制或壓力所產生的迫不得已的行為。


孩子要被盯著才乖? 孩子的“自律性”如何培養?


培養孩子的自律,幾歲是關鍵?


生命的前三年,肯定不是合適的時機,因為0-3歲,孩子需要父母傾注大量的愛。而且這個時候,你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到了3-6歲的時候,是孩子規則意識和早期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管理開始萌芽,他們會開始表現出強烈地證明自己能力的意願,而且開始在遊戲中制定規則,並且樂於接受管束,不像兩歲時那樣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了。


3-6歲的孩子各種能力都開始發展了起來,可以理解你的指令,並且能順暢表達自己的想法。


所以,從3歲開始,父母就可以著手培養孩子的自律,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要到10歲才能真正形成自律,內化成自己的習慣。而能做到自律的孩子,在學習上的習慣和效率都會高很多。


其實總的來講就是說:孩童時期的可塑性最強,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律習慣比教授知識更有益。


孩子要被盯著才乖? 孩子的“自律性”如何培養?


要想孩子做得好,首先讓他感覺好。


如果大人焦慮緊張,是會直接傳染給孩子的,他們就會跟著煩躁不安,就會自動降下速度。


如果家長仍然以超我的標準來看待孩子由自我調節後的自律,很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為了化解這種焦慮,很多家長會對孩子進行負性的評價,而這種評價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使之對自己自律的能力產生懷疑,於是事情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那麼,我們該如何有效的提高孩子的自律力呢?


▌1.制定合理的家庭規則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即便是在家裡,也要制定合理的規則。對於孩子來講,他們天生是沒有“我只能吃一顆糖”、“我只能看十分鐘的電視”這種意識的。也就是說,孩子不是天生就會自律的,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講,自律的前提應該是他律。


他律是自律的基石。對於孩子而言,自律最開始源於家庭規則建立。


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比如看電視、吃糖果,這時候就需要來自父母的“他律”。


比如孩子想要玩iPad,那麼就規定時間,和孩子講好每次只玩15分鐘,時間到了後,就讓孩子去做別的事,如果孩子還鬧著要再玩一會,父母也別輕易放棄執行。


通過制定符合孩子認知水平的規則,讓孩子知道,想不想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每個人的行為必須在一定的規則和邊界內。


孩子要被盯著才乖? 孩子的“自律性”如何培養?


▌2.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在自律的反面,有個詞叫拖延:


“作業週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


“爸媽還沒催,我再多玩會手機”


“沒事兒,再睡會,上學應該不會遲到”


“反正不急……”


本該現在完成的事,總會給自己找很多的理由,然後拖延下去。面對這類孩子,想要培養他的自律,就要引導孩子認識時間、管理時間、利用時間。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比如當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願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定時間內做完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孩子要被盯著才乖? 孩子的“自律性”如何培養?


▌3.先“苦”後“甜”,延遲滿足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當引導孩子按照先“苦”後“甜”的原則做事情,教會孩子先將享樂推遲,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標,再去“享受”。


不要總是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要求或慾望,給他們一個等待的時間或是通過做事情來交換,這是一個意志力鍛鍊的過程,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抵禦誘惑的能力。


比如已經上學的孩子,讓他放學回家先做完功課,再去玩。


或者帶孩子逛商場,孩子總是要這要那,那麼出門之前,父母就該提前告訴孩子“一次只能買一樣”,其他東西等到下一次再買。這個等待的過程中也能讓孩子逐漸學會自我控制,學會等待。


當然,如果父母承諾了,就一定要兌現。


孩子要被盯著才乖? 孩子的“自律性”如何培養?


▌4.孩子的自律,根源在於父母


不自律的家長很難教育出自律的孩子。


如果你做事拖拖拉拉,經常拖延,但是要求孩子自律的話,這是沒有說服力的。尤其家長是孩子模仿的對象,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孩子也可能會成為那樣的人。


所以,想要孩子自律,不妨自己先做到自律。這樣家長能為孩子起到一個表率作用,有時候不用你說,在耳濡目染中,孩子已經成為自律的人了。


試想如果我們小時候,一個吸菸酗酒通宵麻將的大人,反覆對你說:“你要多看點書”、 “你怎麼就知道玩”......這樣的“言教”對孩子來說,毫無說服力。


家長是孩子學習的一面鏡子,父母的生活毫無自律,行為缺少基本的自控力,孩子極有可能有樣學樣。


畢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過“身教”這兩個字。


日本藝術家山本耀司的一席話激勵過無數人:“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


那些懂得自律的孩子,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