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硬任務。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必須在鞏固成果、提高質量、建立長效機制上下真功夫、出硬舉措,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

一是扶志與扶智融合,鞏固教育脫貧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讓孩子接受教育是貧困家庭的希望,掌握工作技能是脫貧的基礎,教育扶貧必須堅持扶志與扶智雙向持續發力,增強貧困群眾的脫貧能力,夯實脫貧基礎、鞏固脫貧成果。堅持打好控輟保學核心戰役,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目標。進一步壓實縣長、局長、鄉長、村長、校長、家長、師長“七長”控輟保學責任,完善縣、鄉、村、校“四本”臺賬,聚焦流動人口、留守兒童、殘疾學生等重點群體精準施策,健全各學段全覆蓋,包含“獎、貸、助、補、減、免、勤”等資助手段的全方位資助政策體系,保證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失學。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加快學校發展、加強專業建設、加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通過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殘疾人培訓等,讓有意願的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1門就業技能和1-2項實用技術,自食其力脫貧。

二是科研與生產結合,提升科技扶貧質量。高校是科技扶貧的主力軍,必須充分發揮思想庫、智囊團、培訓師等作用,採取多種工作模式,幫助貧困地區高質量、可持續脫貧。產業扶貧重在打造特色,充分發揮高校學科優勢,幫助貧困地區確定優勢特色產業,將企業(園區)作為承載平臺,組建專家創新團隊、建設創新示範基地、培訓技術人才,提升產業扶貧質量。科技特派員重在提高發展技能,形成以區域和產業科技特派團為主,科技特派員相互補充、緊密合作的科技服務模式,覆蓋果樹、蔬菜、養殖、文化和旅遊等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直接託管重在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高校可採用“託管+創新”的模式,直接託管貧困地區的醫院、學校,加強硬件投入和人才培養,助力當地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駐村工作隊重在精準脫貧,高校駐村工作隊通過宣講政策、加強黨建、精準施策,直接帶動貧困村脫貧致富。

三是脫貧與防貧並重,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是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的關鍵,必須堅決貫徹“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統籌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保持教育扶貧政策的持續和穩定,建立健全脫貧防貧長效機制,做到脫貧與防貧防返貧兩手抓兩手硬。以非持續穩定脫貧戶和非建檔立卡低收入戶等貧困邊緣戶學生為重點監測對象,聚焦因意外事件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通過基層學校預警、部門聯動、主動申請等方式及時掌握致貧返貧情況。通過建立健全防貧保險機制、政策救助機制、學校臨時救助金和社會救助機制,防止因學返貧現象發生。充分利用師範院校資源,在深度貧困縣建立教師培訓基地,在教育發展規劃制定、教師隊伍建設、師範教育改革三點發力,為貧困地區培養一支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

【作者韓俊蘭:河北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

原載2020年第7期《中國高等教育》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