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石的文化積澱千年淵緣:從和氏璧說起

所謂賭石,就是用美玉來賭博。“神仙南斷寸玉,大師往往失手。”玉在地下埋藏時就很神秘,沒有一種儀器能探測到它。等它被挖掘出來時,外面又包著一層岩石的皮殼,皮殼裡面是什麼,依舊沒有人說清楚,所以行內把判斷玉的過程稱作賭石。

談起賭石,很多人都會說,中國的翡翠賭石是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然而,這種認識不對,因為賭石不是隻有幾十年的歷史,相反它的歷史有數千年之久。

賭石在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存在,經過歲月變遷,歷史的滄桑,已經由賭石、玉石交易等活動轉變為為中國玉文化,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有別於世界其他文明的顯著特點。

玉是中國文化和民眾生活的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人們佩戴、鑑賞、把玩玉,對其重視程度遠遠超過金銀珠寶,而其中良玉則更是備受民眾的青睞。

如果我們說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齊家文化是玉文化起源的重要考古證據,那麼我們不得不說,至少春秋石器的和氏璧是中國賭石最早的藍本。

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在荊山得到一塊璞玉(即未經過加工的美玉),他喜出望外,獻給楚厲王,希望得到賞識。楚厲王叫來一群專家對這塊璞玉進行鑑定,結果經過反覆鑑別,這群專家一致認為這塊璞玉是塊石頭。

拿一塊石頭欺騙至高無上的楚王、楚厲王暴跳如雷,根本不給卞和解釋的機會,便以欺君之罪讓人活生生的砍掉卞和的左腳。卞和原本想將良玉送給楚王以獲得賞識,最後卻被砍了左腳。

不過,卞和並不灰心,真的絕對假不了,他相信終究會有識貨人。於是,他坐等機會。楚厲王死後,楚武王即位。一看新君即位,卞和就又冒著生命危險獻王。楚武王照例叫來一堆專家鑑定,鑑定結果還是石頭。

楚武王惱怒異常,下了一道命令,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於是,獻玉的卞和成了沒有雙腳的殘疾人。但是,他並不私信,始終認為終究會碰到明君。後來,楚武王去世,楚文王即位。卞和知道機會來了,不過,他並沒有直接獻玉,而是包著璞玉到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哭幹,哭出了血。

消息傳到都城後,楚文王覺得詫異就派人去問卞和:“天底下被砍斷腳的人位數不少,但沒有一個像你這樣哭泣的,你為什麼哭得這麼悲傷?”卞和回答:“被砍斷雙腳的事情,我不悲傷,我悲傷的是因為我手裡的這塊好玉竟然被人說成是石頭,原本忠貞的人被扣上欺君罪名加以懲罰。”

楚文王聽後,變派人將玉取回來進行加工,果然是一塊十分罕見的寶玉。楚文王非常高興,就將這塊玉命名為“和氏璧”。

這塊玉後來成為傳世之寶,這點我們都知道。在當時,他究竟有多珍奇呢?史記記載,秦昭王聽說和氏璧到了趙王手裡之後,極力想獲得和氏璧。後來,他不惜以15座城池作為交換條件(誘餌)來換取和氏璧。

歲月流轉,秦始皇廓清寰宇,統一天下之後,下令將時間寶物和氏璧雕刻成授命玉璽,成為皇權的象徵,璽文為“受命於天,即壽永昌”,和氏璧由此成為了傳國玉璽,定國安邦。卞和的良玉終於獲得了明君的賞識,名垂千古。不過,可惜的是,就是這樣一塊造物主所賜予的、吸收日月精華而成的傳奇寶物卻失傳了。

如果卞和生活在21世紀,我們可以十分肯定的說:卞和必定是當之無愧的賭石大師。因為賭石有句行話:“神仙難斷寸玉”。賭石是一門技術活。在原始的古代,想通過玉的外皮看出玉石裡面的好壞是需要很深的玉石學問和長期識玉、觀玉、察玉的經驗的,而卞和做到了這點。這不可謂不傑出。

賭石的文化積澱千年淵緣:從和氏璧說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